护理干预在94例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控制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3-07,
,
高血压急症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并伴随靶向器官进行性损害的一组综合病症,临床上常可见患者收缩压达210-240mmHg,舒张压可达120-130mmHg,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需要积极救治,防止靶向器官的进行性损伤[1]。探究如何加强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的管理,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2]。我院在94例高血压急症患者救治中辅助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血压的控制和症状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94例纳入本研究。本组入选标准:符合高血压急症的诊断,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BP>180/120mmHg,伴随靶向器官损害的表现,如头昏、头痛、视物模糊、胸闷气紧等;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既往没有发生过高血压急症的患者。本组患者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5.5±14.8)岁。所有患者平均收缩压(215.7±16.5)mmHg,平均舒张压(124.3±18.1)mmHg。
1.2 护理方法 94例患者入组后,在遵医嘱降压救治的同时全部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述:
1.2.1 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安置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节药物泵注速度。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遵医嘱准确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监测血压。
1.2.2 血压测量频率 制定责任护士监测血压的频率为入院前2小时每15min监测一次血压,第2-6小时每30min监测一次血压,以后每2h监测一次至医嘱停止心电监护,以后住院期间每天监测三次。无论哪个时间段调节微量泵速后,30min内至少有一次复测血压。
1.2.3 生活指导 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按时服药,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定家属的探视时间,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光线事宜。
1.2.4 心理护理 予以心理护理及干预指导。如:告知患者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或过度紧张焦虑,加强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1.2.5 健康指导 包括用药指导,作息指导,讲解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告知用药相关指导及副作用,正确监测血压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h、2h和24小时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变化;记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1天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2 结 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平均(213.0±16.5)mmHg、舒张压(126.3±11.0)mmHg,心率平均(96.02±12.35)次/min。经药物治疗并实施干预1h、2h、24h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前一个时间点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率除治疗后2h与1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治疗后一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和心率治疗后24h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持续或新发的头昏头痛,无胸闷气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急症起病急,危害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在各临床科室常见。有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2/百万患者年[3],高血压患者中有约1%-2%会出现高血压急症[4,5],静脉用药是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手段,而静脉降压药常常联合微量泵使用,导致患者用药时间长,行动不方便,药物不良反应产生不适感等,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而负性情绪的影响血压波动,护理人员在什么时间段监测血压,如何正确调节降压药物泵入速度上也产生很多困惑,从而使护理程序不明确,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要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并考虑患者意愿,制定出实际的护理计划和合适的护理措施[6,7],参考2010版《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里的建议制定的降压目标:第1-2小时内血压下降不超过25%,后续的2~6小时降到160/100-110mmHg左右,24h-48h逐步达到正常水平[4,8]。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制定科学的监测血压频率,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控制血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有效地作用,它能更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患者血压及症状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程序,能用数据真实客观的反应患者生理心理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