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2019-03-0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房颤溶栓神经功能

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十分常见,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脑部病变,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栓塞,进而促使血流突然停止或者减少,导致血管供血区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最终造成脑组织软化、坏死,同时还会在不同程度上伴随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出现[1-3]。该疾病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是血液动力学、血液以及血管异常导致大脑动脉堵塞与狭窄,肥胖、饮酒、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也是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伴随房颤[4]。rt-PA静脉溶栓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方式[5],本研究主要针对该治疗方式在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发病4.5 h以内;经头颅CT检查将脑出血可能排除,并且不存在早期低密度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持续1 h以上。排除标准:配合度低下;妊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体质;血液系统疾病;近3个月内存在手术史;头颅外伤史。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9.62±13.28)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9.98±13.17)岁,共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患者发病4.5 h之内给予其0.9 mg/kg rt-PA(爱立通,生产厂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89,规格:1 mL),先给予其10%的药物剂量静脉注射,时间控制在1 min,剩余90%的药物剂量采用静脉输液泵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60 min。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病情有所恶化,则要马上将溶栓停止,行头颅CT检查,以此来将脑出血可能排除,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24 h之内,避免采用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即从患者入院开始便对其行抗血小板或者抗凝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7]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8-9]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高。

术后对两组患者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分,±s)

NIHSS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第14天时 治疗前 治疗第14天时对照组(n=50) 12.36±2.96 9.36±8.15 53.26±1.85 63.52±0.65观察组(n=50) 12.95±2.15 7.02±1.25 53.32±1.81 82.02±0.08 t值 0.625 8 9.625 7 1.201 7 13.257 9 P值 0.119 5 0.000 0 0.962 5 0.000 0组别

2.2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6%,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8%,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25 8,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起病突然,通常情况下在患者睡眠或者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下发病,起病时间在1~2 d或者数小时之内达到发病高峰期;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半身不遂、耳鸣、眩晕以及头痛等现象,可以为一侧肢体或者单个肢体,同时也可以为上肢比下肢重,或者下肢比上肢重,患者可出现呕吐、恶心以及说话不清等情况,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昏迷不醒,房颤属于该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显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房颤发生率也会有所增长[10]。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加[11]。临床多数研究显示,房颤属于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独立性死亡因素,和预后不良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12-13]。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用的方式为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大部分学者认为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与急性脑梗死非房颤患者相比,溶栓治疗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会明显增加,且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也略微逊色,这可能是因为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更重。还有学者认为,在具有相同重症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的情况下,与非房颤溶栓患者相比,房颤溶栓患者的溶栓效果更加理想。总而言之,临床上关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房颤溶栓治疗效果还有诸多争议存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t-PA静脉溶栓在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与综合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其次,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6%,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8%,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25 8,P>0.05),提示rt-PA静脉溶栓不会将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死亡率提高。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房颤溶栓神经功能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