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2019-03-0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鞘管桡动脉经皮

冠心病作为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使患者出现器质性及心肌功能异常等现象。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近两年患病率、发病率的不断增长,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安全、生活质量。因此,医疗中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关键[1]。目前临床中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穿刺介入治疗为主,其中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法作为以往治疗首选,临床效果显著,但由于该治疗方法无法适应临床一些患者,尤其是心力衰竭、年龄高患者,否则不仅临床效果不保,甚至大大降低临床效果。基于此,临床治疗方案随着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是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该手段已成为当前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故本研究就收治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股动脉穿刺)和治疗组(经皮桡动脉穿刺),每组各6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96±6.5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96±2.18)年。治疗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8.98±6.6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9±2.2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本院临床动态心电图、血液学检查确诊;器官无严重性病变,无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药物过敏史;严重交流障碍、精神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选取患者体位,实施腹股沟消毒,穿刺于右侧股动脉。股横纹下2.5 cm处作为穿刺点,左右冠脉造影采用适合大小的导管处理,按病情优选介入治疗器械。股动脉鞘管于术后6小时左右拔除,并覆盖无菌纱布在穿刺位,制动处理24小时,之后拆除绷带[2-3]。

治疗组:以Allen试验为前提,穿刺位优选供血恢复时间短的一侧,调整手术位,支撑板上放置手臂,外展35°。穿刺点选取桡动脉搏动强烈处,于穿刺部位实施麻醉,注射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取透壁法,持倾斜50°进21 G穿刺针,穿透自桡动脉前壁、后壁入,后缓慢撤出[4]。动脉血喷出时,穿刺针妥善放置,钢丝导入,动脉鞘顺着钢丝方向进入,后钢丝缓慢撤出。通过X光透视观察,J型长导丝及手术用导管顺着鞘管插入,插至冠脉开口处,手术实施。动脉鞘管于术后拔除,实施加压绷带包扎,穿刺处置于无菌纱布覆盖,连续压迫6小时[5]。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临床心绞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各项临床指标经检查恢复正常视为显效;临床心绞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各项临床指标经检查逐渐恢复视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视为无效[6]。对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排尿艰难、局部血肿、肢体浮肿、假性动脉瘤。对比分析手术情况,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比参照组的8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2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比参照组的2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手术情况分析

相对比参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分析(±s)

治疗组 60 92.61±14.53 89.66±24.57 9.85±2.14参照组 60 114.21±16.51 156.75±26.35 15.76±2.85 t值 - 7.607 4 14.424 3 12.844 7 P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一旦得不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后果会比较严重。相关文献报道称社会转变人们生活习惯、方式,导致患者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进而诱发冠心病,让冠心病患者每年患病人数骤增,而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让冠心病临床治疗技术受到巨大考验,并增加一定治疗难度,致使患者发病死亡率提升。目前医疗技术中的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有效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并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作为主要治疗路径,分析患者病情复杂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同时该介入治疗法对患者损伤小,安全性高,有利于准确定位病变区、提高临床疗效。不过其中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中,不利于心力衰竭、年龄高等患者治疗,否则会引发术后排尿艰难、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致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8]。相比较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股动脉周围存在的神经组织比较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一不小心即可造成大出血,延长住院时间,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患者治疗后无需长时间卧病在床,而且不需让患者长时间受到体位限制,有效舒适度提高,减小患者痛苦。其次,有利于快速对穿刺位止血,有效避免术后假性动脉瘤、局部血肿等并发症。第三,桡动脉介入治疗采用一小管即可实施,不仅节省时间、节省手术费用,还将X线照射率降低。第四,相比较股动脉治疗,桡动脉神经分布较少,所以有效将临床中神经反射心率、血压降低等风险降低,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第五,桡动脉治疗期间,护理方法简单,拔管及时,搬运可采用轮椅,有效避免临床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第六,桡动脉周围重要性神经血管较少,且成年患者桡动脉内径一般为2 mm,所以临床中多数患者均采用鞘管为6 F,为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提高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术中及术后需要重视相应的注意事项,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低温。实施手术中,为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引发术后并发症,术中做好患者裸露肢体保暖措施,同时手术前加温手术台,利用热水袋确保手术台问题,而术中使用的输液给予一定温度加热[9]。其次,并发症预防,按时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检查数据记录,一旦发现数据异常,采取相应治疗方案,而且药物使用,合理调整治疗剂量,避免过多使用药物,影响治疗效果。术后比较容易诱发血肿、血管并发症,尤其是拔鞘管后,患者可能引发排尿艰难症状,同时由于桡动脉作为肱动脉分出的旋后肌、前臂中间一般为神经,所以无法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得到不保障一般可诱发局部血肿或者感染事件,而且术后切口也应加强重视,一旦护理不当也可引发局部感染问题;此外,并发症发生不仅仅局限于人为因素: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还局限于环境问题,尤其是病房环境,病房中细菌、病原体多,消毒隔离不到位即可诱发感染及肢体浮肿问题,而处理不当进展为假胸动脉瘤。因此,并发症对症护理至关重要。第三,大多数情况下术后产生避免应激性刺激,让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导致手术效果受到影响,所以临床治疗中还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结合手术优选护理方法或者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进而提高患者自我康复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实施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临床具有明显优势,疗效高,并发症率低,手术及住院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鞘管桡动脉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