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红色文化渗透及路径建构
2019-03-07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杜长英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杜长英
相较于传统应试性教育模式下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言,新时期的小学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而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养分,是天然优质的德育素材。基于此,小学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以增强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革命传统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坚定信仰、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红色文化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小学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到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以有效利用其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
一、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观念,强化学生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与言行的影响。对此,合理的德育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文明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融入集体、热爱人民、祖国与中国共产党。
而红色文化中蕴藏着丰厚的德育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壮烈的革命战争时期所构建的一种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其中不仅仅涵盖着我党的政治追求,更包含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深沉的爱国热情。红色文化不只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文化本身具有丰富多元的内容,比如红色精神、红色事件、红色文物以及红色人物。而红色精神中又包含着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惧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改善素质的延安精神、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等等内容。红色精神催人奋进,红色文物让人感慨,红色事件细致动人,而红色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具体。可以说,无论是在红色文化的哪一个部分,都蕴藏着深浓的马克思主义情怀,展现出对于中国、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的深切之爱。而其中所包含的谦虚谨慎、不畏艰险、奋力向前等等优良品质,更化作了小学德育教学的沃土。
二、红色文化的渗透路径
(一)构建红色学校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传达教育理念的主阵地,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为了使红色文化能够有效渗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意义。为此,校方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教学建设与教学质量监管,从而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而作为能够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而言,则必须全面把握学生当下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特征,制定出符合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日常课程的开展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就选取了丰富的红色素材。比如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中共计选用了23篇含有红色文化的课文。比如二年级的《祖国在我心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年级的《回自己的祖国去》,四年级的《飞夺泸定桥》《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五年级的《一个苹果》,六年级的《可爱的中国》《我站在铁索桥上》等等。而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选用了《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青山处处埋忠骨》等红色文本。这些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以及切入的视角各不相同,甚至于文本的体裁也有所差异,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却有着许多共性。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都是歌颂英雄的故事。在残酷壮烈、充满牺牲与鲜血的战争年代中,他们不向敌人屈服,而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的大无畏精神面对敌人的打击。这些英雄的形象个性突出,在阅读课文时,他们仿佛跃然纸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向读者传达自己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教师需要挖掘课文中的红色资源,并促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使红色精神不断继承与发扬下去。
而在音乐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红色歌曲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比如在教学《学习雷锋好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然后鼓励学生自主体悟歌词与旋律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精神。
(二)开辟红色校园第二课堂
对于红色文化的渗透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它不仅仅需要贯穿于教学活动当中,更需要有效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在规定教学时间与规定的教学场所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那么第二课堂则是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外的教学活动。在第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只局限在文化知识层面上,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其他领域。第二课堂无需严格的成绩考察,但仍然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它的开展形式也十分丰富多元。
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合理挖掘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从而将红色文化引入教学活动之内。而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喜好决定。比如学校需要组织每周一次的集体朝会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在校园内举办“红歌歌唱比赛”;在宣传墙上进行红色文艺作品的展览;邀请亲历过战争的革命人士来校开展红色故事讲座;举办“红色经典阅读大会”;朗诵红色诗词等等。在第二课堂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出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液里,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开展红色家庭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往往是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父母需要主动承担起教育并引导孩子的责任。基于此,学生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红色家风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懂得热爱家庭、社会与祖国。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讲述丰富多彩的红色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顽强奋斗的毅力。对于红色故事的讲述可以结合一定的地方特色,让孩子产生熟悉感以及亲近感。此外,父母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当代的时代先锋,或者带领孩子接触各行业的先进典型,以通过他们的亲身事迹促使学生体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以及自身严苛的道德观念。在红色家风教育中,学生能够增强对于党的亲近感,并进一步提升自我管控的能力。
(四)组织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几乎每一个区域都留存着丰富的红色遗迹。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对于革命先驱的光辉见证,也是优异的教育资源,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以重庆为例,作为战时陪都,这座城市中至今仍保留着众多革命遗迹,如烈士墓陵园、歌乐山渣滓洞等等。教师需要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寻访红色遗迹,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到学生眼前,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更为深切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民族责任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推动教师、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及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渗透,以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