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

2019-03-07天津市电化教育馆张宝君王新宇

天津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津市调研问卷

■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张宝君 杨 辰 王新宇 褚 佳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落地与持续推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提供了新契机。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通过对信息化投入、产出及目标建设达成情况的持续监测,对大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与整理,可以揭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并从中发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难点与重点,进而为教育管理者提供顶层设计、决策、管理支持。

本研究以2018年天津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元年起始大数据为依据,融合了能够反映各区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评价指标与基础数据,开展了面向天津市16个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得出了客观真实的发展结论,以期助力天津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建设和应用的全面有序科学发展。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融合创新发展,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的任务要求,特别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转段升级,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相关工作落实的需求下产生的。

本研究对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维度作了基本划分,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指标包括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五大维度区域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一师一优课”获奖情况,多角度诠释了整个区域教育信息化状况,如表1所示。

从指标数量上看,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指标包含了5个一级评估指标,并细分成15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通过逐步细化,深入勾勒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细节;从指标覆盖范围上看,指标设计体现了由重“设施”到重“应用”兼顾“保障”的层级递进过程。本次评估调研学校只涉及学校教师和区级管理者等对象,未涉及学生,数据采集面广,基本覆盖了天津市各区中小学,较为准确且全面地揭示了天津基础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元年的起始面貌。

表1 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2018年)

二、研究过程

本次评估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发文通知,由天津市电化教育馆承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担任技术指导。

评估实行“双线并行”,指标数据在“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和“天津市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中已包含的,以系统大数据为准,其他指标数据以调研问卷等方式采集。调研问卷面向全市各区中小学校和区教育局,评估结果以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的形式予以发布。

1.进展信息系统数据统计。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进展信息系统”)是实时呈现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实施项目管理和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抓手。天津市已基本完成了基础数据的采集,在掌握教育信息化总体情况、推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做好系统的全面应用工作,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本次评估基于对该系统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查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决策水平。

2.调研问卷填报。

在问卷内容的设计方面,分别针对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主管领导、教师设计了不同的问题,题目涵盖了指标设计的五个维度: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

调研组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中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编制了天津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2018)和天津市各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2018)。

问卷填写通过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办公系统(OA)发布,各区各学校按要求下载电子问卷并将填写的电子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调研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汇总。调研问卷数据采集过程采用“无纸化”方式,有效率为100%。天津市有中小学1367所(数据来源:进展信息系统),参加问卷调研的学校为1277所,抽样率为93.4%,抽样学校覆盖面广,问卷统计数据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天津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3.走访式调研。

为充分了解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署、实施的基础性工作,验证此次发展评估大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调研组自2018年6月至10月,对天津市各区和各区所属典型学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本次走访式调研采取深入各区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单位、各区典型学校现场参观,与区教育局主管领导、区电教与信息中心主任、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座谈,师生抽样调查等形式,其中典型学校包括一所信息化工作特色校和一所边远薄弱校。实地走访调研各区各学校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实地走访调研各区各学校情况汇总

三、研究结果

本次评估,以《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年度)》(以下简称《发展报告》)的方式予以呈现。评估结果面向区、市两级管理者,主要涉及宏观、中观层次。报告既有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情况的总结与分析,又有各区教育信息化面貌的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各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建议。条状图、柱状图等图形及图表,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表示,一方面可以直观呈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为读者带来沉浸式访问体验。

图2 各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

基于组合赋权法测算结果,天津市各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如图2所示。天津市均发展指数为47.26,南开区、北辰区、和平区、宁河区、河北区、东丽区、宝坻区、津南区、河东区、西青区10个区的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研究结论

大数据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对变革传统的评估方式、健全教育信息化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能有效支持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估工作,全面揭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面貌与存在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评估提供了新的契机。绩效排名是指通过对各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整体排名和分项排名,可以明晰后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帮扶对象,实现对后发区域的精准帮扶。《发展报告》提供了直观丰富的图形案例,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面貌,评估结果面向区、市两级管理者。

2.可以驱动评估重点逐步由建设水平评估转变为投入绩效评估,有利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递进发展,有必要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绩效评估纳入其评估体系指标整体框架中,并不断调整指标体系,丰富内涵。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评估过程智能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生成性数据,帮助完成学校管理流程再造,逐步将信息化引入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中,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有利于探索区域教育治理能力优化新模式,助力教育信息化顶层决策与创新设计,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以诊断、结果为导向,揭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面貌、发掘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难点与重点,进而为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决策支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对大数据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加工,这些基础数据可以衍化为价值巨大的优质数据资产,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反哺,使顶层设计走向“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应用”,教育大数据成为全局性、统筹性的顶层设计和教育创新、精准服务的基石与支撑。

五、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贯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始终,是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今后,这项研究还应不断调整指标体系,并对大数据的采集、加工、挖掘等开展进一步研究,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评估过程智能化,进一步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未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作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总结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全面科学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天津市调研问卷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问卷网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天津市排水专项规划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