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地区骨关节炎患病率调查与干预

2019-03-07李荣唐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患病率显著性

李荣唐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西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呈南高北低地势,南部海拔2 000~3 500米,气候寒冷,山路崎岖,以少数民族牧业区为主;北部地势平坦,海拔1 000~1 500米,四季气温比牧业区高5℃~10℃,以汉族农业区为主。牧业区骨关节炎患者明显比农业区多,初步推测原因如下:(1)牧业区海拔高于农业区,气候寒冷;(2)牧业区山路崎岖,放牧使关节磨损严重。因此,开展河西地区骨关节炎患病率调查并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是目前高原牧区骨关节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原牧区6个乡镇中随机选择两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40~65岁全部户籍居民共635人,其居住环境、职业、民族与其他乡镇无明显差异;在甘州区19个乡镇随机选择一个行政村的40~65岁全部户籍居民共532人,其居住环境、职业、民族与其他乡镇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1]制定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结合本课题具体研究方向制定病例选择标准:(1)反复膝关节疼痛一月以上;(2)活动时膝关节有骨擦音;(3)X线检查提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化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符合(1)+(2)+(3)或(1)+(3)或(2)+(3)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1.2.2 排除标准 (1)年龄>65岁或<40岁;(2)继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如创伤,感染,先天畸形,遗传缺陷,全身免疫、代谢、内分泌异常造成的退行性病变。

1.3 技术路线与调查表格设计

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抽取高原牧区两个乡镇40~65岁居民和农业区一个乡镇40~65岁居民,现场采集人口学资料,按照膝关节骨关节炎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症状、体征检查,针对病因制订骨关节炎三级预防策略。调查内容包括:(1)人口学特征: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民族;(2)临床体格检查与实验室辅助检查:主要症状、体征、X线检查结果。调查项目统一编号,以便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调查方法

要求被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格;询问病史,将没有膝关节疼痛和活动时膝关节无骨擦音的居民判定为非患者,不再做下一步检查,直接在调查表格“是否患病”一栏中填写“否”;将膝关节疼痛或活动时膝关节有骨擦音的居民判定为患者,询问病史、进行专科检查、拍摄X线片,排除因创伤、感染、先天畸形、遗传缺陷、全身性疾病造成的退行性膝关节病变者。

1.5 质量控制

1.5.1 人员培训 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熟悉调查内容,掌握临床体征检查及诊断标准,掌握X线摄片方法和阅片标准。培训后进行考核,保证调查结果的一致性。

1.5.2 抽样方法与预调查 为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我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调查开始前先进行预调查,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1.5.3 应答率与调查期限 对40~65岁户籍居民逐一调查,保证应答率在95%以上。调查时间为3个月(2017年10月1日—12月31日),部分遗漏信息可在2018年1月补充完善。

1.6 资料整理与分析

核对原始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缺失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充,使调查应答率在95%以上。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原牧区两个乡镇6个行政村40~65岁户籍居民共635人,收回有效问卷621份,应答率为97.8%。甘州区一个行政村40~65岁户籍居民共532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20份,应答率为97.7%,符合统计学要求。

2.1 牧业区与农业区不同年龄段居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比较

牧业区与农业区骨关节炎患病率分别为39.3%和10.6%,差异有显著性(χ2=120.67,P<0.001)。牧业区40~49岁居民患病率为17.0%,50~59岁居民患病率为51.1%,60~65岁居民患病率为61.7%;农业区40~49岁居民患病率为7.4%,50~59岁居民患病率为13.0%,60~65岁居民患病率为14.7%。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6.69,P<0.001),见表 1。

表1 牧业区与农业区不同年龄段居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比较(n)

2.2 牧业区与农业区不同性别居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比较

在调查的1 141人中,男性患病率为19.8%,女性患病率为32.0%,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χ2=22.02,P<0.001);牧业区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7.6%和49.8%,差异有显著性(χ2=32.26,P<0.001),见表 2。

表2 牧业区与农业区不同性别居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比较(n)

2.3 牧业区与农业区不同民族居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比较

在调查的1 141人中,汉族597人,患病率为15.4%,少数民族544人,患病率为38.1%,差异有显著性(χ2=75.45,P<0.001)。牧业区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骨关节炎患病率分别为48.1%和 38.1%,差异无显著性(χ2=2.83,P=0.093),见表 3。

表3 牧业区与农业区不同民族居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比较(n)

3 讨论

调查发现,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2-3]。但是,牧业区骨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农业区,且牧业区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骨关节炎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牧业区山路崎岖,放牧使关节磨损严重,与骨关节炎病因中的“慢性劳损”吻合;二是牧业区海拔高于农业区,气候寒冷,四季平均气温与农业区相比低5℃~10℃,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劳作,关节、肌肉血管收缩,血运减少,关节软骨代偿性增生进而退变。尽管国内外尚未发现有关气温与骨关节炎相关,但从物理热疗对骨关节炎有效以及牧业区与农业区患病率有差异角度来看,牧业区气候与骨关节炎患病率存在相关性。

针对牧业区患病率高于农业区的原因制订预防保健策略,即骨关节炎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为未病先防,针对牧业区居民作业特点和所处高寒气候条件,加强健康宣教,使其了解骨关节炎常见病因,改变作业方式,尽可能避免劳损和机械性损伤,避免剧烈运动;经常爬山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手杖、护膝等;肥胖者减轻体重,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保暖,多晒太阳,改善居住条件;合理饮食,少量多次饮用牛奶,中老年人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采用中医外治法,在每年三九天和三伏天调节机体免疫力。二级预防为既病防变,针对早期骨关节炎患者采取物理疗法和中医疗法,包括物理疗法的热疗、磁疗、盐包热敷、经皮神经电刺激,减轻关节负荷,中医疗法的针灸、按摩、蜡疗、中药熏蒸等;结合“肾主骨生髓”理论,口服补肾壮骨制剂;使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止痛的效果,可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三级预防为防止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包括休息、拐杖辅助行走等,绝对减轻关节负重;使用软骨保护剂,如双醋瑞因、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等;使用中药汤剂、丸剂,中医外治。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患病率显著性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研究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