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
2019-03-06解英超
解英超
【摘要】目的:分析对分娩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或传统护理模式对于剖宫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产妇均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产妇则采取心理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13%,而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9.38%(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8.75%,较对照组的93.13%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分娩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且可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模式值得在分娩产妇中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心理护理;传统护理;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編号】1005-0019(2019)02-152-01
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指依靠产妇产力促使胎儿和附属物娩出体外,与此同时需要产妇软产道扩张及足够产力促使胎儿顺利通过。然而近年来我国临床中的剖宫产率呈现递增趋势,部分医院甚至>50%。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模式的逐渐转变和护理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对于其分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1]。本次研究将分析对于分娩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或传统护理对于产妇剖宫产率所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产科320例分娩产妇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资料:160例,年龄范围21~42岁,平均(27.2±0.3)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0.3)周;初产妇94例,经产妇66例。对照组:共计160例,年龄范围20~41岁,平均(26.8±0.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3±0.1)周;初产妇98例,经产妇62例。两组产妇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均采取传统护理,主要包括做好产妇的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护理,向产妇讲解分娩的有关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提升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依从性;而观察组产妇则采取心理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入院后心理护理:产妇入院后,首先由责任护士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快速与其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详细了解产妇的性格、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以便采取对症心理护理。详细为产妇讲解分娩的有关知识,使产妇能够掌握分娩的注意事项,提高其依从性。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是女性的正常生理过程,以及院内的医疗水平和自然分娩的益处,消除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恐惧心理;(2)第一产程护理:该阶段产妇将经历有规律宫缩至宫口全开。在此阶段内产妇疼痛程度将与产妇耐受度存在密切关系。如若产妇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好,在其宫缩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同时在该阶段内产妇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希望有人陪护在身边,因此护士需要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并依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例如针对耐受性较好产妇,可计时提醒产妇反映出不适感,防止出现意外。而针对耐受力较差产妇,则需要多给与鼓励并安抚产妇的不良情绪,可对其下腹部进行按摩以缓解其疼痛感。同时也可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保持身体放松;(3)第二产程护理:在该阶段产妇宫口将全开,此时产妇较为疲劳,因此需要给予其精神鼓励和支持。像产妇讲解目前状态一切正常,提升其自信心和安全感,同时助产人员需要保持沉着和冷静,运用熟练的操作方式,提醒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的正确屏气方式,增加其负压,促进胎儿顺利下降。在宫缩间歇需要指导产妇保持身心放松,以便储存体力;(4)第三产程护理:此时胎儿娩出之后需要立即向产妇告知一切情况都非常好。可多使用用鼓励性和赞美性语言向产妇描述胎儿的状况,使产妇感觉自豪和满足,以缓解产妇的疲劳感。胎儿娩出后尽可能促使产妇与胎儿早接触,以增强母婴之间亲密感。如若胎儿存在异常情况,需避免告知产妇,待产妇胎盘顺利娩出其子宫恢复正常后,方可告知产妇,避免产妇由于情绪激动而引发产后大出血。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实施调查评估,调查内容涉及心理护理、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和整体印象4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x±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比照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13%(13/160),而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9.38%(31/16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低,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照
观察组产妇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8.75%,较对照组的93.13%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特别是初产妇对于分娩的知识缺乏了解,对于分娩过程中疼痛感存在过度担忧,因此也增加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将对产妇自然分娩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临床剖宫产率上升。有报道指出[2],精神和心理作用将对机体疼痛阈值产生较大影响。如若产妇在心理上存在过度恐惧感,将导致其机体交感神经出现紧张感,将降低疼痛阈值,进而增加了产妇对于分娩疼痛的敏感性[3]。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紧张感和恐惧感,可提高其疼痛预知。有助于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对于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4]。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着重加强产妇入院后的心理护理,并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提示,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同时该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这表明通过对于分娩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有助于降低临床剖宫产率,同时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心理护理模式在分娩产妇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分娩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且可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模式值得在分娩产妇中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裴晓香.心理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率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4):61-62.
[2]何巧芹.心理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723.
[3]陈琼.心理护理干预影响剖宫产率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8):6030-6031.
[4]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04):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