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伴咽异感症的临床分析
2019-03-06龚隆辉唐绍荣吴坤凤
龚隆辉 唐绍荣 吴坤凤
【摘要】目的: 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伴咽异感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 收集并整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疑似反流性食管炎伴咽异症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咽喉镜、电子胃镜、病理学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关的治疗。结果: 电子喉镜检查时,患者的各项症状不够显著,而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时,有124例出现食管黏膜红斑,食管中存在胆汁、胃液返流或上涌的现象,26例患者发生食管黏膜充血以及弥散性白色假膜;治疗前,150例患者中,A级64例,B级45例,C级26例,D级15例;治疗6个月后,A级12例,B级4例,C级与D级的患者都已痊愈或转换为A级或B级;总治疗有效率96%。结论: 在反流性食管炎伴咽异感症的临床诊治中,应使用咽喉镜、电子胃镜进行综合检查,必要情况下采取病理学检查,及时诊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咽异感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
R5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65-01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
如果没有准确的诊断病情便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较差,还可能由于误诊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1]。当前,消化内科、耳鼻咽喉科医师对反流性食管炎伴咽喉疾病重视度普遍提高,所以我们就此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消化内科与耳鼻喉科科室协作,可对反流性食管炎并发咽异感症患者减少误诊误治,再通过丰富的检查手段,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解决广大病患的疾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疑是反流性食管炎伴咽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完成50例患者的诊治及病例材料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完成100例患者的诊治及病例材料收集。所有患者均存在咽痛、咽肿、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采取消化内镜检查与常规的NBI检查进行确诊,部分患者实施了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
1.2方法
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进行常规询问和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药物过敏测试,叮嘱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与电子喉镜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8小时及以上。使用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达克罗宁胶浆进行麻醉与胃部去泡操作,然后使用OLYMPUS 电子胃镜进行内镜检查,白光检查后常规用窄带成像模式检查食管黏膜觀察,发现可疑恶性病变时,采取活检确诊。使用消化内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炎的患者,再给予OLYMPUSCV-170电子喉镜检查,然后根据临床检查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PPI治疗6月,同时使用莫沙比利治疗2个月,并对患者进行半年及以上的随访[2]。
1.3观察指标
(1)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等表现根据洛杉机标准将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表现分为4 级:
A级:1处或多处黏膜破坏不超过5mm,病变不超过2个黏膜皱襞的顶端。B级:1处或多处黏膜破坏 至少有1处超过5mm,病变不超过 2个黏膜皱襞的顶端。C级:1处或多处黏膜破坏病变连续达到或超过2个黏膜皱襞的顶端但不超过食管75%的周长[3]。D级:1处或多处黏膜破坏,至少达到食管黏膜75% 的周长。
(2)有咽喉症状者进一步行电子喉镜检查,观察的指标有:声带红斑、水肿,杓区红斑、水肿、肉芽肿、后连合增生、假声带沟、喉室消失、咽后壁或舌根淋巴增生、咽喉溃疡等。为评价疗效,对喉镜下表现参照Belafsky反流查计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对假声带沟、喉室消失、杓区红斑和(或)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后连合增生、肉芽肿、喉内有黏稠分泌物附着等8项体征进行评分,评分>7分定位阳性[4]。
2结果
2.1电子喉镜检查结果
使用电子喉镜检查患者时,患者的舌头、咽部扁桃体无明显的肥大现象,且咽腔内没有发现异常的分泌物;不存在会厌囊肿,没有过长的茎突表现,且颈部没有发现包块。
2.2消化内镜检查结果
对患者使用消化内镜进行检查,有124例出现食管黏膜红斑,食管中存在胆汁、胃液返流或上涌的现象,有少数患者出现表层溃疡,都属于反流性食管炎,进行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26例患者发生食管黏膜充血以及弥散性白色假膜,且很难去除,若强制性去除假膜,患者的黏膜会发生出血,对该类患者进行涂片活检,发现存在大量的孢子,进行真菌病理学检查,都存在真菌感染现象,将其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通过积极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
2.3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结果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治疗前,150例患者中,A级64例,B级45例,C级26例,D级15例。治疗6个月后,A级12例,B级4例,C级与D级的患者都已痊愈或转换为A级或B级。
2.4随访结果
通过临床反复诊断和改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半年及以上的随访,150例患者中,疗效显著的有64例(42.67%);治疗有效的有80例(53.33%);无效6例(4.00%),总有效率96%。
3讨论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很多患者伴有咽异物感,且常合并咽喉炎等消化系统外症状。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食管的廓清功能降低,食管黏膜修复功能下降,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责门松弛,从而导致抗反流屏障减弱[4]。较多患者以咽喉症状在耳鼻喉科首诊,未能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容易造成误诊误治,临床工作中经常把反流性食管炎当成咽喉疾病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较差,还可能由于误诊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通过学科协作,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误治,带动消化内科与耳鼻喉科技术进步,为患者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打下坚实基础,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吉雄, 林仁渠. 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5):204-207.
[2]颜玉君, 张曼芸, 沈锋, 等. 喉部囊肿所致咽异感症的手术治疗[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 17(6):421-422.
[3]褚志华, 孟彬彬, 张晓莹. 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咽异感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6):441-445.
[4]李晓萍. 以咽异感为主要症状的反流性食道炎的诊治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6, 26(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