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
2019-03-06方春琴
方春琴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观察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而研究组(52例)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心绞痛评分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术后一年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稳定程度、发作频率、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以及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实施冠脉介入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脉介入;高龄;冠心病;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62-02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更粥样硬化病变后引发的血管狭窄,导致的心脏缺血、缺氧,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又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这五种类型,该病症多发生于吸烟成瘾、血压高、肥胖、糖尿病等类型的人群。本文研究中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高龄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具体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中在2017年9月——2018年10月接收的104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文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2例)男女比例为32:20例,年龄区间为60~79岁,平均年龄为(71.38±5.42)岁;对照组(52例)中男女比例为40:12例,年龄区间为63~85岁,平均年龄为(71.28±5.68)岁。比较两组高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起到双重的抗血小板作用,并给与一些肝素抗凝和β受体阻滞剂进行降血压治疗。而研究组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在心绞痛发生五天后选择最佳时机进行,先使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监测确定心脏缺血位置,对于发生病变的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形成术,并置入支架,若患者的造影管腔直径≥75%则可诊断为单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术后检查狭窄管腔小于10%,并且前向血流为TIMI3 级,则确定冠脉介入成功[1]。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二次心绞痛。术后一年,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每个项目各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本次数据,SAQ评分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
术后一年,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绞痛机体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发生率(5.77%)明显要低于对照组(23.08%)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通常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发病率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很多引发冠心病的患者多于自身的生活习惯有关,很多患者吸烟成瘾,饮食搭配不健康,情绪变化波动大,导致患者血压、血脂等不断上升,使得冠状动脉血运阻塞而发生心肌缺血[2]。临床中采用药物治疗可手术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但是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病症,而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放置支架疏通狭窄的冠状动脉血腔,促进心肌血液通畅,重新改善血运通道,有效解决机体缺血、缺氧状况。
上述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差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77%,显著要低于对照组的23.08%。术后一年研究组患者的各项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并发症较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综上所述,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实施冠脉介入的应用价值高,患者的冠心病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深究。
参考文献
[1]张海梅, 刘亮, 杨志栋,等.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4):454-457.
[2]陈万, 张松涛.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1):1581-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