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
2019-03-06杨海东
杨海东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云南 芒市 678400)
传统村落文化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德昂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民族之一,德昂族在悠久的生息历程中创造和积淀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德昂族依山而居,建造和保留有独特的村落文化。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德昂族原有的封闭和孤立的生息模式逐渐打破,青年外流,村落凋敝,无序新建或翻建住房,传统建筑破败,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面临濒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出冬瓜德昂族传统村落为例探析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开发问题。
一、出冬瓜德昂族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
出冬瓜是全国唯一一个纯德昂族聚居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德昂族传统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了解德昂族民居建筑、传统文化思想、村落公建功能的不二之选村落。截至2017年底,出冬瓜村共136户,61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 915.8亩,人均耕地4.78亩,主要种植玉米、甘蔗等作物。有林地1 40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1亩,主要种植有香蕉、澳洲坚果和板栗等经济林果。农民主要收入以种养业为主,占总收入的比例达70.03%。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3人,务工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比例为13.61,%,在省内务工78人,在省外务工5人,务工人员以青年为主,平均年龄为24.43岁,外出务工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12%。入村道路已全为专砌块弹石路,村内道路为水泥路,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已实现通自来水、通电,100%农户安装电视机,有97.54%的农户拥有移动电话,有187户农户购置车辆。
(一)出冬瓜德昂族传统建筑基本情况
出冬瓜村依山而建,地势由北向西南逐渐升高,呈阶梯状分布,最低海拔139.14m,最高海拔1292.97m,为典型的山地村庄。村内大部分地区坡度在30度以上,村内土地以居民住宅为主,住宅用地约占70%左右。村内66.64%的建筑是典型的传统建筑,非传统建筑以学校、商店及部分民居为主(如表1)。传统民居保留有四檐出水风格,为干栏式建筑,顶部高,貌似古代知识分子头上所带的儒巾而被称为“诸葛亮的帽子”。当前出冬瓜村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建筑主要是建于建国后至20世纪末时期,其存留数量占比达69.22%;建国前及21世纪初期以来的建筑占比较少,占比分别为1.50%、29.28%(如表 2)。
表1 出冬瓜村建筑情况统计表
表2 当前出冬瓜村建筑年代情况统计表
历史环境要素是村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村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再现物。出冬瓜村还存有奘房、寨心、和尚坟、古井、古榕树等历史环境要素。出冬瓜奘房位于村北部山坡,建造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奘房为干栏式建筑,如今还完好地保存有传统建筑形貌,房屋以木材为材质,外形和内饰质朴,但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了解德昂族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的“活体”。
(二)出冬瓜德昂族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民族先民沿袭下来的各种无形文化财产,包括各种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等,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云南“直过区”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德昂族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创造能力,给人类留下了独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的创世神话史诗,德昂语意为“最早的祖先传说”,全诗长1 200余行,以茶叶为主线,描绘人类和大地上万物始祖如何化育世界、繁衍人类的神迹。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德昂族浇花节,是目前较完整地保持着本色的一个节日。内容涉及德昂族的宗教礼仪、民间歌舞音乐、婚姻习俗等诸多方面,是德昂族社会习俗千百年来传承和延续的主要载体,也是德昂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于2008年被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德昂族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前借用傣文,新中国成立后多用汉文,亦有沿用傣文的。佛教典籍较多,多用傣文书写。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德昂族服饰承载和体现了德昂族的独特文化,记述了德昂族的传统图案雕刻、绘画艺术。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色,有的上边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有的还包上银或铝皮。德昂族男装通常是绯红色包头、黑衣服、大裤脚长裤。不同支系服饰不同,不同年龄服饰亦不同,服饰是支系和年龄的边界表征。
德昂族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喝茶和食茶习俗,有“古老茶农”的美誉。茶与德昂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如作为探望亲友和求婚时的“见面礼”;请客时用作“请帖”;寻求他人谅解或解决矛盾的“信息传递物”等等。由德昂族用茶的种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历史文化、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禁忌信仰、婚俗姻约等乡土民俗。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根源就是自身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而未形成经济发展优势,寻求自身优势和利用自身优势,是实现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着力点[2]。上文对德昂族保留的重要传统文化进行了梳理,其中即感知到德昂族具有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挖掘和利用这些特有文化是德昂族地区培育新型业态和扩充农户收入的渠道之一。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打造和部分德昂族精英的带动下,出冬瓜传统村落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开发,出冬瓜作为德昂族文化的一个聚焦中心远传各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学者和游客前来进行学术研究和民族风情体验,外人的流入给出冬瓜注入了新消费活力,为当地德昂人民的经济增收扩充了新渠道。但在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随之也凸显出一系列问题。
二、出冬瓜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村落开发是对村落沉积存有文化的挖掘利用,是文化作为资源实现经济价值转化的形式。但是传统村落文化具有脆弱性特征,易损性强,在开发中易造成毁灭性破坏。出冬瓜保留较完整的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开发利用是助力当地发展的重要方略,但是当前出冬瓜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多重困难。
(一)传统建筑沿袭和保护面临重重困难
德昂族传统建筑为干栏式建筑,以竹木为原料。因成本因素、农户意识、政策执行和资金匮乏等原因,德昂族传统建筑沿袭和保护存在着多重困难。
一是传统建筑重建成本高。由于时间久远,存有的大量传统建筑已腐朽摇动,不修缮则会有倒塌危险。但木制房屋因需复杂的手工雕琢和花纹彩饰等工序,以木质为材料建房成本远高于砖混材料。笔者在出冬瓜村调查得知,同样构造的房屋,若以竹木为原料,其成本约是用砖混结构的三倍,且当前不可随意采伐木材,木料建房材质难寻。故而,现今旧屋拆建的多为现代砖混结构新式住房,导致传统建筑不断被更替而濒临消亡。
二是村民保护意识落后。随着德昂族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富裕起来的德昂族村民认为传统干栏式建筑过于土气,纷纷追新求异,争盖高楼比富有,水泥砖墙高楼充斥古村。
三是危房改造政策执行偏执。由于受历史、区位和人文等因素制约,德昂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滞缓,德昂族村民贫困问题突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帮扶德昂族脱贫发展,尤其是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德昂族聚居地汇聚了大量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在危房改造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为在有限时间内让村民有安全稳固住房,在项目的实施中偏重于房屋的拆旧建新,而对于民族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工作重视不够。2016年至2017年底,出冬瓜村经行危房改造的民户,按照德昂族传统建筑设计施工的占比仅为19.39%。
四是保护资金匮乏。传统建筑年代久远,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修缮保护。但是基层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捉襟见肘,难以开展传统建筑的修缮保护。
(二)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危机
德昂族传统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德昂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集中的魂魄和根系所在。然而,因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力度不足、人口的流动、市场经济冲击等,人口较少的德昂族与占多数人口民族的往来中,自我原有文化被他者强势文化逐渐消融,自我语言文化和服饰文化濒危。
当前,学校教学、学业考核等一系列过程都以汉语为主。德昂族孩子为了融入强势民族的文化圈以获升学和成才机会,他们在学校努力学习以汉语为主的科学文化知识,回到家中为能让孩子流利讲汉语,父母抛本民族语言而用汉语与子女交流。在学校和家庭此种教育形式下,德昂族孩子失去了学习本民族言语环境,身份为少数民族,但实际对自我民族认知甚少,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难问题则不言而喻。
外出打工、婚嫁等方式走出祖辈父辈所生活的“乡土”的德昂族青年,在他乡多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不断地转变角色、身份,体验着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生活的不同,作为少数群体本民族文化边界变得模糊,甚者迷上他族文化。笔者在2017年春节期间在出冬瓜村调研,偶尔听到一打工青年用普通话与其父母对话,问其为何不讲本民族语言,他答言外出打工六年说惯了普通话,本民族语言已忘却。此类现象存在于各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殊现象成为一种常态正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衰落。
服饰是德昂民族文化最显著表现载体。但是,随着德昂族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约时尚的服饰款式和设计供以各民族选择,市场购买取代了自织,青年人不愿穿戴本族服饰,也不愿学制本族服饰,随着村中长者的相继逝世,德昂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即无人传承。
(三)规划建设“千村一面”现象突出
随着国家不断向农村资金倾斜和项目支持,德昂族农村迎来了发展巨变的良好机遇。但是由于保护意识欠缺、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德昂族传统村落建设发展中“千村一面”现象突出,民族独特性彰显力不强。
出冬瓜村落道路原用石板铺设,石面因长时间的无数次的踩踏而平整滑亮,偶见几道马蹄印痕。平滑石板是出冬瓜传统村落文化表征的元素,承载着出冬瓜村历史的记忆,但是在村寨修整中,因文物保护意识的缺乏,大力挖修击碎石板,水泥路覆盖了石板路。石板路的消失也预示了历史记忆的破坏。
出冬瓜作为德昂族传统村落,挖掘本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增加经济收益的新渠道。因而政府极其重视出冬瓜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利用,但在开发打造过程中“千村一面”现象严重,机械仿造其他地区建设,看到别地怎么建就模仿照搬,未根据自身特色细心规划,面貌雷同,同质化复建。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出冬瓜德昂族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发展产业,兴旺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就业渠道,拓展收入空间,实现引进“外地人”和留住“本地人”,破解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外流致使农村空心化和老年化问题[3];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在目睹传统建筑中勾忆乡愁,在聆听古歌中陶冶心灵情操。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结合,在开发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优化开发,探求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转化路径,发展民族旅游业,培植农户增收新业态,传统文化实现价值化,激发民族文化自觉,深化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中,充分发挥民族主体作用,积极践行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效结合,实现村民、政府及企业的合力协作,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彰显特色,构建美丽宜居乡村。出冬瓜德昂族村是我国诸多传统村落的一个案例代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指明方向。
(一)发展特色产业,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留人引凤
农村青年大量外流致使传统文化传承缺乏载体,其根源之一就是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植新业态,扩充农民就业渠道,引进外来人才和留住本土专家,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路径。
出冬瓜德昂族承袭有先辈酸茶制作技艺,是当前为数不多的酸茶生产加工之地。德昂酸茶味酸苦,有增加食欲、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德昂酸茶广受各地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农户走合作生产模式,改变当前的个体农户小作坊生产形式,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打造品牌。以酸茶生产加工销售为契机,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吸收外来人口和留住本土人口,人是出冬瓜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的载体,也是出冬瓜传统村落文化创新开发的活力因子。
(二)遵循活态保护原则,竭力减少传统建筑文化的毁伤
传统建筑是“特定社区生活设施的一部分,不仅与拥有他们的村民的历史息息相关,也与其现实生活密不可分”[4]。现今德昂族生活环境和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改进,建筑物的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等元素变化已无可避免,遵循活态保护形式是保护德昂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不二选择。在德昂族改造旧建筑或规划新建筑时,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村民在建筑风格、建筑材质等方面不能脱离传统,通过用钢梁换木梁、钢柱替木柱形式改造传统建筑,竭力减少对传统文化的根本性毁伤。
(三)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居住,居民是保护建筑物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演进,德昂族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在变更,传统建筑因时间久和面积小等不能再满足德昂族居民需求,即传统建筑居住功能在消退,对其保护已变脆弱。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力是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主人意识的鲜明体现,是对本民族文化内涵和魅力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既是增进体现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也是增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5]。因此,培育和弘扬德昂族文化自信力是保护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关键着力点。一是加大对德昂族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知识教育,学校应当开设德昂民族文化课程;二是不断加强德昂族文化的宣传,提升德昂族文化的传播力,从展示德昂族文化赢得他人尊敬和赞誉中感知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培育和养成强有力的德昂民族文化自信力,激发德昂族保护本民族传统建筑的文化自觉。
(四)村民、政府及企业合力,助推德昂族传统文化资本化转化
在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自觉力弱的情势下,文化向资本化转化是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传承的重要根源。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构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实现民族文化资本化转化的基石。德昂族文化资本化运作需要民族本身自觉、政府倡导和企业参与的三重角色的合力推动。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中充分发挥德昂族村民的主体作用,践行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有序和谐的村落秩序。德昂族自身是德昂族文化的传袭和创造者,只有德昂族本身自觉地认识并开发利用自身独特文化,德昂族文化的资本化运作才会保持纯真“原味”,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政府是德昂族文化资本化运作的重要推动者,只有经过政府的有力倡导和宣传,德昂族文化才会拥有规模化发展平台;企业是民族文化资本化运作持续发展的有力组成,没有企业的参与,民族文化的开发就难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效。所以,民族文化实现资本化运作需要民族自身、政府和企业三者合力推动,三者缺一不可。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作为德昂族发展抓手,通过对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整理,有效地盘活本地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变为社会资本,使德昂族村民从中受益,激发德昂族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动力。
结 语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广大民族聚居地区农民增收难及农业人口外流问题严峻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滞缓,但保存有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资本化转化是民族地区培植新业态、优化就业结构和扩充收入渠道的重要举措。然而,因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缺乏、政策执行偏差、发展规划不合理和产业落后等原因,几千年沉积形成的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正处濒危或消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就业渠道,留住本地青年,引进外地人才,实现产业兴旺,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注入动力;遵循传统村落文化活态保护原则,村落建筑新建或修缮中尽力保存原貌,竭力减少对传统文化的损伤;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增进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激发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民族为保护传统文化主体,践行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效结合,实现民族本身、政府和企业合力保护和开发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避免规划千篇一律,彰显民族特色,实现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转化而使村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