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中的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探究

2019-03-03薛强伟刘建军

延边党校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国人红色价值

薛强伟 刘建军

(天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自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与这个梦想之间的距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近。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内在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层次的。红色文化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有充分的理由作为撑起文化自信的一个基本维度。要培养国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必须要让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内化到国人的性格当中。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产生的文化多元化现象,导致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价值观的错位和混乱现象,已经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国人对自身文化表现出的不是自信而是忽视甚至是文化自卑。中国的“文化海洋”已经被严重污染,“文化环保”应该作为一项紧急任务刻不容缓,有效的治理方法应该是用中国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阻挡时下各种消极腐朽的错误思潮,并将它们清除出人们的意识领域。因此,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便显得相当必要。探究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有助于将红色文化内含有的文化精神更充分地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使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更深刻地嵌入国人的灵魂深处,巩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一、文化自信视域中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特性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3],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在困境中摸索前进以及大胆创新全过程的历史记忆,与时俱进是它的文化品质。如果把红色文化看作一种教育资源,探究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为对其与生俱来的特性进行分析。

(一)时代性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虽然一脉相承,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孕育于其特定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活动的产物,成为这一时期的醒目标志和真实写照。从本质上讲,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由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文化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是一种附着于实体而非实体,却对人的思想行为过程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精神现象。时代性特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更新国人思想,打破思维固化状态,以使国人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频率,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文化,它的内涵广博而丰厚,但也随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而不断变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内涵当然是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创业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又变成了创新精神。文化的依附特性决定了它的内涵只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正是文化的这种时代性特征才使其得以存活下来。

(二)群众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中国的历史上,自从有国家建立以来,没有那一个朝代会积极主动并真正意义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从未承认过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终政治理想是要解放全人类,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它一开始就把占社会人口大多数并且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定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奔走呐喊,并且时刻不忘团结兄弟阶级。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原则是争取多数革命群众,对抗、打击、消灭少数反革命分子。群众性特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唤醒国人的主体意识,清除党政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使政治生态平衡得到维护、使公共权力得到有效制约、人民利益得以充分实现。

红色文化正是彰显了共产党的这种群众意识,无论是党的理论、制度以及实践过程无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无不把人民群众的力量视为最可靠的力量。历史正好一次次地证明,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一致的统治者,人民群众把它奉为领袖,与人民群众利益完全对立的,人民群众终将抛弃它、推翻它。所以,任何一个政党,想要取得持久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红色文化的群众性特征将时刻提醒党要坚持群众史观,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将因此逐渐苏醒。

(三)革命性

红色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人民大众推翻封建官僚主义压迫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文化,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从属于某一个或几个利益诉求相近的社会阶级的,某种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这一阶级或几个阶级整体的价值取向,所以阶级斗争的过程必然隐性地包含着相互对立阶级的文化斗争。革命性特征的教育价值体现为培养国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国人为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力,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红色文化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及其亿万劳苦大众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红色文化要想在一个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就必须同封建主义落后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买办官僚主义垄断文化,尤其是帝国主义侵略文化作坚决彻底的斗争。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要进行变革,文化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革命。在革命的立场问题上是不能作任何妥协和退让的,中国的红色革命文化中正是透着这种不卑不亢的革命骨气。

(四)创新性

红色文化是体现中国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进,选择性地学习外国思想成果的文化,具有积极的创新性。在穷途末路之时,唯一的希望不是继续固执己见地找路,而是造路。在中华民族面临外敌入侵、内生祸乱的危机状态下,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创新,要造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救得了中国。创新性特征的教育价值体现为激活国人创新意识、规范国人的创新理念、端正国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创新态度。

理论方面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理论中国化。实践证明,任何离开中国实际而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主义”,都会把中国的革命带到悬崖的边上,都会对中国革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集体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在黑暗中探索中国的未来,在纠正各种错误“主义”的同时,也创造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革命理论,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自主自觉的伟大创造。还有其它方面,如游击战、地道战等战斗方式方法的创造。总之,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下,任何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行为都是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创新精神的体现,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创造中求发展,正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生活和工作状态的真实表达。

二、文化自信视域中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内容

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内容是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本质的外在表现,分析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内容就是对这种本质的具体化和显性化,是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探究的必要环节。

(一)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爱国主义是凝聚民心的聚力磁石。爱自己的国家是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特定的节日和仪式活动上,而应该融入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国民自主自觉流露的对祖国发展历史的尊敬和对祖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在和平时期,往往也是国家意识开始淡化的酝酿期,所以,国民生活水平越是快速提高的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越有必要。

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光彩夺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中华儿女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一个个为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一个个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文艺工作者要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提炼升华,通过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多样化的文艺载体呈现出来,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将这些文艺作品送进人民群众的视野,实现对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理想信念导向价值

理想信念是迈向未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不光是党员干部,普通国民也得有理想信念的支撑,理想信念是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向未来世界进发的驱动器。所以一个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入,致使国民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些文化思潮正在逐步地消解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同时也在动摇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又由于市场经济的引入和经济全球化的持久扩展,不可避免地引起市场主体的个人私欲膨胀,导致国人价值观的物化和庸俗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当下的中国急需一种能净化国人思想、重塑民族性格的文化思潮来引领多元文化,中华民族才能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而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案,即对未来社会作了框架式的建构,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是走向共产主义,这是有科学而严谨的逻辑推理的宏大构想,是值得信仰和为之付出努力的。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下,都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相信人类的未来只能走向共产主义,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逻辑的必然要求。这种远大的理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植入红色文化之中,用红色文化去教育国民,能够净化国人灵魂,使人民群众更加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三)思想品德教化价值

思想品德是洗涤灵魂的纯净之水。道德将高尚的人和卑贱的人区别开来,一个人应不应该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和尊敬首先应该从道德上作出评价,同样,一个首先不是从道德上认知他人的人也是缺少德性的。从人的素质构成角度来说,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有三种,首先是思想品德的要求,其次是生存技能的要求,还有就是欣赏艺术之美的要求,而道德要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人无德而不立,所以道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地位显赫。可在现代社会中,偏偏就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诚信缺位,自私自利,加强国民道德教育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要从红色文化中提炼出革命先辈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保全集体、牺牲个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形态的鲜明表征,是一套系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5]是能够担负起思想道德教育这一历史使命的。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主动地创新教育方式,创设符合受教育者接受能力的教育情境,“例如通过参观红色基地、演绎红色经典、服务革命老区等各种实践体验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切身体会到红色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情不自禁中接受熏陶。”[6]

(四)创新意识塑造价值

创新意识是开拓进取的力量之源。“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国家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进步,本国的国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改革创新精神。”[7]如果不积极进取必定沉沦昏庸,处于没有不进步也不退步的静止状态,中华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遭受灭顶之灾,主要原因就在于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在如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不创新的后果只能是被淘汰,所以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尤其是青年一代,一个民族发展的前途是否光明,从青年人的精神状态上可窥一二。

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要依托于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理论方面的创新,是腐朽黑暗的旧中国上空的一盏明灯。在井冈山上革命道路的创新、在长征中战斗技术的创新、在延安时抗日统一战线的创立等等,都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而贡献智慧的体现。凡是在困难面前不是默守陈规,而是积极进取的行为都体现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换句话表达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艰苦的奋斗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强大的动力和顽强的意志是不可能达到的。新时期的中华儿女更要继承发扬这种在困境中求生存的创新精神,才能实现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

三、文化自信视域中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

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由作为价值客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属性和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两方面构成,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实现途径也理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实现问题就是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对于人民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效用问题,即二者相符合、相一致的程度问题。所以,找到将二者最大程度地结合起来的纽带,就找到了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分析价值潜能,激发教育需求

红色文化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只能从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才能得到检验,但是,在这种价值由“潜价值”转化成“显价值”之前,应该对其价值潜能作出估价,以说明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是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一种价值的实现往往是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在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受教育者作为价值主体,首先会作出理性思考,即红色文化教育对他的意义有多大,然后才作出是否接受这项教育的决定,即受教育者有一个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红色文化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要证明这种教育对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性和有用性,并要得到受教育者的普遍认同,受教育者才有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需求,才能促进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

(二)深抓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

一种理论想要证明自身的无可替代性,必须要有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才能避免因过分依附于其它理论而导致被冲淡、被消解。红色文化精神的崇高和丰厚自不必说,但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红色文化研究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因此,一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梳理,研究应指向纵深层次;二要同各种企图冲淡消解红色文化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

要敢于同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潮作坚决彻底的斗争。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输入国内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各色各样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从而打破了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元状态,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错误消极的文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就是其中的典型。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本土文化也深受其害,这些错误思潮往往打着“还原历史”“重新发现历史”的幌子,解构红色文化,丑化抹黑红色英雄人物,夸大党的历史上的某些错误,进而达到否定历史及当下的企图。红色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记载了中华民族由被奴役、被欺辱走向独立强大的整个历程,应该得到后人的缅怀和珍惜,消解红色文化就是在动摇国家的文化根基。对于任何亵渎红色文化,解构中国历史的言论,要基于历史事实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驳和澄清,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保持政治定力,而不是含含糊糊,是非不清,任由这些错误言行流传。“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8]因此,理论研究者和相关部门要根据时代与现实的需要,做好红色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工作,主动适应并引导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用好现代媒体,创新传播途径

现代媒体是指携带和传递各种信息的电子技术载体和工具。它的更新速度超乎人的想象。随着现代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领域,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获取信息的方法越来越便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媒体也被广泛地引入教育领域,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要利用好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不管一种文化潜藏多大的精神力量,如果不进行包装加工,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文化的任何价值都不可能得到实现。文化工作者应该注重红色文化的多样性开发,把红色文化打造成适合现代化媒体传播的样式,红色文化才能更充分地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一种生产工具,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将又一次发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等一系列变革。故此,提升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的迫切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真心认同红色文化,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恰到好处地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

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足以证明红色文化是值得自信的,并且在这个历程中也积累了深厚的教育价值,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彻底的革命性和积极的创新性,这些特性是红色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导向、思想品德教化、创新意识塑造等方面。通过刺激教育需求、完善理论体系、创新传播途径,最终将会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完成红色文化引领多元文化思潮,巩固国人文化自信心的历史使命。红色文化教育应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在倡导文化自信但国人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立足本民族文化,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本文仅是从宏观整体探析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后的研究应该细化,再由点的突破到面的综合,才能更充分地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国人红色价值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追忆红色浪漫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