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字螺旋管理:学生工作诊断与改进体系的构建

2019-03-06骆建建

职教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子项螺旋院校

骆建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近年来,为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教育部决定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出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1]随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在所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指导方案将诊断项目分为总体架构、专业、师资、学生、运行效果五大部分[2],将学生工作诊断与改进列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陈向平、袁洪志(2016)等研究者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探讨了指标体系等问题[3],但在总体上,如何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运行构建一个自成体系的诊断与改进体系,仍然是一个值得阐述的课题。

一、建立学生工作8字螺旋

“诊断与改进”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它来源于管理科学的一般规律,服从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汪建云(2017)基于“戴明循环(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测(CHECK)—改进(ACTION)”循环,并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兼顾动态和静态的“8字螺旋”的管理循环(见图1)。[4]“8字螺旋”管理循环由静螺旋和动螺旋共同组成。静螺旋是一个完整的、年度周期制的工作流程,诊断与改进工作通常在一个周期完成之后进行目标、标准的调整,通常涉及。动螺旋则是在年度工作过程当中,根据实时情况,及时预警、及时诊断、及时改进,一般涉及当下任务的调整,而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两种螺旋相互嵌入、互联互动、形成整体。

就学生工作而言,要想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就需要根据年度周期的PDCA循环情况,和年度工作过程当中实时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情况建立反映自身特点的“8字螺旋”(见图2)。具体而言,从学生工作年度目标出发,建立学生工作制度体系,基于年度目标组织月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积累学生工作台账。作为一个年度周期的“静螺旋”,学生工作每年需要对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对照考核,予以奖惩激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学习培训,对发现的创新之处通过研究项目等方式加以总结,最终实现学生工作逐年持续改进提升。作为一个日常工作的“动螺旋”,学生工作各个条块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即时从工作台账中提取检测数据,对于数据异常的工作,及时给出通报和预警,并在必要时对下一阶段学生工作的计划和重心作出优化和改进。

图1 “8字螺旋”管理循环体系构成

图2 学生工作“8字螺旋”循环体系构成

二、制定学生工作目标链

杨应崧(2017)撰文提出:目标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逻辑起点,目标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动力源头,因此各个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愿景制定属于自己的质量体系的“目标链”。[5]就高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目标链”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三个方面。

(一)学生工作目标的层次性

学生工作的目标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工作包括一切与学生相关的所有工作,涉及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乃至招生工作、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6]狭义的学生工作则是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运行中基于条块分工所产生的一部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工作。借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将诊断项目分为总体架构、专业、师资、学生、运行效果五大部分的基本框架,我们可以将广义上更加贴近于专业、课程、师资的一些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剥离出去,更加聚焦于辅导员队伍所密切关注的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二)学生工作目标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尽管存在着校际之间的差异,但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以辅导员为代表的学生工作主体的职业内容分为9大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危机事件应对工作、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学生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6]虽然这一分类不尽完美,但是它对于高职院校系统地制定年度学生工作目标具有显著的指导价值。

(三)学生工作目标的操作性

职业内容的分类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工作目标需要回答的是“做成什么样”的问题,因此在制定“目标链”的时候,高职院校的质量控制主体需要解决好操作性的问题。对于适合以结果来衡量的工作事项,给出结果性的工作目标;对于能够予以定量的工作事项,制定量化的工作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工作很多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计件制”生产,难以在一个特定的周期内给出明确的量化结果。因此,对不宜通过工作成果来判断的事项,应当制定监控过程性的工作目标;对不宜定量衡量的事项,需要研究定性的工作目标。

三、打造学生工作的标准链

“目标链”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起点,“标准链”则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关键。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格外强调“标准”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持续更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7]如果没有“标准链”,那么质量生成过程中就缺乏一个基本的标尺,“目标链”是否达成就无法衡量,诊断与改进的目标就会落空。

(一)学生工作标准需要“因校制宜”

“诊断与改进”与“评估”显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过去的“评估”是专家带着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现在的“诊断与改进”则是倡导高职院校立足于自己所制定的工作目标,自觉自愿地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1],“主体”由别人变成了自己,“目的”由通过变为了改进。因此,“标准链”中的“标准”并不是一个由教育部等行政管理部门所发布的“统一标准”,而是各个高职院校立足于自身实际所制定的“个性化标准”。如果这些标准设置得过低,就会失去对质量运行主体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不利于质量保证;如果这些标准设置得过高,则会使得质量运行主体承受过度的压力,同样不利于后续工作的诊断和改进。从长远来看,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生工作标准、教学工作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间的比较。

(二)学生工作标准隶属“制度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为一项战略任务。近几年,一大批高校围绕“大学章程”开展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事实上,现代大学制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宏观层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等;微观层面是指一所高校内部的运行机制、决策机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这其中,“标准链”的制定无疑应当成为微观层面高职院校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诊断与改进“标准链”的制定不能成为孤立于学校日常运行管理的额外工作,高职院校应当而且必须基于已经设置的“目标链”制定一系列的具有约束力的工作标准,这些工作标准未必以“标准”的名词出现,可以体现为制度、办法、规程、流程等。就学生工作而言,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学生危机事件应对工作等在内的9大类工作,需要结合日常管理中的“制度建设”做到“事事有制度、事事有规则、事事有流程”,以此确保学生工作“目标链”中的每个事项能够得到过程性的指导和约束。

(三)学生工作标准应当“以人为本”

一是要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作用;二是要关注学生的最终获得。同“目标链”的建立一样,“标准链”的打造也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需要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详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实事求是的权衡取舍、全员参与的优化调整。在此过程中,外部专家和学校领导可以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最终发挥主体作用的应当是辅导员群体。因为这一群体是学生管理服务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日常运行,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链”能否最终实现。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在制定目标和标准时,不可以简单地以“取得了多少项荣誉奖励”,或者“发展了多少学生党员”,或者“组织了多少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来衡量,而要转换工作视角,关注学生的最终获得,把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晓情况、评价情况、认同情况、满意情况作为两链打造的关键。

四、开发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

在质量保证体系的“静螺旋”和“动螺旋”中,贯穿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在管理时要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建立起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了便捷地获取具有公信力的事实和数据,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开发一批信息化平台,实现常态的工作源头数据采集,进而再对照“标准链”判断“动螺旋”上的过程工作是否达到工作标准,对照“目标链”判断“静螺旋”上的年度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8]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

(一)以学生工作数据子项为基础

学生工作数据子项可以基于学校学生工作“目标链”,兼顾过程数据与结果数据,兼顾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正如前文所述,在设置“目标链”时,应当注意系统性,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等9类工作。以“日常事务管理”一级项目为例,可以细分为“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奖惩管理、学生公寓管理”等若干二级项目,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细分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情况、学生申请勤工俭学情况、学生申请临时补助情况,学生获得奖学金情况、学生获得荣誉称号情况、学生受到处分情况,学生宿舍检查合格情况、学生个人公寓违纪情况”等若干三级数据子项。只有把学生工作一级项目有序地、完整地、科学地细化到N项数据子项,网络信息技术才有可能得到运用。

(二)以学生工作应用系统为重点

学生工作的N项数据子项并不会因为分解到位而自动生成,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将过去线下办理的事务转移到线上办理,在学生事务办理完毕的同时,工作数据即时采集到网络平台当中。尽管教育部自2008年就实施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但是既有的数据项目当中对学生工作的数据子项关注的还比较少,许多学校在上报数据子项的过程中,采用的还是教师或管理人员填报汇总的办法。已经建成校内应用系统,并基于应用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直接对接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学校还非常少。因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且应该基于工作实务,大力开发网上工作应用系统,实现状态数据采集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同步推进。

(三)以学生数据分析运用为关键

获得学生数据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分析,进而实现工作状态诊断和工作措施改进。要想实现学生数据分析需要注意两大问题:(1)要破除信息孤岛。学生工作涉及到诸多的工作条块和数据子项,不同的数据子项来自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如果没有统一的建设框架和数据规范指引,这些应用系统就会形成若干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相互援引和互联互通,学生在办理不同业务时需要重复填写其他系统当中其实已经存在的数据子项。因此,结合诊断与改进工作,高职院校可以着力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的学生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的底层是完整、准确的学生大数据,中层是若干互联互通的应用系统,顶层是仪表盘式的工作状态平台。(2)要以用户为中心。与学生工作数据紧密相关的是四类用户:一是学生本人;二是学生家长;三是用人单位等社会主体;四是学生管理服务主体,包括班主任、辅导员、职能管理机构、学校领导。在设计仪表盘式的工作状态平台时,要克服功能的单调性,同步考虑四类用户对状态数据的期待。作为学生,要可以看到自己在学习成绩上、综合素质上状态,纵向上几年之间的升降变化、横向上与同学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作为家长,要能够周期性地甚至实时地了解到孩子在大学里的关键性学习和表现情况。作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学生大学期间的核心数据更加全面地判断和选择自己心仪的人才。作为管理服务主体,可以根据学生工作数据情况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计划,必要时修订“目标链”和“标准链”,从而达到学生工作的不断改进。

诊断与改进不是一项额外的工作,它是管理工作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基本管理适用于包括学生工作在内的每一项管理工作。尽管我们看到了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从目标到标准、从计划到执行、从诊断到改进的基本逻辑仍然适用于学生管理,有效的诊断与改进可以促进和帮助学生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诊断与改进不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它的动力源泉来自学校内部。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各不一样,由此形成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也存在差异,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最为重要不是通过行政部门组织的“复核”,而是真正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逻辑严整的、富有成效的管理循环。学生工作诊断与改进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1],它必须要与学生工作实务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年初计划悉心打造目标链,结合常态化制度建设规范标准链,结合信息化建设构建学生大数据,将诊断与改进作为贯穿日常工作实务、指导日常工作实务、完善日常工作实务的管理手段,最终实现学生管理服务质量的永续提升。

猜你喜欢

子项螺旋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旋风“螺旋丸”
右击桌面就能控制系统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浅析划分子项不得相容与词语意义的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