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上教育:中职皮革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践之路

2019-03-06林,朱艳,苏

职教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皮革产业链岗位

王 小 林,朱 峥 艳,苏 海 亚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浙江 海宁 314400)

“链上教育”是指充分分析产业链内部连结和对接关系,整合学校相关专业,形成对接产业的教育链。其中的“链”对应的是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可以描述为: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简言之,以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链上各专业的教育我们称之为“链上教育”。

2014年,笔者受邀参加海宁中国皮革城20周年庆典晚会,晚会回顾了海宁皮革产业的发展历程,并表彰皮革产业优秀营业员、设计师、工匠、电商先锋等先进人物。皮革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笔者一度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皮革产业这么大,而我们的皮革专业却这么小?”那一年,全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1 46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皮革城入驻的商铺6 500家,经营皮革产品的电商企业超200家。海宁已经形成了以皮革产品为核心,包含设计、制作、销售(实体销售、网络销售)、物流的皮革产业链。彼时,海宁职高设有皮革专业,对接皮革缝纫岗位,艰难维持一年一班的办学规模。

“皮革产业仅需要缝纫岗位吗?”为什么庆典晚会上表彰的工匠(优秀缝纫工)只是九个类别之一,寥寥无几;其它八个表彰类别都是皮革产业其它岗位的优秀人才。缝纫岗位是皮革产业的核心,但也少不了设计、销售、电商和为之服务的其它岗位。

“我们优秀的毕业生到去哪了?”20年的皮革专业人才培养,本地的生源毕业生,大都不在一线缝纫岗位,发展到了更有前途的岗位,但他们仍然在皮革产业中奋斗。

2014年11月,《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旨在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成长意愿,在教师引导下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的权利。[1]学校有幸成为首批试点。借此契机,笔者亲自带领专业教师,走访了海宁市大大小小的皮革相关企业,主动向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请教皮革专业人才培养调整建议。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2015年学校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踏上“链上”教育——皮革专业群产教融合得实践之路。

一、三点突破:链上教育旨在解决的问题

(一)为“专业”培养人才还是为“产业”培养人才

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该如何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产业链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皮革产业已不是当年小农经济,而是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而且产业链相当完整。员工角色也发生相应变化,既是缝纫工又是销售员和管理者。岗位设置趋向专业化且有明确的分工,皮革产业需要制革、设计、加工制作、营销、电商、摄影、图片设计与处理、模特、物流、财务金融服务等一系列专业人才。我们要培养“某一专业”的人才,还是培养建立在某一产业基础上的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教育办学中需要深究的问题。

(二)“孤岛型”专业设置怎样服务“链条型”产业

2014年,海宁职高设有皮革、设计、电商、摄影、营销、物流六大专业,分散在四个专业部。各专业之间彼此独立,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载体上无共同点。这样的专业设置仅对接单一产业个体,并不考虑形成产业链后各环节之间的融通关系。而海宁皮革产业链上设计、制作、电商、销售、物流各环节之间以皮革产品为纽带,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融通发展。因此,“孤岛型”专业设置有效对接服务“链条型”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三)“单一型”培养模式如何满足市场“复合型”人才需求

对应皮革产业的设计、销售、电商、摄影岗位,要掌握皮革的生产过程、性能特点等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而学校“孤岛型”的专业设置导致各专业人才培养只侧重对本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并不考虑对接产业链后各专业、岗位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岗位迁移和发展需要。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必然无法适应产业链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五方发力:探索中职皮革专业群产教融合的实践

学校对接皮革产业链,从“链上专业、链上课程、链上融合、链上服务、链上德育”五个着力点入手,开展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践,如图1所示。

(一)链上专业:实现产业与专业融通

图1 “链上教育”结构图

1.对接皮革产业链,构建链上专业群。调研皮革产业链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岗位技能结构,梳理学校已有专业的分类组合和品牌专业。确定以皮革产品为载体,以皮革服装为龙头,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整合学校皮革服装、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市场营销、影视影像、物流六个专业,构建皮革专业群(见图2),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改造,打通六个专业之间联系,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及跨专业知识融通。

图2 教育链对接产业链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O2O”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各专业所需技能,基于皮革专业群师资、实训资源、课程、合作企业等现状,调整修订原有六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群online to offline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线上”与“线下”两个链条:皮革产品基地←→皮革电商平台←→皮革物流配送←→皮革客户端,这条线为线上培养模式;皮革产品基地←→皮革实体店←→皮革客户端,这条线为线下培养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皮革专业群O2O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专业群大类招生,构建“链上选择”机制。改组专业部教学管理,将原来分散在四个专业部的不相关专业统一纳入同一个专业群管理,成立皮革部。实行大类招生和构建学生“链上选择”机制,即学生从选择专业大类(即某个产业)到选定专业方向(即某个行业或岗位)的选择机制,并有辅岗课程的选择。学生入学时仅选择专业大类,进行专业体验后从链上专业群中选择专业方向。“链上选择”机制改变了过去学生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及职业选择的随意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职业发展有系统的规划,提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链上课程:实现课程与岗位融通

1.改变课程设置,实现专业融通。课程是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建设水平体现了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水平。根据企业调研分析,为适应链上岗位技能需求,学校整合原来六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特色选修”课程体系,具体如图4所示。公共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技能项目课程。特色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迁移能力为主,开设融通课程、辅岗选修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打通专业链上各专业,是课程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图4 课程体系结构框架图

学校开发“新手玩皮”“皮革营销链”等专业群融通课程,实现群内相关知识的融通与共享。开发22门辅岗课程,每个学生选修2门辅岗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单一技能的同时掌握两门及以上辅岗能力,达到“一专多能”,构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这与教育部推行的1+X证书制度不谋而合。

2.更新课程内容,添加专业载体。以皮革服装为中心,为链上其他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添加专业载体。其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都以皮革产品为载体。例如:原来的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教学内容空洞,不受学生喜欢;整合皮革专业群后,市场营销以皮革产品为载体,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

(三)链上德育:实现技能与素养融通

1.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寓思政教育于学科教学。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有效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以活动为载体,寓素养教育于技能教学。(1)主题性生产实习,融感恩教育于技能教学。皮革服装专业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要求完成“爸爸的皮衣”主题性生产实习——为爸爸做一件皮衣。整个过程围绕产业链所需的岗位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包含准备、设计、制作、展示四个阶段。通过学生为父亲量体、设计、裁衣并在舞台上亲自为父亲穿上亲手制作的皮衣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实现德技并修。(2)学徒制拜师仪式,融工匠精神于技能传承皮革、电商两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学生通过敬师傅茶、行学徒礼、聆听师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尊师重道意识。同时,在技能传授的过程中,通过师傅面对面、手把手的教授,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四)链上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融通

1.校企资源融合。(1)搭建合作平台,助推校企资源融通。2016年11月,学校和海宁中国皮革城有限公司合作,牵头31家皮革企业、科研院所等成立了海宁皮革职业教育集团。依托集团,学校联合皮革企业,对皮革产业链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岗位技能结构进行调研分析,明确皮革所涉及产业链、人才需求,对接皮革产业发展和各专业建设的需求。皮革职教集团成立以后,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会议,并成立专家委员会和皮革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师资培养、实训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建设校内外体验中心,实现校企资源融通。根据皮革产业原有资源和发展需求,校企联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五大实训中心,即研发设计中心、制版打样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皮革物流中心、皮革体验中心。

以孙海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陆佩琴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形成本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产品设计团队,组建研发设计中心,以皮革为原材料进行服饰品、工艺品的研发,服务皮革企业。建设“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产业”的新型产学研电商教学特区。让学生熟悉皮革服装网店开设、店铺装修、产品包装、店铺运营等,培养电商人才。在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皮革物流中心,设置皮革服装配送相关岗位,供学生专业实训。

皮革服装体验中心是以皮革产业链为核心,集皮革产业文化、皮革制品展示、皮革制品生产流程、皮革制品销售服务、皮革制品技能展示、皮革制品新媒体营销为一体的职业体验中心。体验中心对外开放,为体验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体验项目。

2.校企师资融合。(1)走出去——多企业实践,增强技术操作能力。专业群骨干与企业部门负责人对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提升专业实操技能。仅2019年,皮革教育链服装专业9位教师、电商专业9位教师、营销专业2位教师、平面设计专业3位教师、计算机专业及影视影像专业14教师(共计37位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分赴浙江诺之股份有限公司、海宁爱朗服饰有限公司、海宁市英蔓时装贸易有限公司、嘉兴嘉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下企业37~45天不等的时间进行锻炼,增强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2)请进来——多种类聘请,优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部门领导加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技能大师入驻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2018年,全国十佳设计师孙海涛受聘担任学校特聘技能大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专业群共有兼职教师22人,共同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实习指导及课程开发。

3.校企教学过程融合。皮革专业群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第一学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加深专业认识;第二学年进入企业进行主题性教学实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接收企业管理,检测岗位技能,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这种校企教学过程的融合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对接,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校企共育教学流程图

在实施过程中,对接产业链生产需求,主题性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实行淡旺季交替模式,生产淡季安排主题性教学实习,企业师傅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技能操作;旺季安排顶岗实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职业岗位实践,改变了原来顶岗实习时“学生无事干,师傅无时教”的状况。

(五)链上服务:实现生产与创新融通

1.学生服务企业,缓解企业用工压力。“链上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原来的专业单一性人才向链上复合型人才转变,满足了产业链岗位人才的素养需求。学生走进企业,提供生产服务,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例如:链上各专业学生在“双11”销售旺季,为企业提供皮革制作、网店运营、商品营销、人工客服、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利用寒暑假期间,为企业提供微视频影视后期制作等技术服务,助推电商直播销售流量上涨,提高企业效益。

2.教师服务企业,助推企业技术创新。通过“链上融通”,改变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在企业的邀请下,教师走进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员工素养培训等服务,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岗位能力。学校皮革服装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名师工作室成员与企业对接,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助推企业发展。

3.学校服务企业,搭建企业沟通桥梁。2016年,学校在原有海宁市校企合作联盟的基础上,牵头30多家皮革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成立海宁皮革职教集团,搭建了皮革行业产、学、研结合和校企高度融合的平台。作为理事长单位,学校每年组织召开职教集团理事会,集团成员共享信息资源、共商校企合作事宜、共议产业链发展难题,有效促进产业链和专业链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三、五大成效:创新中职皮革专业群产教融合的路径

(一)探索了全新的专业(群)建设路径

以往,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以行政命令为导向,以对接技能岗位为路径。这种背景下开设的专业往往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市场经济脱节,难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学校对接产业链、整合链上相关专业,建立皮革专业群。群内各专业产业相同、岗位相近、基础相同、资源共享。这种全新的专业群模式改变了原来“点对点、专业对岗位”的狭义对接,将专业建设从单一专业学科体系拓展到全产业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接全产业链为路径。这样的专业建设路径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和迁移能力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学校办在开发区”,达成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二)办强了皮革专业群

皮革专业从原来的招生难专业变为热门专业,专业群现有班级34个,在校生1 254人,皮革工艺也达到了8个班,300余名学生。专业群中各专业逐渐做强,例如:皮革服装专业现有学生数为2015年的3倍;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等专业2019年报名学生均超过招生计划,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专业群实力显著提升。皮革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校企合作共同体,孙海涛大师工作室被评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皮革、电商专业为中职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专业列入浙江省1+X证书试点。2018年,皮革专业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皮革工艺专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三)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链上德育实施,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专业群毕业生成为具有皮革专业知识和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了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能够较好适应皮革产业设计、销售、电商、摄影等岗位对掌握皮革的生产过程、性能特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即使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对某些岗位技能的弱化,毕业生仍能较好迁移到智能化生产或管理岗位而适应改变。

近三年,专业群学生也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全国奖项5人次,浙江省级获奖12人次。毕业生满意率在99%以上,自主创业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四)扩大了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链上教育从理念的提出到实践的开展,得到了各级行政部门的肯定和全国多所学校的赞誉。近两年,学校在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议、中英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论坛等各类省级乃至全国的会议上作关于“链上教育”的经验分享13次,得到专家和全国各职业学校校长的好评及关注。两年来,先后有来自新疆阿克苏沙雅职技校、山东阳信县职业中专、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云和职技校等42所学校、单位来校参观,听取链上教育的经验分享。学校链上教育实践经验受到社会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网》等媒体的宣传报道也为其他学校专业群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五)开启了专业链转型升级

学校加入了“浙江省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并以海宁市“打造时尚产业为千亿产业”为契机,经海政办发〔2019〕91号文件批准,着手开展“海职高新仓时尚艺术分校”建设。时尚分校以皮革专业群为主体,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丰富专业链内涵,建设“时尚艺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时尚创意学院”“非遗艺术学院”“文旅体验中心”,构建涵盖“设计—制作—销售—非遗传承—服务休闲”于一体的链上专业群,建成以后,将实现专业链的转型升级。

四、结语

2014年,学校首次提出对接皮革产业,改革传统专业的“链上教育”,理念走在全国前端。自此,学校围绕皮革产业链,开始在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技能对接素养、学校对接企业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皮革专业群建设新模式。改革具有创新性,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1)学校在制定皮革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调研地方企业需求,以企业对员工的技能、素养需求为基础,制定培养的核心素养和目标。同时,根据链上岗位技能需求,整合原有六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融通各专业的融通课程和辅岗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育,拓宽学生就业宽度与职业发展深度。(2)专业、课程、德育、融合和服务作为链上教育具体实施的五个着力点,它们之间以产品为纽带,环环相扣。校企密切合作和产教深入融合是推动链上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困惑,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融职业素养于专业教学,使链上德育更加深入;如何建设专业群中复合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业融通能力,这些问题有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皮革产业链岗位
筑牢产业链安全
皮革回潮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皮革机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