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级预防是我国心血管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要要要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

2019-03-06文图叶中国医药导报曳主笔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东风

文图/叶中国医药导报曳主笔 潘 锋

“2019 年中国高血压年会与第21 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10 月17 日至20 日在厦门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等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从事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研究的千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了高血压防治新理念新方案,分享了高血压领域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在题为《健康中国,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防控》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心血管病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仍将是未来我国重大慢性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危险因素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顾东风教授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代谢改变是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影响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主要的三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和高盐饮食。

顾东风院士做学术报告

顾东风教授介绍,我国现有2.5 亿~2.7 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因高血压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病不仅发病人数多,而且死亡率高,脑卒中等还造成大量患者残疾。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和住院费用持续增长,统计显示,2016 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达到2002 万,1980 年至2016年间患者出院人次年均增速高达9.8%。我国每年需要住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巨大,这些患者的单次住院费用和总住院费用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GDP 增长,2015 年我国心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为909 亿元,2016 年增长到1046 亿元,较2015 年增长了13%,且这一增长趋势还在一直延续,心脑血管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顾东风教授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过5 次全国范围的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59 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1%,1979 年为7.7%,1991 年为13.6%,2002 年为17.7%,2012 年上升到23.2%。近年来我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1991 年中国成人高血压知晓率为27%,治疗率为12%,控制率为3%;2002 年调查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5%,控制率提高到6.1%;2012 年调查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知晓率达到46.9%,治疗率达到40.7%,控制率提高到15.3%,表明我国高血压防控在各方面的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存在较大差距。

除高血压外,我国面临的控烟形势不容乐观。2015 年我国15 岁及以上烟民达到3.16 亿人,同时有7.4 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其中儿童约1.8 亿人。高盐摄入通过升高血压而成为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膳食因素,我国18 岁以上成人平均烹调盐摄入量达到10.5 克,高于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日摄入6 克的标准,减少膳食钠盐摄入是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

顾东风教授指出,胆固醇水平和空腹血糖升高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2 年我国18 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其中城市为39.9%,乡村40.8%;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4.9%,其中城市为5.6%,乡村4.3%;高甘油三脂血症患病率高达13.1%,其中城市为14.1%,乡村40.8%。由于体力活动减少,膳食结构改变,我国成人高甘油三脂血症高患病率情况较为突出。

我国糖尿病流行趋势令人堪忧,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近30 多年来持续增高,1980 年为0.8%,1989 年为2.95%,1994年上升到4.01%,1996 年为4.76%,2002 年为6.07%,2007 年上升到9.7%,2013 年达到10.9%。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协作组的一项研究,纳入了来自146 个国家和地区的751 项调查,个体数据总量达到437 万。该调查显示,2014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4.2 亿人,其中男性2.2 亿人,女性2 亿人。估算2013 年我国18 岁以上成人有1.18 亿人患糖尿病,3.88亿人为糖尿病前期,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中国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1975 年到2014 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趋势持续加重,我国肥胖人口1975 年仅为240 万人,2014 年上升到8960 万,涨幅超过37 倍,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精准预防仍是未来我国重大慢性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顾东风教授说。

一级预防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顾东风教授介绍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强调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建议采用适于国人的风险评估模型,强调注重保持多种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主动健康理念的推广。顾东风教授指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应强调对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美国AHA/ACC 于2010 年发布了7 项可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CVH)的重要指标,这7 项指标分别是增加身体活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以及空腹血糖、血压、总胆固醇达到理想水平。

顾东风院士团队利用China-PAR 队列,结合中国人膳食特点提出了更适用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指标。这一研究规模规模大,约9.4 万人参与,随访时间最长的达到17 年。研究显示,随着理想CVH 指标数的增加发生ASCVD的相对风险逐渐降低,总体上如果全部达到7 个理想CVH 指标,我国成年可减少62.1%的心血管发病。大庆研究30 年的随访结果也表明,经过6 年的积极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延迟4 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26%,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因此,找到强度适中、易于实施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积极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将是未来基层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点。

顾东风教授介绍,膳食营养过剩易引发超重或肥胖,缺乏身体活动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018 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认为,增加运动、减少久坐几乎对所有人都适用,即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我国研究显示,随着体力活动总量的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逐渐降低且存在线性趋势,增加体力活动对于预防高血压发病有着积极的作用。保持食物摄入的多样性,控制总能量摄入,通过合理膳食和增强身体活动保持能量平衡,是实现生活方式调节,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顾东风教授说,空气污染是近年来环境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2017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大气污染已位列全球死因第七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我国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大气污染对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影响的研究,该研究覆盖我国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人员结合卫星遥感技术评估暴露水平,首次报道了PM2.5 长期暴露对中国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M2.5 浓度每上升10 μg/立方米,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5.7%,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1%。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造成我国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2016年,Circulation 杂志在线发表了顾东风院士团队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10 年风险预测(China-PAR)”队列研究成果,该研究总样本量达到12.7 万人,最长随访23 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个新的针对中国人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预测工具,用以评估未来10 年发生ASCVD 风险。研究人员认为,根据西方人群制定的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公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居民,与之前预测模型不同,China-PAR 在纳入年龄、收缩压、是否用药降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糖尿病等传统因素基础上,还新纳入了腰围、南方和北方、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4 个新的变量。例如,一例60 岁男性患者,收缩压130 mmHg,总胆固醇210 mg/dL,HDL-C 55 mg/dL,腰围80 cm,不吸烟但有糖尿病,居住在北方的城市,之前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话,计算其10 年发生或死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为11%。

顾东风教授说,如果10 年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超过10%,应被视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治疗。中等风险或低风险人群应加强自我监测,并要积极戒烟、控制体重和纠正危险因素等。对于年龄20~59 岁且10 年心血管病风险处于中、低危的成年人,建议考虑每3~5 年进行一次终生风险评估。此外,评估ASCVD风险要特别重视腹型肥胖问题,管理好每一个高血压患者才能真正阻遏中国心血管病流行。

践行健康中国行动

顾东风教授说,2016 年8 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指出要以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防控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推进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2019 年7 月18 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正式启动,健康中国行动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提出了四大转变,即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治疗疾病向保护健康转变,从医疗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从下发文件向社会倡议和行动转变。目前我国每年400 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以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为目标,组织实施15 个专项行动。在第11 项“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中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目标和对应举措,即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从2015 年的264.8/10 万至298.4/10 万,分别下降到2022 年的209.7/10 万以下和2030 年的190.7/10 万以下。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任重而道远。”顾东风教授说。

顾东风教授介绍,过去的30多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大幅增加,脑卒中发病率持续增高,心脑血管病成为居民疾病负担不断加重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2016 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分省标化死亡率分布图”显示,2013年我国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西藏最高,达到476.8/10万,东南沿海地区、四川较低,香港最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0.2/10 万,相差3 倍多。受气候寒冷、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较少等多种因素影响,北方地区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区,因此要针对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开展心脑血管病预防,我国北方应该是加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点地区。

顾东风教授强调,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主要威胁。传统的高血压、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空气污染又给心血管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仍将加剧。一项2010 年至2030 年对35 岁至84 岁中国成人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预测显示,即使危险因素流行维持现状,人口增长、老龄化也将造成心血管病持续增长;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的增长,将导致中国2010 年至2030 年间冠心病和脑卒中额外增长23%,2010 年至2030 年间增加心血管病事件2130 万人次,增加心血管病死亡770 万人。

顾东风教授说,践行健康中国行动,高血压等重大慢病防控的春天已经到来,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要夯实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活动、心理平衡这四大健康生活“基石”,维持血压、血糖、血脂、腰围四大理想“指标”。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 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基于大数据的心血管疾病个体化防治体系和管理平台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应用将日益普及并将成为医务工作者“手”和“脑”的延伸,过去难以想象的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监测、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风险预警将成为现实。随着个体主动监测、社区健康档案、临床诊疗记录甚至生命组学信息的整合与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数据驱动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实践。移动互联网、穿戴设备+心血管健康管理、大数据等将极大地促进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促进心血管病精准预防和健康管理。除了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心血管疾病防控还需加强“软实力”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分级诊疗等相关政策措施,对从事疾病预防的各级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和支撑,不断提高居民“主动健康”意识和技能,关注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早期干预。

顾东风教授最后表示,心血管疾病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需要医疗机构、科研团体、互联网及健康相关企业等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医防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心血管病个体化预防和精准诊疗的深度融合,从而减轻疾病和社会负担,助力全民健康。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东风
东风Honda全新XR-V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等闲识得东风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