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抗原联合血清总唾液酸和胃黏膜Survivin检测对胃腺癌诊断的意义
2019-03-05蒋香梅
蒋香梅
(德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德阳 618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胃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该类疾病会对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1]。临床中用于诊断胃腺癌的方式除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外,还包括一系列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目前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并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提出Hp感染可能与其他胃腺癌密切相关。血清总唾液酸是神经氨酸的一种乙酰化衍生物,参与了细胞癌变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尚未查见关于Hp抗原联合血清总唾液酸检测在胃腺癌诊断方面的相关报道,所以本研究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在胃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90例胃腺癌患者(恶性肿瘤组)、9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1.1.1纳入标准 (1)胃腺癌患者,均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2)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3)18~75岁,性别不拘;(4)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均无呼吸、消化和生殖等系统疾病;(5)临床资料完整者。
1.1.2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2)排除严重精神类疾病者;(3)排除短期内服用过对Hp检查有影响药物的患者;(4)排除经手术及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
1.1.3失联原因及应对措施 (1)预计原因:受试者退出试验;受试者转院治疗;(2)应对措施:遵照入选和排除标准按1:1比例补充。
1.1.4医学伦理学问题 (1)受试者及家属签署同意参与研究的同意书;(2)依据临床指南的相关原则充分保障受试者的治疗安全。(3)对患者诊疗记录进行保密,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伦理学批准函编号:2016-015)。
1.2研究方法
1.2.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Hp抗原 于晨起后采集全部受试者刷牙前唾液标本,并取1 mL唾液治愈试管中送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购自中美合资北京协和药业有限公司),向包被抗-Hp多克隆抗体孔内加入混匀唾液,每孔100 μL,随后加入兔抗-Hp多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每孔20 μL,置于室温条件下1 h;采用1倍冲洗液洗板至少5次。每孔加入底物溶液2滴,置于室温条件下10 min后每孔加入停止液2滴;采用比色仪在450 nm单波长条件下进行比色,检测结果≥0.141判定为Hp抗原阳性,<0.141则判定为Hp抗原阴性。
1.2.2酶法测定血清总唾液酸 采集全部受试者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机在3 000 r/ 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测,要求于1周内完成检测。采用酶法于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测定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含量,测定试剂盒购自浙江东瓯诊断产品有限公司,全部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血清总唾液酸正常范围为456~754 mg/L,检测结果>754 mg/L则判定为血清总唾液酸阳性。
1.2.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黏膜中Survivi的阳性率 利用兔抗人Survivi当多克隆抗体(南京碧云天公司)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细胞浆、膜中出现粗细一致的棕黄色颗粒和细胞核呈棕黄色为阳性显色(Survivin 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利用光镜(×400)随机观察 5个视野,利用二次计分法:(1)染色强度计分:无显色计为0分,显淡黄色计为1分,显棕黄色计为2分,显棕褐色计为3分;(2)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阴性为0分,阳性细胞比例<10% 为1分,11%~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计算两者得分乘积,如果积分≤2分为阴性,如果>2分为则为阳性。
2 结 果
2.1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排除上述因素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及病理信息比较
2.23组受试者Hp抗原阳性检出率比较 恶性肿瘤组受试者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8.89%,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受试者Hp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56%vs. 1.67%),3组受试者间Hp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受试者Hp抗原阳性检出率比较
2.33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比较 恶性肿瘤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为56.67%,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89%vs.3.33%),3组受试者间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比较
2.43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平均含量比较 恶性肿瘤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平均含量为(845.17±72.38)mg/L,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90.25±53.19)mg/Lvs.(587.26±36.12)mg/L,3组受试者间血清总唾液酸平均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受试者血清总唾液酸平均含量比较
2.53组受试者胃黏膜Survivin的表达 在受试者胃黏膜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即认为该检测项目为阳性结果,3组受试者胃黏膜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单独检测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及二者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 单独检测Hp抗原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9%、90.4%;单独检测血清总唾液酸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2.3%、82.7%;二者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1%、80.9%,见表5。
表4 3组受试者胃黏膜Survivin的表达
表5 单独检测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及二者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2.7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单独以及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表明,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庭,早期诊断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意义重大[3-5]。目前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并取得较好的辅助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尚存缺陷,为此,本研究将Hp抗原与血清总唾液酸两种指标相结合,旨在提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故本研究进一步分析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相关性分析,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详实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将唾液中Hp抗原与血清总唾液酸含量进行联合检测,将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提升至80.1%,并得出结论,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其中一种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在临床中胃腺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尤其重要的是,本研究利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5)。直接检测胃黏膜Survivin需要活检取得患者的胃黏膜,该操作属于有创操作,患者在活检过程中比较痛苦,其诊治费用亦较高。而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创伤小、速度快捷。
笔者分析其机理发现,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成员之一,具有不同于IAP家族其他成员的独特结构和性质,其表达于肿瘤和未分化的胚胎组织,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度较高。这是因为Survivin还作为微血管动力稳定因子,调节细胞有丝分裂,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胃炎类型、环境因素以及细菌类型等因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并认为Hp的存在使得胃癌的发病率明显提高[6-8]。本研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唾液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人,良性疾病患者高于健康人,且3组受试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实了Hp与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血清总唾液酸作为细胞膜糖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清总唾液酸含量随着细胞恶变、癌细胞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而变化[9]。
4 结 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与良性疾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含量明显升高,且恶性肿瘤患者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这是由于正常条件下人体内血清总唾液酸含量保持稳定,而当发生肿瘤恶变、炎性反应或其他疾病时,细胞膜上糖脂合成上升且细胞膜上糖脂转化出现异常,导致脱落或分泌入血,最终引起患者血清总唾液酸含量上升[10-12]。故而,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度较高,其可以代替胃黏膜Survivin检测作为胃腺癌诊断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