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段王江《诗经》韵式比较研究

2019-03-05尤仙齐张道俊

语文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顾氏诗经

尤仙齐 张道俊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清代顾炎武、段玉裁、王念孙、江有诰在古音研究上颇有建树,他们以《切韵》音系为基石,以《诗经》等先秦韵文的韵脚系连及谐声字系连为主要研究方法来归纳上古韵部,他们所用的材料和方法相近,但是所得韵部分合出入较大。我们以顾炎武《音学五书》[1]、段玉裁《六书音均表》[2]、王念孙《古韵谱》[3]、江有诰《音学十书》[4]中的《诗经》韵式为研究对象,同时因四家《诗经》文本中个别韵脚字有所出入,遂以阮元《十三经注疏》[5]中的《诗经》文本为参照,对四家《诗经》韵读异同做全面的统计分析,来发掘《诗经》韵式与韵读归部的联系。

四家韵读中有将近五分之三的篇章韵读相同,这些韵读相同的篇章四家韵例也不尽相同。如:《周南·螽斯》一章“诜”“振”,段江在文部,王氏在谆部;《周南·桃夭》二章的“实”“室”,段氏在真部入声,王氏在至部入声,江氏在脂部入声;《召南·麟之趾》二章“角”“族”,段氏在幽部,王江在侯部。这些韵例的不同,或是由于各自的研究方法的侧重不同,或是与韵读差异之处的韵字系连有关。四家韵读不同的篇章约五分之二,韵读的不同映射出各家韵式的标准不同。不同的韵式标准会影响韵例。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中认为,韵式和韵例是可以互证的,且有助于古韵归部。[6]从《诗经》用韵情况来看,顾炎武与其他三家韵读分歧较大,他的韵例黏合之处最多,所得韵部也与其他三家差异最大。据此我们认为,若要结合韵读的差异来具体分析其对古韵归部的影响,则有必要先讨论《诗经》的用韵标准,因此首先对《诗经》韵式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说明是必要的。从韵所在的位置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句中韵

(一)一句之中同字相押①

这种情况在四家韵读差异之中占十分之一的比例,共二十一例。同字相押的情况以王氏为最多,江氏和顾氏次之,段氏不以此为韵。例如,《周南·关雎》三章:“悠(3幽部②)哉悠(3幽部)哉”;《召南·羔羊》一章:“委蛇(3歌部)(4歌部)委蛇(3歌部)(4歌部)”;《鄘风·君子偕老》一章:“玼(1纸韵)(3脂部)兮玼(1纸韵)(3脂部)兮”;《王风·扬之水》一章:“怀(1皆韵)(3脂部)(4脂部)哉怀(1皆韵)(3脂部)(4脂部)哉。”这种韵式是相同的字在一句之内相押,我们认为是词的反复形式,可看作《诗经》中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入韵与否均不会对韵脚字归部产生影响。

(二)一句之中异字相押

这种情况共二十四例,多在王氏和江氏,顾氏也有少量此类情况,段氏不以此为韵。如:《邶风·柏舟》五章:“日居(3鱼部)月诸

(3鱼部)”;《齐风·甫田》三章:“婉(4元部)兮娈(4元部)兮”;《豳风·鸱鴞》一章:“鸱鴞鸱鴞!旣取(4之矦借韵)我子(4之矦借韵),无毁(4脂部)我室(4脂部)!恩(1痕韵)斯勤(1殷韵)斯,鬻子之闵斯”;《邶风·北风》:“其虚(1鱼韵)(3鱼部)(4鱼部)其邪(1麻韵)(2鱼部)(3鱼部)(4鱼部),旣亟只且。”

(三)几句之中异字相押

这种情况共二十四例,王氏和江氏多有此类情况,顾氏和段氏不以此为韵。例如,《周南·兔罝》:“肃肃(3幽部)兔罝,椓之丁丁。赳赳(3幽部)武夫,公侯干城”;《召南·草虫》一章:“喓喓(3宵部)草虫,趯趯(3宵部)阜螽”;《邶风·匏有苦叶》二章:“有瀰

(3脂部)(4脂部)济盈,有鷕(3脂部)(4脂部)雉鸣”;《邶风·谷风》四章:“就其深矣,方(3阳部)(4阳部)之舟之。就其浅矣,泳(3阳部)(4阳部)之游之”。

以上(二)(三)类情况的押韵字在中古音系中有双声叠韵的关系,这两种情况有助于《诗经》的古音归部,可看作是入韵的,但都不是主要的押韵关系,在《诗经》韵部的归纳中处于次要地位,只起辅助作用。

二、句尾韵

(一)遥韵

遥韵通常是上一章的诗句句尾与下一章的诗句句尾同字相押,是同一个或几个句子在几个章节的相同位置反复出现,一般出现在每章开头或结尾,共十一例。例如:《周南·葛覃》,段王一章第一句与二章第一句遥韵,一章第二句与二章第二句遥韵(王氏多与一章第五句相押),顾氏和江氏一二章首句不入韵,一章一、五句协二章一句。《诗经》中以首句不入韵为常。虽然此处段氏无“谷”“木”相协,但此二字在《诗经》中有多处相协,也不影响字的归部。《王风·君子阳阳》一、二章末句遥韵,“乐”与“乐”协,“且”与“且”协。我们认为,遥韵是《诗经》中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使章节末尾整齐及加深情感的一种修辞方式,入韵与否均不会对韵脚字归部产生影响。

(二)小停顿处入韵

小停顿处一般在单句。王力认为:“小停顿常常出现在单句末尾,单句本来可韵可不韵,不韵是正常的。”[6]这种韵读的差异情况共一百三十例,在四家韵读差异中所占比例最大,近二分之一。其中有近三分之一对字的归部不产生影响,例如,《王风·黍离》:“知我(3歌部)者,谓我心忧。不知我(3歌部)者,谓我何求”;《齐风·南山》三章:“蓺麻如之何(1歌韵)(2歌部)(3歌部)?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1歌韵)(2歌部)(3歌部)?必告父母”;《小雅·采薇》:“彼尔维何(1歌韵)(3歌部)?维常之华。彼路斯何(1歌韵)(3歌部)?君子之车”。这些对归部不产生影响的,多为单句句尾是同字相押,有些是实字相押,有些是虚字相押。还有三分之二对字的归部可能产生影响,这些地方多有段氏的合韵和江氏的通韵或借韵的情况。例如,《小雅·角弓》八章:“如蛮如髦(1豪韵)(2宵幽合韵)(3幽部),我是用忧”;《召南·殷其靁》一章:“殷其靁(1灰韵)(3脂部)(4支脂通韵),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1支韵)(4支脂通韵)?莫敢或遑”;《豳风·七月》四章:“八月其获,十月陨蘀。一之日于貉(1铎韵)(2鱼部)(3鱼部),取彼狐貍,为公子裘”。《小雅·角弓》八章“髦”字在单句,可以不入韵,段氏入韵,引起幽侯合韵。《召南·殷其靁》一章段氏不入韵,王氏“靁”与“违”协,顾江“靁”与“斯”协,造成支脂通韵。合韵和通韵之处越多,给字的归部带来的主观臆断风险就会越大。《豳风·七月》四章,一二句押鱼韵,四五句已换韵,押之韵,第三句为单句可不入韵,但是顾段王入韵,把“貉”归入前两句的押韵,不仅影响字的归部,还使韵式显得杂乱。我们认为如果韵脚字的音韵地位相差较大,则单句一般不入韵;若单句入韵,则只发生在相近的韵中。

(三)大停顿处不入韵

大停顿处一般是一个语法句的终了,多是偶句。王力认为“大停顿处的字,即使不同韵部,一般也应该认为韵脚”。[6]大停顿处不入韵一般是上下文中只有此一句句尾不入韵,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大雅中,共十七例。例如,《大雅·江汉》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2之部)(3之部)(4之部)”;《大雅·瞻卬》二章:“人有土田,女反有(3幽部)(4之幽通韵)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3幽部)(4之幽通韵)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1之韵)(2之部)(3之部)”。《大雅·江汉》三章“海”字,顾氏不入韵,段氏王氏和江氏都入韵,“海”在之部,入韵是对的。《大雅·瞻卬》二章“有”“收”二字顾段不入韵,王江入韵,入韵是对的,之部和幽部相邻,可以合韵。《周颂·丝衣》“鼒”字,江氏不入韵,顾段王“基”“鼒”相押,“基”和“鼒”都在之部。

(四)虚实相押

通常情况下,《诗经》用韵是实字与实字相押,虚字与虚字相押,一般实字与虚字无论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是否相同都不相押。四家韵读中虚字与实字相押的情况共四例。如,《小雅·采芑》一章:“方叔涖(2脂部入声)(3脂部)止(1止韵)(4之部),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2脂部入声)(3脂部)止(1止韵)(4之部),乘其四骐,四骐翼翼”;《小雅·白驹》三章:“皎皎白驹(1麌韵)(3侯部)(4幽矦合韵),贲然来(3之部)思(1之韵)(2之部)(4之部)。尔公尔侯(1侯韵)(3侯部)(4幽矦合韵),逸豫无期”;《秦风·小戎》二章:“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2之部)(3之部)(4之部)?胡然我念(1?韵)之(2之部)(3之部)(4之部)”。《小雅·采芑》一章,顾氏和江氏是句末虚字相押,段氏和王氏是句末虚字前的实字相押,实字押实字是对的,这种情况为王力所说的富韵,即韵尾是相同的虚字,韵脚就落在前面的实字上。《小雅·白驹》三章,王氏“来”“期”相押,这种情况王力认为违背了押韵的一个原则,即“位置不同不押韵,句尾的字一般不和别句倒数第二字押韵”。其他三家“思”“期”相押,“思”“期”相押是对的,因为它们在句中的位置相同。《秦风·小戎》二章,“邑”字脚后已换韵,顾氏却不以为换韵,以“念”协“邑”,这是不对的,这两字在句中的位置也不同,不能相押。

(五)改换它字

改字一般是由于偶句韵字较前句韵字的韵差异较大,或被认为是传写之谬误,或是避讳,或是由于三家诗缘故而改为和前句韵字同韵的字。在四家韵读中改换它字以相协的情况共十一例,其中顾氏一例,江氏十例。例如,《卫风·竹竿》二章:“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2之部)(3之部)(4之部)(远父母兄弟(1荠韵))”;《郑风·女曰鸡鸣》三章:“知子之来(1咍韵)(2之蒸合韵)(3蒸部)(4之部)之,杂佩以赠(1嶝韵)

(2蒸部)(3蒸部)之(杂佩以贻(4之部)之)”;《小雅·小旻》三章:“我龟旣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1缉韵)(2幽侵合韵)(3幽部)(是用不就(4幽部))”。《卫风·竹竿》二章,顾氏认为“母”不在之部,不能与“又”字相押。《郑风·女曰鸡鸣》三章,江氏不认为“来”“赠”之蒸合韵而改换他字。《小雅·小旻》三章,江氏认为“集”不能归于合韵而改换他字,这是不对的。这些均带些主观色彩,影响字的归部。

三、无韵

大雅中入韵情况比较复杂,而有些篇章是完全不入无韵的。有些篇章部分(至少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大停顿处)不入韵,主要发生在颂诗中,共十一例。我们说它无韵,主要以大停顿处不入韵为标志。如此,则第二类中的第三种情况可以并入此类之中,共有二十八例,占四家韵例差异的十分之一。例如,《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4文真通韵),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4文真通韵)。假以溢我,我其收(4幽部)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4幽部)之”;《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旣昭假尔(1纸韵)。率时农夫(1模韵),播厥百谷(1屋韵)”;《周颂·赉》:“文王旣勤止,我应受之(4之部),敷时绎思(4之部)。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于绎思(4之部)”。《周颂·维天之命》,江氏认为是有韵的,顾氏、段氏和王氏均不入韵。后两句“收”“笃”入韵,幽觉通韵。《周颂·噫嘻》顾氏入韵,其他三家不入韵,不入韵是对的。若按顾氏入韵,则之脂不分,相隔太远的韵部也相押了,不入韵是对的。《周颂·赉》江氏入韵,其他三家不入韵,入韵是对的。“之”“思”都在之部,应该入韵。

四、结 语

综上,除开第一类中(一)小类、第二类中(一)小类和(五)小类中的少部分外,其他的情况都是可能对《诗经》韵部产生影响的韵式。本文讨论诗经韵式的标准,从整个《诗经》的押韵情况来看,小停顿处一般不入韵,音韵地位相近的韵脚可入韵;若音韵地位相隔较远,则以押韵频次多寡来取定,起辅助作用。因为小停顿处有差异的韵读最多,所以能够避免许多主观性的合韵、通韵以及韵部的粘连问题。但是音韵地位相隔较远且押韵频次低的韵,就一定不能相押吗?孔广森认为“母字《诗》凡十九见,皆读为每,唯此章读为姥,盖方音也”[7],向熹认为,“《诗经》词汇中有一些方言成分,但能确指为某地方言词的并不多。有少数方言词不能决定《诗经》语言的性质”[8]。从这一点上来说,《诗经》语言中可能存在的方言现象在具体探究每个韵读时,也是需要斟酌的问题。《诗经》中出现的大量阴入相协、阳入相协和少量阴阳相协的韵例,以及谐声字的体系,让我们认为这个标准还需要在具体探讨《诗经》韵读时有所考量,但是在《诗经》的押韵中,它大致是可取的。

【注释】

①相同的虚字脚在几句之末反复相押的情况不讨论,此处同字反复相押,是在一句之内。

②顾段王江四家韵读在文中注出时,分别以1234下标的形式来表示,如:怀(1皆韵)(3脂部)(4脂部),即表示怀字顾炎武在皆韵、王念孙在脂部、江有诰在脂部;何(2歌部),即表示何字段玉裁在歌部。

猜你喜欢

顾氏诗经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鲁迅全集》注释一误
泛川派华阳顾氏古琴艺术的传承
诗经
我想飞得更高——顾氏小盗龙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300年私塾最后一代“守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