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视野下滇中苗族女童教育发展对策
——基于滇中三个苗族村寨的调查
2019-03-05
(玉溪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滇中地区(1)本文所说的滇中地区,主要指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共有苗族11.65万人,主要分布在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富民县,玉溪市华宁县,楚雄州武定县、禄丰县。苗族女童教育是该地区苗族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滇中苗族人口素质提升的关键一环,并从长远上影响着滇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滇中苗族女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滇中苗族女童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滇中苗族女童教育现状与问题
为厘清滇中苗族女童教育的现状,笔者对昆明市最大的苗寨——禄劝县翠华镇兴隆村委会大平地苗寨(75户,294人)、玉溪市最大的苗寨——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大婆左村委员会小婆左苗寨(79户,314人)、楚雄州最大的苗寨——武定县猫街镇龙庆关村委会龙茵塘苗寨(74户,25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虽然义务教育在滇中地区开展得较为深入,但滇中苗族女童的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
第一,滇中苗族女童初中阶段辍学严重。关于苗族女童的入学和毕业情况,笔者对5名中学老师、6名村干部、14名苗族女性村民进行了访谈。受访中学老师中,2名提到本校苗族女童初中毕业率约为30%,3名提到本校苗族女童初中毕业率约为40%。受访村干部提到本村苗族女童初中入学率为100%,其中2名认为毕业率为40%,4名认为毕业率为20%。受访苗族女性村民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8人均上过初中,但仅有1名是初中毕业生。
第二,滇中苗族女童受教育意识不强。在受访的14名苗族女性村民中,上过小学的14名,小学毕业的12名,毕业率约为85.7%;上过初中的8名,约占57%,但仅有1名是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12.5%,约占14名受访村民的7.14%。当问及其读书少的原因时,回答“自己不想读”的有10名,约占71.4%;回答“家庭困难读不起”的有4名,约占28.6%。可见,滇中苗族女童的受教育意识不强,这与受访的5名小学老师和5名中学老师的看法一致。
第三,家长在子女受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迁就子女的现象。为了解这一问题,笔者共发放并回收120份有效问卷。在120份问卷中,家长回答“子女受教育很重要并督促子女完成学业”的42份,占35%;回答“重要但根据子女意愿定”的57份,占47.5%;回答“读书多少由子女自定”的21份,占17.5%。上述数据表明,滇中苗族女童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要性虽有一定认识,但普遍存在迁就子女的现象。
第四,滇中苗族女童学前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所调查的5所小学中,开设学前班最长的不到3年,最短的不到1年,均只招收年满6周岁的儿童,且只进行1年的学前教育。只有乡镇所在地的小学开设了幼儿园,但距苗族村寨超过25千米,相距最远的接近40千米,苗寨的孩子无条件去上幼儿园。
第五,苗族教师较少,与苗族学生所占的比例不相匹配。在被调查的5所小学中,1所有苗族教师2人,苗族教师占该校教师的22%,苗族学生占该校学生的45%;2所有苗族教师1人,苗族教师占两校教师的比例均为14.3%,苗族学生分别占两校学生的23%和30%;2所没有苗族教师。在被调查的5所中学中,1所有苗族教师2人,苗族教师占该校教师的6.42%,苗族学生占该校学生的37%;1所有苗族教师1人,苗族教师占该校教师的2.4%,苗族学生占该校学生的9%;3所没有苗族教师。
二、经济发展视野下滇中苗族女童教育滞后的原因
(一)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支撑能力较弱
第一,基础教育设施不能满足苗族儿童学前教育需求。在滇中苗族的主要分布区中,禄劝县、武定县等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山区、位置偏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以武定县为例,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可支配收入)为7.6762亿元(2)武定县人民政府网.武定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8-06-25)[2019-01-18]http://www.ynwd.gov.cn/info/egovinfo/1007/overt_centent/11532329015178442p-/2018-0625001.htm,有限的财政收入难以保障一个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武定县概况[EB/OL].(2018-03-14)[2019-01-18]http://www.cxz.gov.cn/info/1238/12957.htm.的基础教育设施需求,更不用说满足该县苗族女童的学前教育需求了(4)受访小学老师普遍认为,当地学前教育开展较晚、未开办幼儿园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设施(场地、器材、设备)和教师的缺乏。。
第二,师资配备不能满足苗族儿童的教育需求。一方面,苗族教师配备与苗族儿童教育需求不相适应。因文化和语言相通,苗族教师更懂得苗族儿童的心理特点,更容易被苗族儿童接受,有利于苗族儿童的教育。在滇中苗族地区的小学中,苗族学生一般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45%,配备与苗族学生占比相适应的苗族教师数量,对苗族学生的教育而言是必要的,但滇中苗族地区并没有足够的苗族教师来担当此重任。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师资配备不能满足需求。滇中苗族地区除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开办幼儿园外,其他小学都只开展学前1年的教育,而且只招收年满6周岁的孩子,不能满足当地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以武定县为例,2017年全县27.98万人,幼儿园在校学生6 340人,专任教师仅167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师资配备均处于较低水平,师生比为1:37.9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师生比达1:17.66。。
第三,政府扶助难以满足苗族女童学前教育需求。滇中地区苗族家庭经济困难,对该地区的苗族女童的学前教育进行扶助是政府的法定义务(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为:“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当地政府尽管对当地学前教育采取了减免学费等力所能及的扶助,但还是难以保障苗族女童的学前教育需求。以禄劝县翠华镇为例,政府虽已将镇中心小学学前班的费用(含食宿等一切费用)做了较大幅度减免,但进入该小学学前班学习的苗族儿童少之又少,而且大多入学几个月就辍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苗族家庭普遍难以承担每月150元的费用(7)访谈中,受访苗族群众均希望国家加大学前教育学费减免力度,以便苗族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二)家庭经济对子女教育的保障能力弱
第一,家庭可支配收入少,难以保障子女的上学费用。滇中苗族家庭年均纯收入每年仅4 000元左右,人均纯收入不足1 000元,既要保障子女衣物、学习用品等必需品的开支,又要保障全家(一般为4口人)的日常支出,还可能要支出子女非义务教育的学费,其困难可想而知。调查中发现,大多苗族学生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来自子女上学花销(8)受访谈的23名苗族学生家长中,有18名认为孩子上学花费是其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一个典型例子是,禄劝县翠华镇兴隆村委会大平地苗寨的一名大学生,由父辈兄弟的3个家庭共同供读,而且还得贷款。
第二,家长忙于生计,对子女学业关爱较少。滇中苗族学生家长为解决家庭吃穿用等生计问题,大部分时候起早贪黑在地里劳作,有时甚至要驻扎深山采野生菌来增加经济收入,无精力关心子女学业。以家庭作业辅导为例,在120份问卷中,就“你对孩子作业的指导情况”选项上,回答“很少或从不指导”的有80份,占66.67%。对于不辅导的原因,回答“无时间和精力辅导”的有77份,占64.17%。
(三)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滇中苗族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受教育层次较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低于同区域的其他民族。例如,与武定县龙茵塘苗寨相距仅数百米的一个彝族村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龙茵塘苗寨,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更高。该彝族村寨很少出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还曾出过10多名大学生,年轻人以初中、高职毕业生居多,中老年人中也有一些为初中学历。相较之下,苗族村寨更容易陷入“经济滞后——受教育层次低——经济滞后”的怪圈,苗族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也难以得到良好教育。
三、经济发展视野下滇中苗族女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多措并举提高滇中苗族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加强滇中苗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强苗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为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通创造条件。二是加强苗族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村村通,并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培训,为农产品销售和劳动力转移搭建信息平台。三是解决苗族村民生产生活的水源保障问题,改善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在滇中苗族村寨中,华宁县大婆左村委员会苗族村寨的女童教育相对较好,开展了双语教育,女童初中毕业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其解决了上述难题。
第二,加大滇中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苗族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善苗族女童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现状。在加强滇中苗族地区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苗族村民的生产技能和创收能力。一是有重点地选择适合当地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初期投入进行补贴,对种植技能和养殖技能进行培训指导;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产品开拓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多管齐下为滇中苗族女童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一,从制度层面着手,为苗族教育创设合理愿景,增强受教育的动力。一是打通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的通道。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为那些完成初中学业而未能升入高中或不愿上高中的苗族学生提供就读职业中学的条件。二是加大助学力度,为苗族女童教育打开空间。结合滇中地区苗族教育明显落后于当地其他民族的实际,可以考虑加大苗族学生中考录取加分的力度,并对升入高中的苗族学生补助生活费、减免学杂费。此外,可在滇中苗族主要居住地区试点高中义务教育,让苗族女童有机会接受更多教育。
第二,加大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学费减免和入学补助。学前教育是苗族女童的启蒙教育,对苗族女童义务教育和今后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在滇中苗族居住地区村小学现有学前班的基础上,增加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开办幼儿园,并实行学费减免和入学补助,让滇中苗族幼儿接受全面的学前教育,为接受义务教育奠定基础。
第三,加强苗族教师培养配备。滇中地区苗族教师很少,即使是在苗族人口占50.3%的华宁县大婆左村委会,其小学教师中苗族教师也仅占26.7%。本民族教师因文化和语言优势更有利于苗族儿童的教育,为此,政府应逐步加强苗族居住地区小学、中学苗族教师的培养配备。
第四,加强对苗族学生的教育研究,因材施教。从调查情况看,滇中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苗族学生相较其他民族的学生,呈现出理科弱,文科持平,音乐、舞蹈、绘画强的特点。因此,注重对苗族学生的教育研究,探索提高苗族学生理科成绩的教育方法,并重视其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天赋,促进苗族女童学习成绩提升与特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