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晋时期夫余与挹娄关系考

2019-03-05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朝贡王朝中原

代 静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一、夫余与挹娄关系研究综述

西汉时期,夫余已见于《史记》[1]①之中。在建国以后,夫余一直同中原王朝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西汉时期,汉王朝通过玄菟郡管辖夫余。东汉初年,夫余也曾遣使觐见,此后仍然与汉王朝保持往来。夫余在两汉时期是东北地区最强大的地方政权。魏晋之际,夫余国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稳定的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自曹魏至西晋一直同中原王朝保持了良好的朝贡关系,中原王朝也保护了夫余国的政权稳定,但这一时期由于中原王朝国力衰弱,以及周边慕容鲜卑等民族政权的崛起及进攻,夫余国力开始衰落。东晋时期,夫余转为向前燕朝贡。之后,高句丽征服夫余,夫余转为向高句丽朝贡,最终投降高句丽。在夫余的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即是同中原王朝的关系,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与周边主要民族政权的关系主要受同中原关系的影响。而在夫余的东北边,挹娄则长期是夫余的藩属国。挹娄由于地处偏远,两汉时期与中原王朝的往来很少,在西汉至三国初年的近四百余年都臣属实力强大的夫余,直至青龙四年(236年)才同中原政权建立臣属关系。

在前人研究中,关于汉晋时期夫余与挹娄对外交往的相关研究很多。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夫余和挹娄分别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程妮娜[2]讨论了夫余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认为二者之间主要是朝贡关系。夫余国世守忠孝,因此与中原王朝保持了良好的往来,在夫余与周边民族政权发生战争冲突时,也得到了中原王朝的保护。赵红梅[3]也讨论了封贡体制下夫余与中原王朝保持良好的朝贡关系,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原王朝对夫余实行的是“以夷制夷”政策,希望通过夫余来稳定周边地区的政治秩序。笔者认为挹娄地处偏远,夫余对其长达四百余年的统治,客观上帮助两汉政府稳定了东北地区的局势。针对挹娄的对外交往研究,梁玉多[4]认为两汉时期,挹娄与周边政权都有接触,与中原王朝由于夫余处在控制之下,即使接触也不频繁。而在摆脱夫余之后,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就十分密切了。程妮娜[5]就挹娄的朝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具体指出曹魏西晋时期,挹娄的朝贡对象主要是辽东郡和护东夷校尉府。针对夫余与挹娄关系的研究较少,主要见于有关挹娄研究的文章之中。梁玉多[4]分析了挹娄臣属夫余以及后来反抗夫余的原因。西汉时期,挹娄没有建立国家政权,实力不足,因此只能接受夫余的统治。而在东汉,随着社会进步和实力增强,挹娄开始反抗压迫。梁玉多认为挹娄臣属夫余,并不是指所有挹娄人都臣属夫余,根据文献中的地理位置②判断,认为应当只是靠近夫余地区的挹娄人臣服于其统治。张芳[7]进一步提出,挹娄摆脱夫余统治之后,虽然夫余多次派兵征讨,但是最终未能在此征服夫余。考古学方面,目前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夫余所处地位以及在同一遗址内与早晚及其他文化遗存的关系,组成夫余文化的西山团文化部分、庆华文化部分和东山团文化部分的考古研究报告,以及挹娄文化的地点判断、族属问题等方面的考古研究报告。

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东北亚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夫余问题的研究上。池内宏[8]99-115在《夫余考》中梳理了夫余自兴起至灭亡的发展史,对其具体所在地及同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金炳龙[9]127-131则就后夫余,即进入封建阶段的夫余国的建立问题进行分析。作者结合考古资料,认为在古夫余国灭亡之后,通过建立封建制度又重新变为强大的国家,由于制铁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大为增长,这也为军事征服挹娄奠定了基础。而对挹娄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在对东北史的研究中略有提及。

有关夫余与挹娄关系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传统文献,夫余统治挹娄及之后挹娄反抗,转而臣服中原王朝,将夫余与挹娄的关系归纳为军事征服关系,对关于统治期间二者具体关系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考古学界有关夫余及挹娄考古学方面的成果十分丰富,相关文章对此利用的还不够。因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方面的研究,对夫余统治挹娄时期以及与曹魏建交之后二者的关系与交往进行具体分析。

二、西汉时期挹娄臣属夫余

夫余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西汉初年,夫余建国。建国之初,夫余即与中原王朝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夫余本属玄菟,献帝时其王求属辽东云。”[10]2711“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10]2711西汉时期,汉朝通过玄菟郡对夫余进行管辖,往来频繁,在夫余王去世时还会赐玉匣用以夫余王葬。这一时期,夫余尚处于奴隶制国家阶段,夫余与中原王朝往来频繁,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夫余“食饮用俎豆”[10]2711,俎豆是古代中原王朝祭祀及宴飨时祭祀所用,而夫余在祭祀时也使用俎豆,说明夫余曾见过中原王朝的祭祀之典,因此才会使用俎豆。在邵蔚风的考古研究报告中指出:夫余王国文化期,即西汉—魏晋文化期,夫余国主要存在三种墓葬型式,竖穴木椁墓是其中之一,沿袭了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盛行的竖穴木椁墓,并且在很多细节上都有明确沿袭。[11]夫余的墓葬型式与中原王朝的墓葬型式相同,这也进一步阐明夫余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并且,这种竖穴木椁墓在西汉中期之后,中原地区已经不再流行,而夫余仍然大量采用竖穴木椁墓的墓葬型式,可见夫余虽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

夫余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6]741与中原王朝、鲜卑、高句丽、挹娄都接壤,且夫余南面与长城相邻,处于东北地区民族政权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并且,夫余与中原地区保持了非常频繁的往来,隶属西汉政府管辖,因此西汉政府也愿意通过夫余来管理汉王朝难以到达的地区,维护地区的安定。

汉至晋三朝,挹娄都生活在氏族制度之下。西汉时期,夫余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因此夫余的经济文化在东北地区最为发达,军事实力也十分强劲。这一时期,夫余实行奴隶制制度,阶级结构也比较完善,存在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阶级,社会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东北方的挹娄,社会制度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时期,实力十分弱小,“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於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10]2711这一时期挹娄尚未建立国家政权,没有国王,还处于穴居时代。“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10]2711畜牧业十分发达,但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仍然穿着兽皮。秦末汉初,中原地区局势十分混乱,中原政权皆无力管辖东北地区,因此夫余趁乱进攻挹娄,挹娄于是“自汉已来臣属夫余。”[6]747考古学方面,西团山文化与挹娄原始的文化相吻合,然而西团山文化却是处于夫余地区,其文化与夫余文化相差很大。夫余文化以农业文化为主,而西团山文化中渔猎经济仍然占有一定地位。[12]因此可以看出,这是由于之后夫余人向东侵入了挹娄地区,将这部分地区并入了自己的版图,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也印证了“自汉以来臣属夫余”的记载。在整个西汉时期,由于夫余实力十分强大,挹娄的社会制度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无法同夫余进行抗衡,因此一直被迫臣属夫余。

但在这一时期,挹娄也在吸收夫余的文化,学习夫余相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同夫余的交流很多。梁玉多[4]认为实际上并不是整个挹娄都臣属夫余,只有靠近夫余地区的部分挹娄人臣属于夫余。“挹娄在夫余之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6]746挹娄的疆域很大,夫余无法对其进行完全的掌控,并且挹娄的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夫余很难完全占领挹娄。另一方面,史料记载挹娄时常骚扰与其相邻的北沃沮,“南接挹娄,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於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10]2715由于挹娄的社会制度十分落后,生产力较为低下,因此经常乘船劫掠北沃沮,致使北沃沮人夏天不敢出入,只能藏在洞穴之中,到冬天船道不通,才能回邑落居住。笔者认为,挹娄有能力且能时常侵扰北沃沮,也印证了臣属夫余的只是靠近夫余地区的挹娄人,否则挹娄就不会有能力再去侵扰北沃沮。由此可见,西汉时期挹娄对夫余的臣服虽然是长时间段的,但并不是完全处在夫余的掌控之中。

三、东汉时期挹娄逐渐崛起

东汉时期,夫余曾多次向汉王朝进行朝贡,建武二十五年“夫余王遣使奉贡,光武厚答报之,于是使命岁通。”[10]2711自此之后,夫余又恢复了同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并每年向汉王朝遣使进贡。期间夫余虽然曾“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乐浪,杀伤吏民。”[10]2711恶化了同东汉王朝的关系,但是永宁元年夫余又“遣嗣子尉仇台,谒阙贡献”[10]2711,安帝也“赐尉仇台印绶金彩”[10]2711,双方关系得到改善。永宁二年,高句丽王反叛,进攻玄菟郡,夫余王“遣子尉仇台,领兵二万,与州郡并力讨破之,斩首五百余级。”[10]2714夫余王主动派遣两万士兵出兵帮助中原王朝与高句丽进行战争。对夫余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同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因此在高句丽侵犯中原王朝的利益之后,夫余国就选择履行责任,守卫中原王朝的边境不受侵扰,也就不惜与高句丽开战。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夫余与汉王朝的关系是稳定且和平的,虽然期间有小的摩擦,但双方很快又恢复朝贡关系,双方的关系仍然十分友好。夫余在汉王朝的庇护和与其的交流之下,国家实力仍然十分强劲,因此实力弱小的挹娄仍被迫处于夫余的统治之中,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受到夫余的控制,未能与中原王朝直接进行联系。

挹娄在夫余的统治下虽然仍处于原始社会晚期,但经济政治等方面逐渐强大起来,与夫余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凤林遗址发掘简报[13]中,提到在凤林古城遗址中发现了豆,说明这有可能是夫余在统治挹娄或与挹娄交流时传过去的,因为“东夷夫余饮食类此,皆用俎豆,唯挹娄独无”[10]2711,所以不可能是挹娄自己用的,应当是对外交流时传入进来的。但是还不能完全确定这是由夫余传入,因为夫余使用俎豆也是由中原王朝传入,虽然这一时期挹娄处于夫余的统治之下,没有与东汉王朝直接建立朝贡关系,但是不一定完全没有同中原王朝接触过,因此挹娄所使用的俎豆也有可能是由中原地区传入。此外,夫余的畜牧业十分发达,而在凤林遗址中也发现有陶猪,且挹娄“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10]2711畜牧业也十分发达,这点同夫余类似,有可能是双方长期互相交流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夫余的国家实力仍十分强劲,挹娄基本上一直臣属夫余,受到夫余的管理,也与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挹娄的实力也在不断得到增强。

四、魏晋时期挹娄摆脱夫余统治

至曹魏时期,夫余此时的国力依然比较强大,继续统治和剥削挹娄。挹娄的社会发展加快,但夫余仍“责其租赋重”[6]747,由于租税负担过重,挹娄愤而反抗,“以黄初中叛之。”[6]747之后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6]747虽然挹娄人数较少,但是凭借着地形的优势,即使夫余发动了几次讨伐战争,但挹娄最终还是没有被夫余所征服。并且,挹娄人“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邻国畏其弓矢。”[14]5021挹娄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劲,夫余难以攻入,因此挹娄在黄初年间成功脱离了夫余的统治。在这一时期,《三国志·魏书》记载:“丁巳,肃慎氏献楛矢。”[6]96说明至少自青龙四年开始,挹娄(即肃慎)也开始与曹魏政权建立联系,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被纳入其朝贡体系之中。之后,挹娄频繁地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且贡物皆是楛矢③,这也侧面说明了挹娄崇尚武力。在同中原王朝建立朝贡关系之后,挹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楛矢外,“挹娄貂”也是挹娄进贡的重要物品,“三年春二月……辽东郡言肃慎遣使重译入贡,献其国……貂皮四百张。”[6]148仅这一次纳贡貂皮就多达四百多张,数量庞大。因此挹娄所产的貂皮应当是他们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物品。同时,中原地区的居民对貂皮的需求量也很大,挹娄产的貂皮还用于与中原人民进行交换,很受中原地区居民的喜爱。《挹娄传》中记载挹娄:“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6]747可见中原人民对挹娄产的貂皮非常认可。这一时期,挹娄的社会生产已经不仅仅是满足自我需求,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交换产品的生产,同其他地区进行交换,社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晋代挹娄社会迅速发展,私有财产在挹娄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17]2534挹娄人有马但是不骑,而是已经将马匹作为私有财产。另一方面,“相盗窃,无多少皆杀之。”[17]2535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晋代社会存在私有财产,并且已经出现了贫富差异,否则的话不会出现“相盗窃”的现象,是挹娄社会制度的极大进步。挹娄人有马不骑而作为财产,应当也是为了同中原地区进行交换,中原地区对马匹的需求量很高,因此挹娄人专门养马来进行交换,这同挹娄人捕貂是同一个目的,可见这一时期挹娄社会为了交换进行生产的范围有所扩大。挹娄的发展,与挹娄在这一时期摆脱了夫余的控制有关,在挹娄与中原王朝正式建立朝贡关系之后,就没有夫余与挹娄官方交往的记载了,可见中原王朝制度更为先进,且能保护挹娄,所以挹娄不再受夫余侵扰。同时,与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挹娄的发展。

夫余虽统治挹娄数百年,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较多,但二者文化也有很大不同,譬如夫余与挹娄的葬俗差别很大。根据文献记载,“(夫余)杀人殉葬,多者百数。厚葬,有椁无棺。”[6]741夫余实行的是厚葬,在帽儿山墓群的考古研究[18]2760-2763中提到帽儿山出土随葬品1000余件,种类丰富,包括生产用具、生活用具、马具、车具、金银器等,厚葬之风盛行。而挹娄则是实行薄葬,“死者,其日即葬之于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14]5021挹娄人在死后,当日直接埋在野外,杀猪放在棺椁之上就当作死者的口粮。并不重视对死者死后的安置。挹娄盛行薄葬,这与夫余差别很大。由此可见,虽然挹娄臣属夫余四百余年,受夫余影响很深,但并不是完全在模仿夫余的文化,也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征。

五、结语

李大龙先生指出,汉唐王朝宗藩体制内,一些边疆民族政权往往有自己的藩属体系,可称为“亚藩属体制”。两种藩属体制不属于一个层次,后者从属于前者。[19]挹娄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之中,中原王朝自然就要保护挹娄。夫余对挹娄的亚藩属关系也遭到了限制,夫余如果不想破坏同中原王朝良好的朝贡关系,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随意地对挹娄征收沉重的租税。即使是之前挹娄臣属夫余时,夫余实际上也并不能管理整个疆域的挹娄地区。夫余与挹娄之间虽然存在藩属关系,但是夫余没有办法完全掌控挹娄。

因此,实际上汉晋时期夫余和挹娄始终是一种臣属和制约的关系,前期挹娄主要臣属夫余,无法与中原王朝直接建立联系,但仍有实力侵扰相邻的民族政权,后期在摆脱夫余的统治之后,受到中原王朝的庇护,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也日益密切。

[注 释]

①司马迁《史记》:“邪与肃慎为邻……《括地志》云:‘古肃慎也,亦曰挹娄,在京东北八千四百里,南去扶余千五百里,东及北各抵大海也。’”

②《三国志》:“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

③《三国志·魏书》:“丁巳,肃慎氏献楛矢。”《三国志·魏书》:“三年春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献其国……楛矢,长一尺八寸。”《十六国春秋辑补》:“建元十七年春二月……肃慎贡楛矢。”《宋书》:“孝武帝大明三十年十一月己巳肃慎氏献楛矢。”《宋书》:“大明三年又献肃慎氏楛矢。”

猜你喜欢

朝贡王朝中原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沁园春·赞中原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