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
2019-03-05卢成观李文勇
卢成观,李文勇
(1.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右江民族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3.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掌握网络核心技术、保障网络安全、汇聚网络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清朗网络空间等内容对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论述和部署。因此,在对当前国内学界取得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了解学界的研究动态和现状,还可以廓清学界研究的不足,以明晰今后应该侧重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强国是构建新型大国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研究
汤景泰、林如鹏认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互联网是“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发展新疆域”“国家治理新领域”;互联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互联网是各国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5-7胡树祥、韩建旭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具有顺应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应对国际社会网络空间战略角逐的迫切需要、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困境的积极回应的时代背景。[2]93-94梁超从现实维度分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提出背景,他分别从国家战略层面、现实需求层面、长远布局层面分析了“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我国亟待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网络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新舞台。[3]13-14
(二)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发展历程研究
汤景泰、林如鹏认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建设“数字福建”,攻占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8-9胡树祥、韩建旭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有萌芽(1982年至1994年)、雏形(1994年至2007年)、形成(2007年至2017年)、发展(2017年至今)四个阶段。温丽华分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脉络,她指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有基础、雏形、提出和发展四个阶段。梁超从理论维度分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历史形成,他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早期探索时期:“正定工作经历”;二是初步形成时期:“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三是诞生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网信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3]14-15
(三)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研究
胡树祥、韩建旭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七个方面:突破网络核心技术,掌握互联网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发展信息经济,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繁荣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加强网络治理,形成多主体、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网信事业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推进互联网国际合作,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96-98韩建旭、胡树祥还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内容和体系包括:诠释了互联网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作了改革完善的要求;提升了网络安全的地位并阐明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关系;强调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极端重要性;把信息经济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倡导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求网信事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张以尊重网络主权为前提开展互联网国际合作和交流。[4]温丽华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展是灵魂;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是动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是保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要求;以信息化促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前进方向。[5]汤景泰、林如鹏认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核心主张包括:战略机遇观;目标愿景观;网络主权观;依法治网观;核心技术观;网络安全观;舆论生态观;成果共享观;全球治理观;信息化发展观;人才支持观;数据治理观。[1]10-13
(四)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价值意义研究
岳爱武、张尹指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需要以科学价值夯实网络强国战略的基石,强调要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方向;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维护广大网民利益诉求的发展旨向;全面遵循安全与发展并重的评判标准。[5]62-65温丽华指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于:一是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二重理论价值;二是具有解决国内发展困境和为国际互联网合作共治提供中国方案的二维实践价值。[6]11-13谢霄男、李净、李文清认为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包括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捍卫国家的信息主权;创新国家的网络科技;繁荣国家的网络文化;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增强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提升国家的网络话语权。[6]梁超认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可以从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全球发展、经济建设四个方面加以认识。汤景泰、林如鹏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把握了信息社会网络强国建设中的矛盾关系;开拓了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还指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实践意义包括: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推动形成了网络强国建设“一盘棋”的格局;有利于互联网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推动了网络生态改善;推进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1]13-20
(五)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研究
“建设什么样的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是个重大的时代课题,网络强国的建设不能纸上谈兵,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当中。学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对建设网络强国的具体路径展开了研究。方兴东、卢卫、胡怀亮、张静认为网络强国战略要实现三步走路径:第一阶段是在2014年网络强国顶层设计开局阶段完成制度初步设计;第二阶段规划建立有效防御能力;第三阶段具备积极防御能力,真正跻身网络强国。[7]徐东华提出导入平衡计分卡推进网络强国战略,明晰网络强国建设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愿景;健全网络强国战略绩效评估体系。[8]安静、田喜清提出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路径,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有机组成;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络强国的得力保障。他们认为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从国家战略层面搭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着力于各部门协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建立多方主体参与的网络治理模式。[9]邓晓旭从价值路径的角度论述网络强国的建设,他认为可以通过顶层设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宏观战略;建设均衡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核心过硬技术;制定相关法律、政策,采用适当的管理方式;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国家和传媒的国际地位;加强道德教化,提升道德境界的价值路径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10]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研究
通过搜索发现,近些年学术界在网络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相关重要论述的内容上。
(一)关于网络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研究
张绍荣、代金平、张晓歌从形成逻辑、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质来探讨习近平的网络安全治理观,他们认为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观的形成逻辑包括网络空间发展衍变的现实回应、国家治理思想提升的历史发展。同时他们认为习近平网络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网络安全战略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安全共建观;“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网络利益观;“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网络技术创新观;“尊重网络主权法对霸权”的网络国家安全观;“聚天下网络英才而用之”的网络安全人才观。最后他们认为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观的基本特质主要包括: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特质;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治理思维;着眼全球勇于担当的大国风范。[11]熊光清认为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思想主要包括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进网络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技术能力;加强互联网治理的国际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2]吴青熹认为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思想有三个维度,一是“网络地球村”与“国家治理新疆域”的网络空间观;二是网络强国与网络命运共同体辩证统一的网络安全观;三是发扬人民民主与接受群众监督的网络民主观。[13]郭凤海指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式、方向和原则包括:阐明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正确方式;阐明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正确方向;阐明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的正确原则。[14]陈家喜从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中国方案分析了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他认为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主要有:一是网络强国论。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二是网络治理论。网络法治与网络伦理;三是网络安全论。总体安全、技术安全与共同安全;四是网络群众观。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五是网络全球观。网络主权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5]
(二)关于网络安全重要论述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学界就习近平网络安全的重要论述展开了研究。黄斌探讨了习近平网络安全观的涵义与内在逻辑,他认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相辅相成、网络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守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守护国家安全。他指出网络安全风险的主要作用对象、网络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网络运行与设施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互联网核心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制约。同时他还分析了网络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网络舆论功能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决定性作用。[16]孙会岩从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的现实状况、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了研究。他认为时代背景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成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网络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现实状况主要包括西方国家控制网络话语权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西方国家核心技术垄断制约我国“互联网+”经济安全、网络信息泄露和谣言传播已成为危害我国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突出问题、各国加快网络空间军事化对主权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推动技术革新,实施以核心技术和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制度保障,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7]蒋丽、张迪首先分析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思想的现实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以网络安全为支撑;信息化发展新趋势需要以网络安全为依托;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要求我们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其次他们分析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建设网络强国为治理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国家、企业、网民三主体联动的治理模式。最后他们还分析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思想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有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8]
(三)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研究
王钰鑫分析了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内涵与构建路径,他认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阐释与思想生成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的生成,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其意义阐释,是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提出,是顺应社会进步、时代潮流和网络发展的必然。他还分析了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思想意蕴与内在逻辑,平等尊重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创新发展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内容和内生动力;开放共享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安全有序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最后他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思路与实践理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空间共同建设;推进网络安全共同维护;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水平。[19]张绍荣指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内涵包括:网络空间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网信事业必须将成果惠及人民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网络治理必须尊重网络主权实现主体互动。他还探讨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策略及教育路径:以互联互通为目标构建网络设施共同体,让人人享有同等的网络教育资源;以互鉴交流为导向构建网络文化共同体,传播中国正能量、唱响中国好声音;以秩序公平为基准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厘清引导不同网络主体职责坚守和使命担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网络教育共同体,培养优秀网信人才。[20]
(四)关于依法治网重要论述的研究
葛大伟分析习近平依法治网思想的战略意蕴,他认为习近平依法治网思想的战略意蕴包括自觉树立网络建设的法治思维;加快推进网络领域立法进程;依法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鼓励依法进行网络监督;推动依法构筑国际网络新秩序。[21]周汉华认为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战略高度明确网信事业发展方向;二是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推动各项工作创新;三是全面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四是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五是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22]郭盈伶就习近平的网络观提出需要建构网络的法治,做到有法可依,做到政府依法治网、企业依法办网、网民依法上网。[23]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其他重要论述的研究
学界除了围绕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开展研究外,还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网络群众路线以及网络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研究
马云志、郝相赟围绕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提出了要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做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网络;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24]王善英认为“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势在必行,就如何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她认为要明确“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职责和使命;搞好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技术是关键;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法制是保障,要依法治网。[25]田海舰就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指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国内外两个方面背景。他分析了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意义”论、“目标任务”论;“原则方针”论;“重点关键”论;“方法途径”论;“阵地平台”论;“责任使命”论;“技术支撑”论以及“保障机制”论。他还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26]王永贵、岳爱武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的重要论述对着力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进行了阐述,他们分析了深刻认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实践策略。[27]
(二)关于网络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研究
谢新洲、赵琳分析了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的内涵,首先应树立互联网群众观念:要求高度重视网民和网络民意;要深入理解网络群众的特征。其次要深刻理解网络群众路线的内涵: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网信事业项层设计;重新认识网民群体的自组织功能;从网络民意中汲取群众智慧;科学管理创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最后他们指出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就要做到:要在思想上拥抱互联网,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能力;要在行动上理解互联网,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要在工作上利用互联网,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机制。[28]鲍中义分析了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他认为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生成逻辑包括:互联网发展使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向信息时代演进;互联网发展使社会实践由现实社会向虚拟社会拓展;互联网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互联网发展使话语权逐渐由社会精英向草根网民分流。他还认为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的价值意蕴包括: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客观需要;是新常态下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将互联网发展造福人民的政治保证;是加强舆论监督、从严治党的有效途径。[29]
(三)关于网络舆论重要论述的研究
王晓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的相关论述,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占领互联网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她强调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树立并强化互联网思维;扩大网上最大公约数;让群众共享网络发展成果。[30]张明杰就学习习近平关于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出了要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就要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坚持网上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31]蔡尚伟、朱烊枢就习近平的互联网舆论观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习近平的互联网舆论观的形成背景包括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舆论生态尚存隐患两个方面。习近平的互联网舆论观的形成过程包括萌芽、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习近平的互联网舆论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正视发展现状,占领舆论主导的基本判断;遵循“共同价值”,改进宣传策略的总体要求;坚持舆论斗争,完善体制机制的根本方法。[32]罗昕就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思想来源、现实逻辑和贯彻路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他认为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思想体系目的明确、中心突出、理念清晰以及方法得当。他认为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强调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现实逻辑有舆论主体上的话语权争夺、舆论内容上的红灰黑较量、舆论心态上的负情绪传染、舆论载体上的社会化动员。最后他分析了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贯彻路径:舆论主体上要抢占主战场制高点;舆论内容上要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舆论心态上要包容并处理好网民意见;舆论载体上要加强新媒体社会动员的管控。[33]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的学术背景、学科背景和研究视野出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进行了多元立体式的研究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研究的热点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网络发展规律,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关于网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等问题上最为集中。十八大以来,学界敏锐洞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各方面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掀起了网络建设与网络问题研究的热潮,在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问题上取得了综合性的突出成果。
二是研究的角度多样。在关于网络强国的建设上,学界从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基础、发展过程、基本内涵、重要价值以及网络强国的具体实现路径等角度展开研究。在关于网络社会治理上,学界从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思想、网络社会文化治理、从政党或政府的角度进行网络社会治理、从法治或法律的角度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等角度展开研究。在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上,学界从习近平网络安全观的涵义、内在逻辑、时代背景、重要内容等角度展开研究。在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上,学界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内涵、内在逻辑、具体构建路径等展开研究。由此发现,学界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角度多样并且各有所侧重。
三是研究的成果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多视角、多维度和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相关问题的理论来源、逻辑关系、逻辑演进、价值启示、方法措施不断深化,廓清了新时代做好网络工作的迷雾。这些丰硕的理论成果必将为今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深入研究奠坚实的学术基础。
尽管学界在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上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为新时代解决网络问题、做好网络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但从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也存在不足,因而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不断深化、拓展和推进习近平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
首先,加强“网络大数据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众所周知,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工作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改变体现在具体的数据说明上。从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来看,很大程度上都是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和交流,很少发现运用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说明。当然理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笔者认为这同时也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所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在具体研究上,对于网络大数据的运用实际上就体现了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这不但可以体现出研究过程的准确公正,还可以使得研究结果不至于空洞抽象。因而当前乃至今后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网络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中,学界应该注重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研究,要善于和网信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各种可以提供网络大数据的部门合作,以便获取网络大数据之源并运用到研究当中,力求研究结论的准确到位。
其次,加强“国外管网经验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毫无疑问,国内学界在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等研究上已取得了喜人的佳绩,但从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看,当前学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习近平关于网络重要论述来进行,而对国外网络研究成果借鉴较少甚至没有。互联网是由国外引入我国的,因而国外关于网络社会治理、网络高新技术、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处理等管网治网研究丰硕、经验丰富,这对于我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学界要敞开胸怀、扩大视野汲取国外关于网络的有益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与国外关于网络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为推动我国网络各方面研究注入新的催化剂。
最后,加强“整体性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通过对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关于网络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梳理,我们不难看到学界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比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的单一研究,基本上都是单独进行的。学界没有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的内在逻辑、内在关系以及内在区别等进行研究,也没有将这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学者们应该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几个方面重要论述的的整体性关联着重把握和加以研究,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闭门造車”。只有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各方面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我国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才能更好地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通过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安全以及网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必将不断走向精细化、深入化和科学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的推进也会有着更深厚、更坚实和更有力的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