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板块结合的探索
2019-03-0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表达交流”板块在教学中常被忽略,而这一板块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板块结合的探索,谨在此做以分享。
一、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分析
现行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阅读鉴赏”是课本的主体,这一板块所选的篇目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文章。“表达交流”这一板块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理论上,“表达交流”、“梳理探究”板块和“阅读鉴赏”一样,被纳入了课内学习计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现象:①重视文本的阅读鉴赏,忽视语言交流表达训练;②文本阅读鉴赏和语言表达交流脱节;③教师缺少素材的自主开发,最多也是教材的精选、取舍。
面对这些现象,作为一线教师,有必要正视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处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关系,如何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问题。笔者认为,分解“表达交流”,并将其整合进入“阅读鉴赏”板块是一个有效处理阅读与鉴赏关系的教学途径。
所谓分解整合“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是指把教材中的“表达交流”板块的四个专题内容,依次分解到与之有联系的“阅读鉴赏”的教学内容中,将阅读鉴赏教学与表达教学训练进行整合,从而在学习中形成迁移与模仿能力。
二、整合教材资源
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这两本教材的“表达交流”板块涉及到的都是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尝试将这一板块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将其与“阅读鉴赏”板块中单篇文本教学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及时的迁移与模仿。
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笔者将“表达交流”板块中的“写景要抓住特征”的内容带入到对课文四、五、六自然段的鉴赏中,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景的阅读欣赏,并将自己的心得写在作业本上。在这节课上,学生收获颇丰,如有的学生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采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舒展、蓬勃。由‘叶子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抓住两者的相似性,并且‘舞女的裙子’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有的学生鉴赏了朱自清写荷花的笔法,如写荷花,是抓住了月光下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闪着晶莹剔透的光的特点,采用博喻的手法,写出了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和神韵。
还有的学生鉴赏了课文中关于荷香的写作笔法,在第四自然段朱自清写荷香是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写出了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特点,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还有的学生写道:课文中写“月光”,用了一个“泻”字,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更让人想起了从天而降的瀑布,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文中写“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是采用比喻的手法,“笼着轻纱”突出月光下的缥缈朦胧之美,“梦”强调美得让人难以置信,梦幻般的感受。而文中“杨柳的倩影”则让人联想到中国水墨画里竹叶兰瓣,淡雅美妙,浑然天成。
通过这些鉴赏评价的训练,学生接受了美的熏陶,同时也体悟到了在写景过程中对景物的描写既要有合理的想象,又要有仔细的观察。在这时,笔者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这种写作笔法,写自己身边的某处景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必修一“表达交流”板块有“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节,笔者在这一写作要求下,打破文体和单元的限制,把《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小狗包弟》进行了整合,分析艾青作品中的大量的生活细节,分析烛之武近乎完美的外交辞令,分析刘邦、张良、范增等人的言行,分析包弟和巴金一家相处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细节、行为和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带给读者心灵的触动,进而将这种写作手法迁移到自己以后的写作中。
三、教学效果和结论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一说写作文,教室里就是一片叹息声。经过将近一学期的“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整合训练,学生逐渐体悟到,写作不只是文学大家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抓住生活细节,写出精妙的文字,从而逐渐消除了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写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这种鉴赏与写作训练也大大改变了学生浮夸虚假的文风,学生逐渐学会了在写作时将每一个字落到实处,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