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28期
关键词:荆轲高中语文诗人

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阅读的有效性更是成为语文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一堂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教学的各个基本元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呈现教学过程的多向互动。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在一节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上,要完成语文课的多维教学目标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一堂有效的阅读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文本内容,结合教学大纲,制定一到两个教学目标,每节课有重点地完成这些目标,使学生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

比如《劝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制定两个教学目标。首先,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结合注释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胆量的目的;其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学无止境”的思考、使学生在不断思考,逐渐靠近主题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

又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宴会上的座次安排来让学生明白项羽的自高自大,而在此处也可以适当利用项羽说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刘邦则显示出谨慎谦虚的性格,为项羽最终失败而自刎于乌江埋下了伏笔。此时教师便可以将文章蕴含的哲理讲述给学生,让其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需要秉承谦虚好学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更快,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善于指导、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因此,要善于倾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学方式要灵活,不能根据事先备课的资料一成不变地上课,而要随机应变,这也是对广大语文教师的考验。

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转换上课思路。比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教师朗读一遍全文给学生听,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并且表达出教师与自己朗读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教师基于学生的理解与学生互相探讨,从而达到加深对文本理解的目的。

又如学习《荆轲刺秦王》,其中有对勇士秦武阳的描述。首先讲述了其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杀人,但是其在不同的环境下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表现,在跟随荆轲一起来到秦王的大殿时,色变振恐,正因为秦武阳的此种表现衬托出了荆轲的镇定与勇气,也验证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气概,然后教师随机挑选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当时的一幕。通过对学生表演的观察,了解学生对本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找出其在表演过程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依托活跃的课堂氛围及时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的提问必须以“有效”为原则,减少对是非问题的提问,多问一些启发式的、开放式的、创造性的问题,并且积极引导学生作答。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当然,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而是要关注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质疑、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还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在学生对这首诗的背景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向学生提问:“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而不是这样的问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对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诗人之前当过几次官,为什么最终会选择隐居?”以此使学生主动了解诗人的官场生活,从而了解诗人生活的背景。

此外,教师也要认识到,由于文言文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对教师产生较大的依赖性,极不利于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学习《师说》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句话,引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可以将这句话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能作为辅助,而真正的学习还应该靠自己,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师,使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逐渐培养其创新思维。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效阅读更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避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通过不断摸索尝试,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猜你喜欢

荆轲高中语文诗人
荆轲刺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荆轲之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