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审计实务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9-03-05张军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务职业高职

张军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贸易分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1]。高职审计实务课程作为高职审计、会计等专业的必修课,如何把握“互联网+”“ 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理论及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达到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又塑造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培育学生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落地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审计实务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推进的意义

1.1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否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契合[2]。目前,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发布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驱动下的现代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创业平台的相继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创新型、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产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1.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融合的内在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彼此影响,相互渗透。一方面,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表现形式,是专业理论的延伸。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在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之后,往往会迸发出最佳的创造火花;而开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教育,与职业精神形成结合之后,会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

1.3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审计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审计学是一门知识更新快、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学科,其内容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统计学、税法、经济法规、计算机信息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3]。相比会计、统计等其他职业,审计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判断推理性、综合分析性和社会实践性的要求更高。审计学和审计职业的这些特征需要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多参与审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需要培养其能凭借创新眼光和独特视角发现一些较为复杂和隐蔽的经济问题的能力,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

2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培养目标忽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审计职业是一个需要创新能力的职业,也是一个具有巨大创业潜力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冲击,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也在发生变化,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需要具有创新审计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的审计人才。而目前多数高职审计实务课程仅仅以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岗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岗位、掌握审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互联网+”及大数据背景下不断变化的审计领域发展需求。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未考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层次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更加重视实践性及专业性,更加关注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以及创造性的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院校审计实务课程仍存在课程内容滞后,没有针对审计行业发展以及工作岗位和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审计实务操作训练,忽视对学生职业规划、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锻炼与培养,一些关键性的创新创业内容并没达到与相关审计课程的深度融合,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差较大。

2.3 “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术知识教育融合不够

“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网络资源的海量化,催生了审计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带来了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机遇,提供了高职教育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然而当前多数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审计信息化实训较少,教学过程难以模拟再现真实审计实务工作流程,教学模式多数仍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模式,教师将“互联网+”应用于教育的技术不够娴熟,教学中信息化技术体现的少,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视频、案例较少,存在“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术知识教育融合不够的问题,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3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实务课程的路径选择

3.1 课程目标凸显“双创”要求

课程培养目标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审计实务教学,就是要将终身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创新创业通用能力素质与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目标有机融合[4],强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审计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审计知识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程职业岗位面向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在广泛开展行业企业、学校、毕业生调研基础上,确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总目标为:熟悉审计相关法规,掌握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能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熟练运用通用审计软件,具备创新审计思维,具备初步审计业务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团队合作意识,能胜任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的审计助理岗位、具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3.2 课程内容融入“双创”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融合推进,需要课程内容的选取强调审计知识的运用,强化审计技能的实施,注重综合知识延展积累。首先,紧扣审计助理岗位关键工作任务,结合创新创业型课程目标,构建以审计真实(仿真)项目、任务、流程、案例等为载体的操作型教学情境,将审计创新思维和能力训练植入审计技能训练中,使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激发创新、创意想法;其次,融合审计行业发展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开发探究型教学情境,将行业实践经验、优秀文化元素、学科知识竞赛、创新性项目设计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一些国内外的审计领域研究热点,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3.3 教学方法贯穿“双创”理念

推进高职审计实务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以最大限度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体现“双创”理念,尊重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主动性;其次是结合审计实务课程知识技能特点,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真账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交互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与审计工作环境相似的场景,使学生以审计助理人员角色进入学习,在审计实践体验中,形成问题分析、解决的思维方式和路径,培养从事实际审计工作的实践能力。三是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慕课、手机 APP、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线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3.4 课程评价突出“双创”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高职审计实务课程中的贯穿融入, 势必要求优化调整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审计职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定位和设计评价内容、指标和方法,突出学生 “双创”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一方面,评价内容和标准体系尽可能全面综合,应涵盖审计基础理论及专业操作能力,体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突出学生运用审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5]。另一方面,评价方式强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评价,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从学生出勤、课堂态度、在线交流互动、在线测试、完成成果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在测试题型方面,大量增加案例及讨论类题目的比重, 可设置选做题,鼓励学生拓展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师资素质注重多维融合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审计实务课程教学,需要培养一支既具有扎实会计、审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又具有审计职业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及较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复合型师资团队。为此,按照内培外引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1)加强对审计实务课程师资团队进行创新实践、创业教育理论、行业实务等方面培训,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使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彰显和运用审计实务课程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2)定期组织教师到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审部门进行实践,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审计项目,增强教师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加深对创新创业实践内容的了解,使教师熟悉市场运作,促使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6];(3)从政府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单位招聘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审计实务专题讲座,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校内创业实践活动;(4)加强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鼓励审计教师对大数据审计或信息化审计的创新研究,使教师能借助网络补充专业知识, 订阅与本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及时了解审计行业前沿动态。

3.6 实践平台呈现多元仿真

审计的权威性、保密性、复杂性、准确性等特点对课程实践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按照实践技能层次和实践内容深度递进原则,基于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构建多元仿真审计实践平台。(1)基于审计基本方法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主流审计实训软件,引入典型企业比较成熟的全套审计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资料,设计仿真审计案例,创设“模拟”具体审计业务的场景,使学生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审计证据搜集、审计底稿编写等审计流程和方法,了解与审计相关的财政、税收等专业知识,并对遇到的审计业务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以培养其审计基本方法能力;(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政府审计机关的长期合作机制,鼓励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学习了解审计实施现状、控制环境,参与审计项目团队实践,培养制定审计目标、选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等实际操作技能与方法,培养项目审计能力;(3)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动态审计信息化平台,以多家公司一个月或者一年的业务作为实训材料,建立动态电子财务及审计数据集合,训练学生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综合处理审计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实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ODI实务
FDI实务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