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2019-03-05黄鹏翀
黄鹏翀
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Q)又称为上皮性卵巢癌,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妇女约为225万,每年全球死于卵巢上皮癌的患者约为14万,临床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减瘤手术联合卡铂放化疗,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30%[1]。而EOQ发病早期并无特殊症状,难以诊断,且发展迅速,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临床资料显示,若在EOQ早期确诊并给予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约为90%[2]。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作为临床目前研究最热门的肿瘤检测因子群,由其最原始存在形式(pre-miRNA)经过一次加工成为长度为70~100个碱基的miRNAs前体而被命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人体基础细胞发生变化,如脂肪代谢、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患者血清mir-200a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疑似卵巢上皮癌患者156例,入选标准:①年龄介于18~65岁间女性;②入院时均经二维超声、三维超声等影像学检测为疑似病例需进行下一步确诊;③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组织活检及细胞病理学诊断分为卵巢良性病变组(n=109)与卵巢上皮癌组(n=47)。卵巢良性病变组患者年龄37~61岁,平均年龄(50.21±12.60)岁;黏液性囊腺瘤59例,浆液性囊腺瘤50例。卵巢上皮癌组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9.65±17.29)岁;按FIGO分类标准和WHO分级标准:Ⅰ期5例,Ⅱ期18例,Ⅲ期14例,Ⅳ期10例,其中25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另取同时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妇女(n=100)作为对照组,健康妇女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51.26±18.56)岁。上述受试者入院时采血后均采用实时PCR检测血清中mir-200a的表达量。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入院时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标本采集后送检验科高速离心(3 000 r/min)后取上清液后放置于-80 ℃环境中保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所有样本中血清mir-200a水平:吸取1 μl反转录酶、5 μl RNA与3 μl引物(miRNAs特异茎环引物和TaqMan miRNAs反转录试剂盒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提供),将上述反应体系放置在16 ℃ 30 min、42 ℃ 30 min、85 ℃ 5 min环境下进行反转录,之后吸取2 μl反转录产物与10 μl TaqMan引物进行混合,上述定量反应均放置于GeneAmp PCR 9700 Thermocycler中进行PCR扩增[4],后记录mir-200a相对水平。针对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诊断的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血清mir-200a比较
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血清mir-200a相对表达量为(4.32±0.86),卵巢良性病变组为(1.24±0.63),对照组为(1.10±0.57),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血清mir-200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卵巢良性病变组的(t=27.60,25.50,P<0.05),对照组与卵巢良性病变组的血清mir-200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
2.2 mir-200a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血清mir-200a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
表1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 mir-200a表达量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00a诊断卵巢上皮癌的临界值为3.8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98%、81.65%。如图1所示。
图1 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分析的ROC曲线
3 讨论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妇科常见肿瘤,而上皮性卵巢癌是卵巢癌患者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根据不同卵巢上皮癌的组织学可再细化为浆液性卵巢上皮癌、黏液性卵巢上皮癌、透明细胞瘤、子宫内膜样癌、未分化癌及Brenner癌[5]。但卵巢上皮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晰,故临床上仍然没有针对性的药物,主要治疗手段仍以外科减瘤手术联合卡铂放化疗为主。调查显示,70%卵巢上皮癌患者确诊时已为癌症晚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25%~30%,而若能在卵巢上皮癌发生早期即及时确诊并给予相应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0%[6]。miRNA是动物体内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随着miRNA的研究热度上升,大量文献证明miRNA可通过基因层面影响各类细胞行为,并在基因学水平体现出细胞癌化现象的发生,并与肿瘤的发生、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7]。本研究所选用的mir-200a是mir-200家族中的一员,Iorio MV等发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体内卵巢组织的mir-200家族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但目前针对mir-200a与卵巢上皮癌的相关性研究尚未引入临床应用中。现笔者通过检测不同患者血清mir-200a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以期寻找一种更为灵敏的诊断手段。
本研究发现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血清mir-200a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卵巢良性病变组的,说明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mir-200a是明显有别于健康正常女性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研究发现,卵巢上皮癌患者卵巢组织中mir-200家族主要以mir-200a、mir-200b和mir-200c为主[9],其中mir-200a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者[10]。本研究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血清mir-200a与临床分期有关,说明肿瘤癌化程度越后期,血清mir-200a水平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除此之外,国内外对mir-200a的研究发现,mir-200a可作为调节因子影响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并通过不可逆性导致E-cadherin丢失,进而影响细胞间紧密连接程度,影响肿瘤细胞迁移[1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00a诊断卵巢上皮癌的临界值为3.81,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2.98%、81.65%,对诊断卵巢上皮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国外Taylor等发现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清与卵巢癌细胞中mir-200a水平无差异[12],且血液中mir-200a在经历多次循环冻结后更可稳定存在,稳定性明显高于现有的CEA、CA13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稳定准确。
综上所述,血清mir-200a对卵巢上皮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卵巢上皮癌的辅助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