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2019-03-04田帅王敬霍晶刘辰琛朱华刘猛
田帅 王敬 霍晶 刘辰琛 朱华 刘猛
【摘 要】 课程改革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土地资源学》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与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转型;教学改革;土地资源学
Cours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in Land Resource based on Transition of College
Tian Shuai Wang Jing Huo Jing Liu Chenchen Zhu Hua Liu Meng
(College of Great Wal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071000)
[Abstract] Course reform is the main contents based on transi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mand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 Land resource is the main course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land resource as an example, by mean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urs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 transition;teaching reform;land resource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国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为应对这一问题,教育部等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等方面指导地方本科高校进行转型改革[1]。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改革传统本科教学形式,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庞杂,几乎涉及本专业大部分课程,导致教师教学与学生掌握有一定困难;理论性内容较多,内容较为抽象,不利于应用性教学与实践;课时量有限,教师的课上教学与学生课上学习时间受到限制;教学多为传统讲授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全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基于有效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实践与应用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土地资源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1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其也是学习其他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其主要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标,讲授土地资源的要素基础、分类与分布规律、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 [2-3]。《土地资源学》几乎涉及本专业大部分教学内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求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注重实践与应用性,以更好的适应转型人才知识的需求。
1.1 以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为主线,教学内容模块单元化
第一,土地資源学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将土地资源利用过程归纳为“要素基础认识—类型与分类分析—调查分析—评价研究—利用研究—保护与管理”。基于此利用过程主线,可以使学生对于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体系的认识更加清晰与深刻。
第二,对利用过程内容进行模块单元化。共分为6部分模块单元,即要素基础模块、类型与分类模块、调查模块、评价模块、利用模块、保护与管理模块。后一个模块内容以前一个模块内容为基础,同时,每一个模块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模块间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土地资源利用”模块,其以“评价模块”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土地资源利用”本身又是独立的教学单元,其教学内容通过一种理论(系统论)、一种方法(可持续土地利用)、两种手段(土地利用规划手段、监测手段)共四部分内容完成模块单元教学内容的构建,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2 优化及精讲教学内容,体现讲授内容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讲授内容进行优化、精讲。基于土地资源学知识庞杂、课时量有限等,将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及优化,包括已经有的或陆续将以一门课程形式学习的内容(如《地质地貌学》、《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等)及课程本身重点内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可持续利用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已开设及后期陆续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化,如土地构成要素中“地质地貌要素”学习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地质地貌学》,故略讲之;对于“土地资源调查”内容,之后将开设《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故仅讲述基本的调查程序、内容、技术,使得学生对于调查有初步知识的掌握,理解本部分内容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方法,不进行特别专业的技术性教学。“土地(资源)类型”是《土地资源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后期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学生野外实习实践有重要的作用,讲授中从定义、特征、分类、分布规律等对进行精讲,使得学生有深入的认识,并最终掌握。
1.3 运用典型案例,突出教学内容实践应用性
案例是课程理论内容的形象、直观体现,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课程内容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同时,通过案例,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联系,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案例在课程教学过程有重要意义[4-5]。
基于《土地资源学》模块化单元教学体系、知识重难点,广泛收集、优选代表性案例。选择过程中,遵循“紧扣教学内容、典型区域、典范样本、成效显著”等原则进行,资料来源包括期刊论文、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等。选用案例如辽宁省南部丘陵区土地要素及类型分析、秦岭山地土地类型演替、西南丘陵区耕地适宜性评价、山东省西北部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计算、河北省前南峪小流域治理、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如在“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教学案例中,针对复垦中的排土场工程、农业利用工程等,设计土地条件分析、复垦调查与评价、可持续土地利用等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1 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
针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及学习能力,采取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主要结合目前网络课程资源,如专业相关网站、高校精品课、网络课程在线平台等,进行资料的查阅、课程在线学习,达到预习及复习的目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下通过土地资源网、生态修复网、相关高校精品课、爱课程平台等查阅资料与学习,激发兴趣与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2 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重视互动交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由知识向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實践应用能力有重要作用[5]。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教师基于教学目的,遵循前述案例选择原则,优选典型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其次设计相关问题,学生思考并给出基于自己认识与理解的答案;最后,教师给出案例的实践方法,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通过此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通过点评学生答案,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知识与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形成土地资源学的思维方法与模式,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授“土地可持续利用”内容时,选用河北省小流域治理典范—“前南峪小流域治理”为案例,针对当地自然条件,提出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土地利用问题;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之后,教师讲解当地的治理与利用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表扬学生答案中值得肯定的,指出存在问题及欠缺的方面。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也学习了分析方法,形成了书本理论——案例实践——形成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3 基于小组协作的教学法应用
协作学习是为达到学习目的,以小组形式组织,通过任务分解、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最终获得最大化个人与小组学习成果[6]。协作学习对于学生个体思维、沟通协作、创新性思维等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教学任务,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具体操作过程包括:首先,组织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理顺思路,布置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资料查询等学习过程;小组协作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学习时,小组首先针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区域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土地利用对策等内容,并将其进行任务分配;之后,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包括深入分析教材,查阅其他资料等,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小组成员进行协作,通过沟通、讨论,将个体学习成果汇总,最终完成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学习任务。
3 结语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门主干课程,为适应地方高校转型的需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进行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与手段。随着地方高校转型的深入,土地资源学教学应更加突出工程应用性、实践性,以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 究,2015,(10):82-86.
[2] 赵华甫,吴克宁,黄勤,等. “土地资源学”国家级精品资源 共享课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4,(2):39-42.[3]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晓琳,陈爱梅.参与式教学法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 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4):48-51.
[5] 候迷红,范富,宋桂云,等.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 践与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19):77-79.
[6] 杨微. 协同学习模式下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J]. 延边教 育学院学报,2018,32(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