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行业学术期刊联盟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为例

2019-03-04朱拴成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期
关键词:期刊网煤炭行业科技期刊

朱拴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北京 100013)

近些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1]等一系列文件,推动编辑部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期刊向集群化、集团化、产业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中国激光》杂志社[3]等一大批期刊集团或杂志社在期刊集团化管理和运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4]、中国计算机科学网[5]、中国地学期刊网[6]等一大批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一步加快了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出版进程。但集团化管理和运营存在主办单位分散、整合难度大等问题,集群化数字出版大多只是物理上的组合和数量上的增加,无法实现刊群资源共享和协创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小”“散”“弱”整体落后局面还未被彻底改变。因此,应利用行业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期刊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行业学术期刊联盟组织[7],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互通有无,通过学术期刊联盟的集中管理和差异化提升措施,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据了解,目前国内科技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成立出版集团或建设集群化数字出版网站,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煤炭类期刊结合出版集团和集群化数字出版网站的优势,策划成立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带领煤炭行业50余本科技期刊走出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煤炭行业学术期刊基本情况介绍

据中国期刊协会统计,我国期刊的总体数量已达到1万多种,其中科技期刊数量已突破5000种,煤炭类科技期刊约50种,占科技期刊总量的1%。其中EI检索期刊4种,中文核心期刊约19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作为煤炭行业唯一覆盖煤炭行业全专业领域的科研院所,主办承办杂志20种,其中EI检索期刊1种,中文核心期刊8种。2015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成立了出版传媒集团,把其主管主办的20种期刊统一划归出版传媒集团统一管理,迈出了煤炭行业科技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的第一步,其余30余本期刊分布在煤炭类高等院校、省学会、煤炭生产企业。

二、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作用

《中国煤炭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经中国煤炭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国煤炭学会设立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并讨论确定了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一是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二是开展学术期刊理论和业务研究,举办学术交流和评比活动,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三是培训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提高学术期刊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四是举办有关编辑、出版、发行等为会员服务的各种活动;五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业务交流和考察活动,建立与国内外同行的友好联系;六是推进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发展等。

三、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主要成就

(一)围绕编辑出版主业,积极组织办刊经验交流和培训活动

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先后组织策划了4次研讨会,300余人次参加。会议以专家讲座和经验交流的形式,围绕互联网技术创新下的编辑出版新模式、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学术质量提升与期刊管理经营、科技期刊评价与建设等方面开展培训和互动交流,会议内容丰富而实用,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煤炭学会、期刊评价研究等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关爱下,会议规模与影响力逐年扩大。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4次年会的召开,为增强煤炭行业科技期刊凝聚力、促进煤炭行业科技期刊整体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会议具体时间地点见表1。

表1 2015—2018年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主办会议一览表

(二)开发“中国煤炭期刊网”和“煤传媒”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

集群化、数字化已成为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趋势,为顺应科技期刊发展趋势,推动煤炭行业期刊协同发展,进而打造行业精品科技期刊刊群,2016年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牵头建设了煤炭行业唯一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煤炭期刊网[8]。截至2017年10月,网站加盟上线期刊已达62种,煤炭行业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已经初现端倪。中国煤炭期刊网主要功能有三个:(1)期刊集群展示平台。目前中国煤炭期刊网已加盟期刊达62种,其中EI收录期刊4种,中文核心期刊19种,英文期刊2种,涵盖了煤炭行业科技期刊、大学学报、社科期刊。中国煤炭期刊网的建成提高了各刊的显示度,提升了煤炭行业期刊的整体形象。此外,网站的建成和推广也将有力打击虚假期刊网站。(2)投审稿综合工作平台。中国煤炭期刊网建有统一投审稿端口,作者、编辑、审稿专家可通过统一投审稿端口直接进入各刊的投审稿系统,即登录中国煤炭期刊网即可实现对煤炭行业所有期刊的投审稿工作,提升了各方面效率。自动嵌入的学术不端监测系统和参考文献自动校对系统大大提高了编辑工作效率。(3)行业数据库集成平台。目前中国煤炭期刊网建设有论文成果库、专家人才库、信息资讯库和技术服务库4个数据库。其中论文成果库可以免费下载加盟期刊所刊论文;专家人才库主要包括煤炭行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科技工作者;信息资讯库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经济运行、事故分析、领导讲话等行业最新资讯;技术服务库主要包括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数字广告发布、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等。在建设中国煤炭期刊网的同时,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还开设了中国煤炭期刊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煤传媒”。截至2018年9月,“煤传媒”可实现54本刊微信查稿、在线订阅、行业资讯权威发布等功能,提升了移动数字服务水平。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进一步加快期刊转型升级步伐,为期刊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煤炭期刊网和煤传媒界面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中国煤炭期刊网界面

图2 煤传媒界面

(三)组织评选了“第一届全国煤炭优秀科技期刊奖”

为表彰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期刊,激发期刊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煤炭期刊整体繁荣发展,2016年,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组织评选了“第一届全国煤炭优秀科技期刊奖”,评选出了14种煤炭优秀科技期刊,其中特等奖1种,一等奖2种,三等奖11种,并在“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暨中国煤炭学会七届四次会议”上进行了表彰。

四、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组织开展行业期刊集中审读

针对行业学术期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团队优势,组织专家对煤炭行业学术期刊从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质量、传播质量等方面进行集中审读,查找不足,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期刊整体质量。

(二)组织开展行业期刊编辑培训

针对行业期刊编辑综合素质不高问题,组织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对行业期刊编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期刊编辑的策划出版能力、编辑校对能力、数字出版能力和经营创收能力。

(三)组织煤炭行业品牌学术研讨会或高层论坛

针对行业学术研讨会或高层论坛过于行政化和市场化现象,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专家资源优势和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平台和纽带作用,策划组织重学术研讨轻行政化的行业品牌学术研讨会和高层论坛。

(四)制定出台行业科技名词及编校标准

针对煤炭行业科技名词混乱及编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行业知名科学家和标委会的作用,研究制定煤炭行业科技名词名录;充分发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信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及行业名刊知名专家的作用,研究讨论制定煤炭行业期刊编辑加工行业标准。

(五)评选优秀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编辑

为了进一步调动期刊编辑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期刊办刊能力和学术质量、推动行业期刊繁荣发展,拟继续开展优秀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编辑评选活动。

(六)打造行业精品科技期刊刊群

充分发挥刊群种名刊的示范引领作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品牌,争创一流,培育一批学术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学术刊群,努力追求期刊学术影响力、传播效益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更好地传播行业学术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学科发展。

(七)探索行业科技期刊协同出版

充分利用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的归口管理职能和中国煤炭期刊网的平台优势,打破各刊数据孤岛现象,在稿源、专家、排版、印刷、传播渠道、经营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编辑工作效率,进一步开源节流,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9]。

(八)建设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依托行业刊群论文库、专家库优势,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库、研究报告库、行业标准库、行业专利库、行业专著库等数据资料,并开辟专家在线实名问答栏目,打造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期刊网煤炭行业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声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免责声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你的鞋夹痛了别人的脚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