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
——以《一带一路》为例

2019-03-04陈宗海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期
关键词:丝路纪录片一带

陈宗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9)

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深入,国际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发展战略的实现与国家形象直接相关。[1]近些年,少数西方国家出于某种不正当的利益“妖魔化”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电视纪录片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比其他节目更具真实性,可以通过蕴含的理念让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更立体、更丰富、更客观。电视纪录片《一带一路》呈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互联互通、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印证了“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研究我国国家形象及其塑造手法的正确选择。

一、《一带一路》塑造国家形象的表现手法

(一)故事化呈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基本停留在“画面+解说词”模式中,随着先进的创作理念的引入,故事化叙述方式逐渐融入到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纪录片的故事性不是虚构的,而是在真实素材的基础上,以一种更能吸引观众的方式将事实表现出来,使真实的故事更生动形象、更具说服力。在《一带一路》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小故事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符合观众的情感诉求,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国家形象。第二集《互通之路》用5分钟讲述了蒙古国布尔根县供电公司经理阿由西和新疆青河县塔克什肯镇供电所所长王丛新在长期共事中产生的深厚友谊,通过两人的努力,蒙古国边境人民用上了稳定且低廉的“中国电”。《筑梦丝路》向观众讲述了9岁的岩龙(缅甸籍)每天都要跨越国境线,到中国境内的小学读书,并且同样享受义务教育,无形中体现了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一条人文交流之路。

(二)视听丰富,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

电视纪录片不仅仅需要画面提供直接信息,呈现直观形象,还需要声音传递间接信息,营造想象、联想的氛围,强化作品的纪实性。总体来说,电视纪录片的声音包括三个部分:同声期、解说词和音乐。

同声期是指在拍摄电视纪录片的同时记录下来的与画面有关的人或环境的声音。巧妙地运用同声期,能够提升画面的质感、增强纪录片的审美情趣。在第五集《金融互联》中,当介绍“中国城”熙熙攘攘的场景时,主创人员将中国商人叶万龙向顾客介绍窗帘、讨价还价的声音展现给观众,还原了做生意的本来面貌,增强了作品的纪实性,给人以再现时空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主干,能够很好地整合画面信息。[2]解说词的重要作用是补充和丰富画面的内涵,表达抽象内容,揭示事物的深层涵义与价值。例如,在第六集《筑梦丝路》中,解说员用议论的手法阐释了孔子学院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今天,以孔子的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成为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实践。推动交流和文明互鉴,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使命和时代主题。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以增进相互了解,携手并进。”随着画面的呈现,配音员细腻低沉的嗓音向观众叙述了孔子学院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丰富了画面的直观信息。

相对于同声期的客观性,音乐更多地融入了创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内心情感以及环境背景的思考和感知,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和评价,有利于深化作品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一带一路》十分注重对音乐的运用,将民族与大众、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融为一体,既带有浓郁的民族情调和地方特色,又彰显国际特征,以此来表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

(三)数据可视化,清晰有效地传达信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新闻以其多种多样的可视化作品吸引受众的视线,数据可视化的关注度迅速得到提高。数据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一带一路》大量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如图1),将复杂的数据以图表或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受众,给受众直观、清晰的观看体验。

图1 中国外汇储备量数据

图1展示了中国外汇储备量的巨变——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至2006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此后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图1将枯燥乏味的数据转换成直观可见的图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体现变化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形象。

二、《一带一路》塑造的国家形象

(一)底蕴深厚的文化中国

公元前202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后来被命名为“丝绸之路”。中国作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带一路》集中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路网长安——天山廊道起源及其沿线的古今往来,阐述出丝绸之路古老而厚重的历史。

《一带一路》在思想主题上沿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展开,以此来反映沿线各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它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呈现,如一艘沉船、一座古寺、一种货币等,以小见大,摒弃了“假大空”的腔调,起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代诗人岑参对西域美景的最高礼赞,《筑梦丝路》在开篇即展现了《千回西域》恢弘的演出场面,此时解说词这样说道:“冰山雪峰、沙漠胡杨、洞窟飞天、楼兰古城,变幻的场景复原着古代丝路的历史记忆;荡气回肠的龟兹乐舞、隽永富丽的维吾尔族古乐《十二木卡姆》则传递着溢彩流光的丝路文化。丝路文化令人沉醉,事实上借助丝绸古道,东西方的文化往来交流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辉煌,也更为伟大。”《一带一路》在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向观众昭示了当代开放的中国超越历史的恩怨,以更加自信从容的态度迎接各方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二)互联互通的开放中国

“丝绸之路”被誉为中西方的交流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世界逐步与中国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同时中国也以无比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世界,中国的开放也获得了来自世界的回馈,西域的物种、宗教和音乐传入我国,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

1967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地球村”这一概念。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日益将整个世界联系成一个密切的网络,麦克卢汉眼中的“地球村”正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审视当下国际形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信号,这是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标志。《一带一路》不仅用大量史料证明了“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了一个国家的强盛”,而且展现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与世界合作的态度,塑造了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开放中国。

(三)共荣共建的责任中国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外国记者提出的“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的问题,外交部长王毅明确指出:两者在实施意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马歇尔计划”通过美国援助恢复欧洲经济,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有关国家共同合作的平台,是中国提供给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准则和21世纪地区合作模式。

纪录片《一带一路》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是通过中国对外援建的项目(如表1)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架,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潮流。

表1 纪录片《一带一路》中我国对外援建/提出方案数量统计

近年来,中国始终履行承诺,积极帮助丝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共同繁荣。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中国方案”,旨在谋求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共同发展,彰显出中国敢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

当今,很多纪录片以宏大视角直接呈现我国的巨变,例如《永远在路上》《超级工程》等,而《一带一路》则以微观视角间接表现时代进步,于潜移默化中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地标性建筑是一个城市乃是国家的重要象征,第三集《光明纽带》在介绍莫斯科河畔的现代化建筑时并未直接说明其高度、占地面积等硬性指标,而是通过三一重工制造的4台超高压拖泵的泵送高度来说明“中国制造”巨大的技术优势。随后,众多高层建筑先后映入眼帘,背景音乐欢快明亮、富于动感,这样的视听语言隐含着时代飞速发展的寓意,也体现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尝试。第五集《金融互联》通过对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的讲述,反映出金融机构在并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暗藏涌动的商机,描摹出时代的风貌。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飞速前进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电视纪录片塑造的国家形象正由破败不堪、弱不禁风向充满活力、日新月异转变。《一带一路》通过对城市、文化、现代建筑的立体透视,对主题进行生动阐发和深度提炼,再辅以见微知著的细节,讲述了当今中国所特有的气质,传达出蒸蒸日上、稳步发展的大国形象。

三、结语

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电视纪录片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外宣方式,需摒弃旧理念,创造新思维。纪录片《一带一路》故事化叙述、视听相结合、数据可视化等有益尝试为媒体展现中国面貌、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丝路纪录片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路梦
纪录片之页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