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推广研究
——以党员干部阅读现状为例

2019-03-04杨爱青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原著党员干部

杨爱青,刘 璟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110)

2018年“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全民阅读素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作为社会成长的中坚力量,读书学习是立身之本,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从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是党风建设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领导干部自身修养和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基石。

一、新媒体时代党员干部阅读马列经典原著现状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多元媒介,是融合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传播形式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传播工具。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现状。

(一)基本情况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阅读学习群体,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此,我们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员为调研对象,设计了“领导干部阅读马克思主义思想著作情况调查表”,对10个县处级班,2个局级干部班进行全覆盖跟踪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从表1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知识水平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已达到99%。也就是说,当今的领导干部学习能力非常强,都具有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没有障碍且可以实现和完成的。

表1 学员基本情况

(二)阅读认知

阅读认知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活动的理性认识[2]。从现场访谈得知,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愿望,认为阅读原著有助于提高理论水平和锤炼党性修养。在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如何时,88%的领导干部认为意义重大,10%的有意义但不明显,仅有2%的人表示没有指导意义。

从阅读广度上看,广大党员干部对于马列经典原著还不是很了解,阅读覆盖率比较低。问卷中列举了中共中央党校编纂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中17种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图1代表了经典著作的阅读人次,如《资本论》阅读人次最多,达到230人次,但只有46%,不到一半,其他图书阅读率更低。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论持久战》和《实践论》的阅读率只有30%左右,从图1可以看出,几乎一半的领导干部没有读过相关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图1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总人次汇总

阅读深度是指读者对阅读内容的认知程度。从问卷中看出,大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学习状况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有部分学员完整写出阅读过的经典著作名句或者部分章节。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资本论中“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这两个段落就有10%的学员写出。但是,大部分的学员关于经典段落处都是空白。从中看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认知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深入思考的程度不足,横向联系的广度不够。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学习水平和能力在逐步提高。2009年,在领导干部读马列原著的调查中[3],《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没有人答对。从比较得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需要常抓、持久抓,久久为功。

(三)阅读行为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冲击下,纸质图书阅读率一直在下降。但是,马克思被经典著作的阅读媒介仍是纸质图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图书阅读率59.1%[4]。通过对阅读经典原著倾向方式调查中,竟然85%以上的领导干部选择纸质图书阅读,15%是网络阅读。这比国家平均纸质阅读率高出30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领导干部面对新兴的网络阅读还不适应,而另一方面更是反映思想理论著作学习是深层次的阅读过程,纸质图书更适合思考和做笔记。这个现象从影响阅读原著原因中也能明显地反映出来。调查中,影响学习原著的原因中,“专业书籍枯燥难懂”这个因素竟然占48%。2014年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报告[5]中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工作繁忙。比较看出,马克思主义原著专业性、知识性和连贯性促使党员干部阅读纸质图书,博大精深的经典只有原原本本地读,才能知其义,明其理。

开放学习方式更能激发领导干部读原著的兴趣。调查显示领导干部最喜欢的学习原著的方式由“一头大”向多样式转变。以前的调查中,上辅导课是领导干部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从图2中看出,辅导课依然占很大比例,有趣的是反复诵读占据了第二位,说明自学还是占主导地位。互联网知识经济新常态下,诵读经典语录和知识竞赛能够有效深化辅导课和自学诵读的知识。还有领导干部填写网络课程教育、微信阅读等其他学习方式。

随着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的普及,许多领导干部开始喜欢网络阅读,更多体现在年轻领导干部身上。采访中,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开始倾向于网络学习,乐意接受微信阅读、信息推动等形式学习经典著作。45岁以上的干部则感觉纸质阅读更能深入学习,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领导干部都集中较长一段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是有困难的,主要是靠自己挤时间学习,因此要突出重点,精选精学。领导干部学习原著形式要不拘一格,鼓励开卷有益,充分利用学习工作条件,挤时间学,跟着学,比着学,从而全面吃透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四)阅读障碍

工作忙、时间有限仍是影响干部学习阅读主要障碍。不管是2009年《人民论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的结果,还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针对党政干部阅读状况开展的网络调查以及2014年中共中央党校做的领导干部的阅读调查[6]中当问及阅读障碍原因时“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因素稳居榜首。本次调查也不例外,这从图3中可以看出。

图3 阅读障碍产生的原因

“原著难懂枯燥”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有别于阅读其他书籍的一个突出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相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当今的时代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7]。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在阅读经典著作时,只是从学术角度学习,难以从时代背景中理解内在本质。所以说,在原汁原味阅读经典著作时,有必要提供一些科普性、通俗性的读物,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经典的兴趣,从而提高干部的阅读水平。

二、领导干部阅读马列原著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意愿强烈,动力不足

调查采访中,问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要性的问题,98%的学员认为非常有必要。但从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没有达到领导干部日常学习要求。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本身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习马列经典原著更是细水长流的过程。在知识快餐的大环境下,许多党员认为经典原著难读难懂,短期内对工作没有帮助,没有读书的紧迫感,他们认为还不如花时间多调研,多干点务实的事情。所以当问及为什么没有读经典时,很多干部用工作忙、时间有限等理由来回避这个问题。

(二)学习内容深度不够

当下党员干部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从表1中可以看出98%的学员都是本科学历,充分说明他们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基础很好,大都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与之相矛盾的是问卷中,《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这两本书的阅读覆盖率都不到50%,说明很多领导干部没有仔细阅读过经典著作。部分领导干部重最新理论成果,轻经典著作,出现看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习总书记讲过,“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经典读原著要着眼于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有深度地学习,防止“两张皮”、学与用相脱节的现象。

(三)学习认知存在误区

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受西方人本主义、存在主义、人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观点在党员干部中流行。很多党员干部把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到位、不深入,简单地归结为经典不能指导工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的联系比作成“箭与靶的关系”。但他讲到很多同志仅仅把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总是不愿意放出[8]。今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党员干部都知道马克思理论好,但很多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走过场,重形式。还有部分学员单纯地学习理论,脱离社会实践,大家都隔靴搔痒,片面主义,影响了学习经典原著的软环境,造成学习经典风气日益下降,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日渐下滑。

三、增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力的路径

(一)强化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发挥理论学习引导作用

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制胜法宝。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方法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6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及持续推进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从根本上引领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理论信仰,坚定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各地党政机关迅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党史感悟分享”“学习革命先烈”“学习优秀模范干部”等一系列教育实践引导党员干部阅读经典名作,重温党章党史,旨在通过经典名著的知识魅力,中国共产党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吸引党员干部将目光转向党自身建设上来,让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我党全面有力地推动理论学习,全面提高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建立领导干部学习经典原著激励机制

首先,树立行之有效的阅读学习机制。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培养,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是干部教育的首要任务。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领导干部表示想读原著,但行政事务太多,无法抽身学习,如若将读原著纳入考核机制,读原著、学党史成为工作式阅读,将会大大提高阅读率和阅读效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读评价考核体系,让爱读书、善读书、读书好的人尝到甜头,切实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使有志于读书的党员干部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建立良好的学习风尚。当前,在干部队伍中,一些人不读书学习,而是热衷“关系就是生产力”,把爱读书的干部视为“书呆子”。我党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为平台,将读原著形成自觉的政治责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全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喜欢阅读的领导干部,让学得好、学得透的领导干部在全市范围内宣讲,学工结合,让阅读内化为广大领导干部的一个生活习惯,在党内形成乐学于读的积极风尚。

(三)运用新媒体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阅读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干部的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调查显示,选择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阅读的人群比例已达70%,党校学员在互联网上阅读的人数远多于阅读图书的人数。同时调查显示,大多数市民每天网上阅读、移动阅读的时间多于1个小时,由此可见新媒体已成为领导干部重要的阅读途径。领导干部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需要我们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学习马列经典原著的平台。建立经典原著知识网站,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及论坛的作用,如开通经典原著微博、阅读原著微信公众号等,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宣传。中宣部的党建网微平台,1号线上及共产党员等微信号在党的理论宣传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马列经典原著阅读也要适应网络阅读需求,开辟微信公众号,如在政府推广的微信公众号中增加原著阅读板块,大大增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度,激发领导干部阅读原著的兴趣。

网络教育、微课程现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的信息渠道。领导干部的远程网络教育已有成熟的体系,网络教育课程成为领导干部每年的必修课。网络教育资源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课程较少。调查中,很多领导干部问,有没有关于资本论解读的课程,有没有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导读的相关视频资源。为此,要强化网络教育平台的需求导向,从供给侧改革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著编译风格要具有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也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阅读者与作品之间相隔一个半多世纪,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文化差异等影响了当今干部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理论精髓。虽然我国的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产党宣言》等相继出现了新版本。但书中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语言仍不能直观形象理解。所以,编译工作除原著编译外,还要强化经典著作配套读物、科普文学的编写工作,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们编著符合新时代的著作,为党员干部理解经典原著,提供具有历史性、学术性的科学参考。如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而使许多学者开始自觉阅读《资本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金一南教授撰写的《苦难辉煌》以讲故事的口吻,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再如《马克思靠谱》这本以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解读马克思,更好吸引“80后”“90后”年轻党员干部了解马克思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此种种引人入胜、与时代相结合、与读者相吻合的通俗读物从侧面引导党员干部读经典看原文探究根源,于无形中影响了党员干部的阅读习惯,增强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激发党员干部内在动力。

(五)发挥“成风化人,凝聚人心”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党员干部是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创新方式在党员干部中推广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图书馆可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策划经典读书会、阅读比赛等吸引党员干部参与,提高党员干部兴趣点。很多图书馆在政府决策咨询中充当着资料编辑整理及提供情报信息的作用。图书馆在向政府提供情报资料时,可适当增加马克思主义经典板块,提供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成果,推荐新书,推荐与时俱进的视频等,以提高党员干部知晓度。图书馆应发挥阅读推广的热情,培育党员干部的阅读习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原著党员干部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拔牙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水家乡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