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构: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再思考
2019-03-04李晓星
李晓星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安庆 246052)
1 对新时代的阐述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气象,只有准确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我党才能对原有的路线方针政策做适时调整,制定符合新时代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重要论断[1],体现其非凡的战略视野和无比坚定的强国信心,这一论断具有凝聚中华民族儿女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进行伟大斗争,直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即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时代概念的阐发,也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内容的重要补充。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新建构的政策性依据
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高低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事情,这关系到党与国家是否能掌控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告诫我国各高校首先要弄清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的重大问题[2]。我国高校通过理想与信念教育教导学生要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在时代的大潮中,用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唱出激情洋溢的青春赞歌。各高校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规律,要运用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 从领导到普通的教职员工要学会协同合作,跨行政级别、跨专业、跨职位等实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质量提升指明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就教学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可供选择的措施等。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新建构的必然性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准确掌握新观点、新见解、新论断。
3.1 新时代需要
一方面,新时代新概念的出现既增添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又提出了许多研究课题,如“美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要还给人类绿水青山蓝天的坚定决心,“新征程”为我们指出每个阶段的社会发展时间表和目标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弄清楚了与这些变化相关联的诸多问题,才能对学生讲解时有更充足的底气和更准确的依据,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另一方面,大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借助新闻媒体、互联网、政治类书籍,演出,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各种层次的宣讲获得,但这些途径获得的新时代变化内容往往因为学生的不求甚解,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对新时代内容的表象理解上,缺乏对其深刻的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传道解惑,它不仅要讲述新时代中国社会会发生哪些变化?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怎样适应这些变化?
3.2 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前中国处在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世界格局正在加快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产生了极其复杂的现实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使得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全球化、阶级矛盾的缓和与变异、社会矛盾的复杂与日趋白热化如美国黑人与白人警察事件,暴露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种族歧视问题在当今时代的死灰复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频发,展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时态特征,我们需要对其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对其发展趋势和命运做个相对准确的研判。当今世界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立足于新时代,才能把握新时代世界的脉络,准确判断世界发展的走向。中国致力于创造自己更加灿烂的文明的同时,愿意与更多国家建立合作共赢的友好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要多看马克思主义原著,及时关注当今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化,善于将两者结合做深入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的讲解。
3.3 国内政治的需要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深入千家万户,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得到了重视,各地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各级学校的基本课程中,文化强国建设有序进行。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让教师和学生用其武装自己的大脑,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反映在教育领域,体现在优质教育在地域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党和国家要着力解决地域间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逐步完善,党性教育的常态化,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学生党员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模范效应,以先进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学生,共同走向进步。高校要及时、有效、常态化的开展党的政策学习与政治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大家的头脑,积极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严格把控错误思潮在高校的蔓延,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育人体系和政治生态环境。
3.4 课程重新建构的需要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注重顶层设计、引导、规范,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仍有许多问题:1、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改变。新时代有新变化、新变化有新要求,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引用新元素进入课堂,但受课程量的设置和教学任务的限制,传统教学方式仍是主导方式,这不得不引起高校要充分重视,处理好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便能顺时代而有所作为。2、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师德建设是首要环节,部分教师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待加强,政治言论不够谨慎,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这是非常危险的。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梯度化建设有待提高,梯度化的培训不利于青年人的快速成长。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没有相配套的课程设置为其保驾护航,使许多新潮的教学方法没有持久性,犹如昙花一现。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营机制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够彻底的现象,如机构建设不健全、师资数量不够、经费不足、教师待遇欠缺等诸多问题。
4 教学重新建构的新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创造,领导、教师与辅导员等要不断开拓思维,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无限发展可能。
4.1 创建领导讲师团,教师相关制度、政策要紧跟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而且需要高校领导与教师的互联互动。高校领导自己首先要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席讲师,对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性文件在第一时间了解并领悟其精神要义,并及时将国家和地方政策性文件的主要精神准确传达给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通过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教育教学活动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因此,领导进行相关政策传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领导作为政策文件的接收者,而且需要他们成为政策的宣讲者,不仅在中层会议上宣讲、走入课堂宣讲,还要他们走出校园,面对全社会民众进行宣讲,组建“领导讲师团”,这样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更大,自我领悟的程度更深,本院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制定才能更贴近现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领导只有走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所需,有的放矢的根据政策制定适合本校的相关制度。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需要学生给予最准确的评价,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适时的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有计划的专题培训和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实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思想觉悟。思政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路、教材编制、教法采用、监督机制运用等方面树立改革意识,领导要给与思政教师在思政改革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甚至政策和资金倾斜,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思政老师改革的积极性,坚定思政老师改革的决心。
4.2 课堂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的高度融合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政策宣讲过度,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更多的学生玩起手机,教师在讲桌前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网阔天空。我们要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让我们所教内容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所学内容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能给我们思想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让学生更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自觉的将所学内容与时事新闻有效结合,通过论文、微电影等方式展现出来,既有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又有对社会的积极思索,这样的课堂有趣而生动。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多的时候是填表,盖章,写总结,上交完事,很多时候都在弄虚作假,没真正的发挥实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生实效,需要领导支持,教师直接带队指导,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实践的内容确实能解决某个问题或传达某种精神,关键是社会实践活动归来,学校可以通过采取比赛的形式,或采取成果展示的方式、又或采取实践课讲学的方式等形式,让学生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习惯。
4.3 知识传授要点和行为评价要符合新时代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阐述社会主要矛盾时,要根据十九大报告向学生讲清楚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不仅要对学生讲清楚,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怎样适应这个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要做出怎样的努力等问题。政论知识讲解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多需要的学生是对这一知识的自觉接受,如果教师讲不明白,学生不能接受的话,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或与老师产生争端、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行为,你讲你的,我玩我的,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期准备中,时事材料要准备充分、上课内容要深刻有深度、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知识。学生思政理论知识掌握很好只是对其要求之一,这是否就意味着学生思想水平高呢?显然不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要从他的行为上反映出来,思政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并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体系之中,“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表现”[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注意对学生知识的准确传授,更多的是从行为上纠正学生不正确、不够正确等行为。
4.4 要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技术激发学生在新时代思政课上的创新激情
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基本离不开互联网,高校的学生人人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每天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大多都超过6个小时,而且学生乐此不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的客观现实,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重要思考[6]。笔者认为:首先,在备课环节要运用互联网技术,一节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除相关书籍可以提供,互联网查阅更加快速便捷。制作多媒体课件更离不开互联网,不管是新闻信息的来源,还是FLASH动画制作素材的选取等等,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次,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我们同样需要互联网,纯理论的教学已不合时宜,思政理论课网上互动上了新闻联播,华东理工大学制作的“爱思政”网络互动平台为我们提供了网络教师集体备课、教师参与引导、学生网上解答等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范例。再次,我们要创新与学生在互联网内的联系方式,了解学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在网上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善于在网上引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意识,偏颇行为,传播正能量,进行正确导向。最后,互联网技术能最优展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给观摩者强大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5 结语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师要认真对待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问题,相信在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领域内,新的研究课题和改革成果将不断迸发出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