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2019-03-04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服务

王 辉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教务处,石家庄 050091)

0 引 言

高等教育必须以多种形式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种新的重要类型,其办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办学基础薄弱、历史积淀不深、办学定位不清、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使这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重新准确定位,如何使其更好更健康地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仍存有不少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间。

1 找准切入点:兴于提升质量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主要功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把四大功能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不断提升质量,坚持内涵式发展,才能具有人民满意的办学质量,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1.1 确定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应定位于应用型,应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使命。多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校基础薄弱,发展历史不长,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譬如,人才培养定位不明,认识不足;本科专业建设滞后,应用型不强;师资力量不足,结构有待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加强。[1]笔者认为,在诸多问题中,明确办学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和核心问题。

1.1.1 准确定位办学类型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成立之初即应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大学或者学院,就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同时,还应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1.2 准确定位服务面向

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服务面向应为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几乎都是地方高校,省教育厅主管且学校地理位置大都位于省会城市,其区位特质决定了这些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服务地方的产业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与地方主导产业行业共生共存、协同发展。

1.1.3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生产、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进行分类,社会人才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即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即应用型人才。[2]

因此,按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确定以行业企业科学技术创新项目为研究重心

当今时代,知识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所谓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学科‘模式1’转变为以研究为基础的应用‘模式2’”[3]。换句话说,知识是在应用中得以生产和创造,在应用中产生活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的科学研究应以行业企业科学技术创新项目为研究重心,切实解决地方(区域)、行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3 确定以解决中小微企业所需为主要的服务面向

树立为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社会服务的意识,主动与企业联系,加强自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能力,提高与企业融合、主动承担技术开发的能力。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专业教师优势,积极为企业培训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技能等级鉴定。设立特殊津贴,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并及时将教师研究工作室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

积极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又与中职和高职联动,依托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积极融入中小微企业,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校校联动、校企联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1.4 确定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旋律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所在,是大学的办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不深,更要注重积累和凝练大学文化精神。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注重大学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弘扬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加强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从地方文化中吸取养分,对地方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挖掘、弘扬,使之具有强而持久的生命力。例如,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高校,以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使命。为切实做好城镇化问题研究,我院还主办成立了河北城市学研究会,开展城市学文化研究,倡导新型城市精神,促进河北省的文明进步。

2 注重着力点:立于产教融合中国特色

在经济领域,产品功能是指这个产品所具有的特定职能,即是产品总体的功用或用途。教育如何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一定要有优质的载体去实现。而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正是教育功能的有效载体。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只有把四大载体作为关键的着力点,立于产教融合和中国特色,才能具有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2.1 注重独特性——基于知识应用的学科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校之初,处于数量扩张阶段,希望尽早完成高职到本科的转变。因此出现重数量扩张,轻培养质量的问题,甚至出现只有几个专业课教师就考虑办新专业的情况。忽视专业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专业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短期效益,使得民办本科高校形成重专业、轻学科的氛围。殊不知,加强学科建设在本科教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不同于学术型大学学科建设,学术型大学学科建设注重知识的创造,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则是基于知识应用。应用型学科建设应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强调开展科学研究,更要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不仅对教师科研水平提出较高要求,而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应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应用学科建设规划,并以此凝练学科队伍、开展科研、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学校提升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2.2 注重价值性——基于产业链的专业集群建设

专业集群是以某一产业核心环节的主干专业为主,结合产业上下游供应发展链条,围绕核心服务和主干专业,集聚具有共同主干课程和相近实训项目,以专业互补和专业互促形式形成的校内或校际若干专业群体。[5]具有区域性、集约性、适应性等特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向紧密对接产业链转型发展,主要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2.2.1 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集群

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的原则,认真梳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产业链,对现有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专业协同效益。2014年在原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基础上升格的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从揭牌伊始,就根据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将服务面向的焦点聚集于面向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构建了建筑及装饰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移动通信、商贸流通服务4大专业集群,分别对接建筑设计产业需求、建筑施工产业需求、商贸流通服务产业需求和移动通信产业需求。

同时,根据全国及我省人口老龄化趋势,针对养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增设护理学专业和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逐步打造和构建现代服务专业集群。

2.2.2 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专业集中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改变过去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自升本以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紧贴城镇化发展,深入研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协作区发展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减少法学,报关与国际货运等行业产业需求少的专业的招生数量甚至停招;增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与专业集群吻合度高的专业。

提高专业集中度,强化特色优势。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根据为城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主要服务建筑行业、通信行业、商贸流通服务行业的服务面向,目前,主导专业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商务、通信工程。未来五年,将围绕五大主导专业构建民用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电子商务、商贸服务、通信工程、软件开发8大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确立2—3个特色优势专业,促进这些优势专业与产业发展需求贴近、与产业结构贴近、与职业需求贴近、与职业岗位需求贴近。五年内,重点打造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风景园林、财务管理等12个特色优势专业。到2020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的45%。

2.3 注重优质性——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职责使命,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依靠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得以实现。

2.3.1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突出应用技术类型

企业是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机构,企业为使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要经常调整岗位人才需求,会以各种方式不断向高等学校提出新的人才要求。[6]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课程体系必须工学结合。

建立行业企业调研的常态机制。持续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每个专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行业调研,撰写年度调研报告,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状况与技术发展趋势,明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参照职业标准,制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建设规划及进度安排。

2.3.2 构建技术技能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技术技能训练体系。逐步形成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4 注重艺朮性——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2.4.1 加强合作育人,推进项目教学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一线人员做兼职教师,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与企业联系,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专业、特色专业逐步拥有厂中校,达到80%的专业实训课程到企业现场讲授的目标。主干课程用人单位参与率达到100%。特别是实践实训课程,加强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率,同时制定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计划,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4.2 引入虚拟课堂,加强技能模拟训练

随着世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各类虚拟教学软件已开始逐渐引入课堂教学,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模拟工作任务。

2.4.3 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邀请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来校讲座,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制作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加强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3 强化制高点:成于内外兼修,立德树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所有高校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乘势而上,勇于担当,内外兼修,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内外兼修,即内修质量,外修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只有把四大面向作为根本的制高点,内外兼修,立德树人,才能具有生气盎然的办学活力,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3.1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面向社会的发展

学校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环境中,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社会,教育不仅仅要反映社会的状况,更要使受教者积极参与到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去。如何参与到社会中去呢?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内容上入手,培养区域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强调职业发展,突出职业性;在培养内容上,强调能力本位,突出应用性;在培养途径上,强调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性。

3.2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面向人的全面发展

从教育的功能取向上来说,教育兼有工具性和价值性,并且这种功能取向看似是有矛盾的。教育功能的价值性主要指的是教育满足受教育者个体成长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以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具有“教养” 的人作为努力的目标,因而,教育就是要完善人的品行,培养高尚的人。[7]而教育的工具性把教育当作世俗化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比如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其实二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教育具有面向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性,又具有培养人,使人“成人”的价值性。二者不可偏废。

事实上,当今教育领域,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学校培养学生具备某一职业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即就业本身没有错,但是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的发展,还要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给学生成就感、尊严和快乐。

3.3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面向知识的发展

由于社会在变化,我们的知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反之亦然,由于知识的增加,社会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19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教育者一直呼吁关注知识爆炸这一现象。几乎每15年,重要的知识就会翻一番。这种趋势使得学校教育不断重新修订现有课程以适应知识的不断增长和发展。由于知识变化非常迅速,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询问自己,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为了应对社会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奥恩斯坦(Ornstein)提供了十个指导性的准则:知识应该包含基本的工具;只是应该促进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应该适用于现实世界;知识应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感知技能和个人正直感;知识应该包括多种形式和方法;知识应该为个人适应这个科技的世界做准备;知识应该为个人适应这个充满官僚政治的世界做准备;知识必须允许个人重温旧的信息;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一个终身过程;知识的传授过程应该体现价值。[8]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这十个方面重新审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选择什么样的知识;二是如何组织这些知识。

3.4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面向自然的发展

教育与人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是教育中的永恒课题,也是教育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早在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夸美纽斯理解的自然主要是指客观世界的自然秩序。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当归于三个来源:一是自然,二是人,三是事物。卢梭对自然的理解,主要是指儿童的年龄特点。他强调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而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经验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所经验的东西。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践踏和破坏,用牺牲环境换来暂时的发展。今天,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枯竭使人们认识到人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单独存在,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仅要面向社会,强调实用,还要面向学生、面向自然,强调体验、强调理解,更要面向未来,强调创新,强调发展。

4 结 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其特殊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内涵式发展路径与学术型大学有着重大的区别。并且,只有在教育功能、教育产品以及教育面向上重新准确定位,审时度势、错位发展,凝练特色,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才能使其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辱使命,切实担当起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的伟大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服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