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估与分析
——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

2019-03-04黄渊基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贫困人口

黄渊基, 徐 美, 郑 毅

(1.湖南科技学院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00;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一、问题提出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一直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旅游业对于扶贫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英国国际发展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先后提出了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概念和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ST-EP)战略。[1]武陵山片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行政区域众多,且发展程度不一,内部差异大,致贫因素复杂。通过量化研究该区域旅游扶贫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调整和完善旅游扶贫政策。

国外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和关注较早,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研究框架、旅游扶贫的有效方式、效果等方面,如Medina等人研究了旅游对减贫的作用,认为旅游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旅游扶贫模式;[2]Anderson W提出发展文化旅游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福利,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3]Crompton提出了详细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拥堵与堵塞、服务、税收等7个维度,35个项目指标。[4]当前关于旅游扶贫效率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研究者讨论的热点,有学者开始提出“旅游业能否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还需要进行旅游扶贫效率评估的实证研究”的论断。龙祖坤等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测算出武陵山区2009—2013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研究认为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整体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分布不均匀;[5]阎友兵等根据层次分析法建设了基于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湖南省龙山县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表明其综合绩效为良好水平,其中经济绩效和工作绩效中等,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良好;[6]王志章、王静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研究得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扶贫效果较明显,但各项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7]冯伟林等则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根据当地贫困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其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研究发现旅游扶贫对增加西南民族地区贫困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效应,但也存在生活成本上升、飞地效应及贫富差距拉大等负面问题;[8]陈国柱等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出秦巴山区2006—2015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评价其效率形态,认为秦巴山片区旅游业的技术进步是提高该地区旅游扶贫生产率水平的重要途径;[9]耿长伟等从旅游扶贫效率角度出发,以六盘山片区的57个贫困县为例,运用DEA模型测算该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分析得出六盘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在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且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和制约。[10]本研究选取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问卷调查取得的相关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对该区域旅游扶贫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其规律和特点,以期找到提高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以及其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效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提供有益的对策参考。

二、层次分析法及其基本分析过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到具体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结构,然后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算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以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来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使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有利于有机结合定性、定量方法的评价体系构建,使复杂的系统分解,适应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可以说,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等诸多因素,是具有典型性的分层交错指标且难以定量描述的系统。

结合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分析过程为:

(一)构建评价结构模型

将与旅游扶贫效果有关的各个指标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各指标从属于上一层的指标或对上层指标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指标或受到下层指标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指标,最下层设为指标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设为准则层。

(二)设定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层级别低的一层相对于级别高的一层的比值就是权重值的判断原则,将两个级别层次的指标分别设为i,j,相对权重值为aij,指标数量为n,则判断矩阵设为:A=(aij)n×n,然后用1—9标度对aij进行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1—9标度赋值表

(三)计算权重值,作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采用特征向量法求解判断矩阵权重,由方根法近似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λmax,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即为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各分量。

在权重确定前,还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数据为分析载体,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旅游地居民及贫困人口的受益问题以及受益程度如何,这些是旅游扶贫最根本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问题;二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扶贫中不能只着重于经济效益,要做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层面的统一协调发展;三是旅游扶贫是否带动了地区整体发展,是否提高了智慧旅游的技术水平、提升了旅游地人员服务技能等。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技术效果等六个层面,遵循指标体系建设的代表性、科学性、层次性、系统性、综合性等原则,并考虑旅游扶贫的特点,选取如下32个指标建立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同时在各层次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比较同一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综合计算出指标的权重指数,研究表明得分区间处于8分以上为优秀层次,8~7分为很好水平,7~6分为较好水平,5~6分为一般水平,5分以下则属于较差。

表3 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指标代码生态效果旅游扶贫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X24旅游景区卫生美化情况X25旅游扶贫带动生态保护和修复情况X26旅游扶贫带动环保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X27旅游扶贫带动资源循环利用情况X28技术效果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情况X29现代新媒体宣传营销运用情况X30旅游产品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提升情况X31智慧旅游发展建设情况X32

四、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构建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模型

定义旅游扶贫效果指数,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求得的指标权重,对于评价区域,其旅游扶贫效果指数即为各指标权重与其得分乘积的和,由此可建立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模型:

式中:Q为旅游扶贫效果指数,xi为第i某个指标的平均得分,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n为指标总数。Q介于0~10之间,其值越大,表明旅游扶贫的效果越好。为进一步区分扶贫效果的好坏,按照等分的原理,依据旅游扶贫效果指数将扶贫效果分为5等,如表4。

表4 旅游扶贫效果划分标准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与说明

为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笔者结合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实际,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调研,选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了为期12天的实地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及入户访谈补充信息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相关学者、高校学生、当地居民、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等,并以当地居民、高校学生和相关旅游企业员工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覆盖率为70%,能够大体反映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和旅游地居民及贫困人口的受益程度。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为90.75%,并以凤凰县、芷江县、慈利县等旅游发展较好的县市为重点对象,问卷发放数量占全部的70%,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综合全部有效问卷,得出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如表5。

同时在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2007—2015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及各案例县(市、区)2006—20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统计数据,对于部分缺失的统计数据,则通过回归推演的方法,结合具体县市相关年份的其他指标数据,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此来设计问卷的相关数据指标,保证调查问卷的统计特征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问卷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32个指标设计了32个问题,调查内容涉及“政策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文化效果”“生态效果”和“技术效果”6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选项采用评分形式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每个二级指标,要求调查对象运用数字“0~10”对相关情况作出主观评价并打分,分数越高,代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在此方面的效果越好。

表5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指标调查结果平均得分

2.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表3的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图1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表2的标度赋值表及相关专家意见对评价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如表6)及各评价指标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并借助Yaahp应用软件求解矩阵,得出各准则层评价因子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6.075 7,各评价因子相对于政策效果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5.205 3,各评价因子相对于经济效果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6.374 0,各评价因子相对于社会效果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7.541 0,各评价因子相对于文化效果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5.055 5,各评价因子相对于生态效果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5.180 9,各评价因子相对于技术效果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4.217 7,进而求得其一致性检验结果C.R.依次为0.012 0、0.045 8、0.059 4、0.066 3、0.012 4、0.040 4、0.081 5,均<0.10,说明各矩阵的总排序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求得各指标权重,如表7所示。

表6 各准则层评价因子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表7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三)旅游扶贫水平测度与分析

依据表7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表5的各指标平均得分,运用公式②,求得旅游扶贫及各准则层的效果指数。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指数为6.512 0,其中政策效果指数、经济效果指数、社会效果指数、文化效果指数、生态效果指数、技术效果指数分别为6.545 2、6.652 7、6.524 9、6.595 1、6.637 7、5.420 4,除技术效果处于“一般”水平外,均处于“较好”水平。说明近年来,随着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旅游扶贫成为推动片区脱贫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扶贫的力度较大,效果较为明显,为片区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与预期目标相比,片区旅游扶贫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10分满分仍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现代技术在旅游扶贫中的运用效果仍不够明显,尚处于“一般”水平,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加大应用力度,提高其扶贫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整体上看,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为较好水平。从各项指标看,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相差不大,但旅游扶贫纯技术效果尚处于“一般”水平,且其他效果指标间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不均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用“补短板、两手抓”的方式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率。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补短板——着重提高旅游扶贫纯技术效果,发展互联网+智慧旅游;创新旅游扶贫的制度设计,充分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

通过优化旅游产业资源配置,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既要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又应注重扶贫技术利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将旅游扶贫纳入省级乃至国家级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定期考核各项旅游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定期组织贫困人口开展旅游技能职业培训,鼓励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如担任旅游服务的保安、清洁、交通协管等工作,培养一支现代化旅游服务队伍。设立旅游扶贫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当地旅游扶贫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出台旅游扶贫优惠政策,扶持农户自主创业,如鼓励那些具有特殊技艺的农户开办特色文旅产品小微企业等。

同时,各县(市、区)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的融合效应,在政府的扶持下,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加强新媒体营销手段的运用,助推旅游精准扶贫。通过智慧旅游平台,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地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有效对接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扶联系,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旅游网络营销和产品线上销售,创新贫困地区的旅游营销手段,对接旅游大数据的新时代需求,对所在县(市、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点线面式的全方位宣传,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地旅游者来旅游消费,真正实现旅游脱贫致富。

贫穷面貌的改变,关键在于“拔掉”贫困人口精神和意识上的“穷根”。要实现由政府推动的“输血扶贫”向“自我造血”的转变,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打造贫困人口全员参与机制,如通过旅游股份制改革的方式,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等形式入股,或以对景区的贡献折合入股,根据占有股份的多少定期参与利润分配、公司分红。建立主体利益平衡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及弱势群体的自身利益,在旅游扶贫过程要对贫困人口进行利益补偿,实现产业增收。

二是两手抓——坚持旅游经济效益与扶贫效率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首先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和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在旅游扶贫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以独特的文字、图画、影视作品等形式向外界推广,通过当地居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展示文化旅游的动态性,根据各地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如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发展自然观光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或结合地方风俗民情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构建和利用好“旅游+”的产业融合优势,将文化旅游与农业和手工业等紧密融合,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反哺农业,提升旅游的体验性和娱乐性,如发展农业采摘和有机农业,增加少数民族民俗演艺节目和传统节庆活动,把具有代表性、能容纳更多贫困人口的旅游项目充实进来。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要将生态保护责任、用户体验丰富、经济发展活力等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扶贫的良性互动。建立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实行严格的景区保护制度,合理控制游客接待数量。加大生态补偿区的补偿力度,推行多样化的补偿形式,除了补助钱物外,还应探索有利于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态补偿方式,比如特许经营等。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贫困人口
武陵山歌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