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土地托管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

2019-03-04陈红新本刊编辑

蔬菜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场农户土地

文/陈红新 本刊编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业部门生产资源不断流入非农业部门,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其农业用途的比较收益降低,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逐渐上升,土地的边际成本甚至高于边际收益,由此土地不断被非农生产占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此外,经济的发展促生了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非农领域,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形成了“3860”(妇女老人)的低效率耕作方式,也加剧了土地抛荒现象。

大国小农,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小户经营为主,我国土地经营规模在3.33 hm2(50亩)以下的农户仍有2亿多户,约占农户总数的97%,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户均耕地面积3 333.33 m2(5亩)。现代农业要求大生产、大物流、大市场,小农户占有土地、装备等资源少,土地细碎化又导致其组织成本高、融资能力弱,运用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依靠自己打破农业生产的“低水平均衡”,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条件和动力不足。如何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土地流转VS土地托管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各地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经验,中央在2016年正式提出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所谓“三权分置”,是指承包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即在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并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

农民在不失地的前提下,以出租、入股、代耕、抵押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土地流转,可以解决耕地分散、低效经营或撂荒问题,消除进城居住、外出务工农民对土地承包权权益保障的担忧,有利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17年3月,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左右。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国外土地流转的成功模式主要有:美国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日本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德国合作金融模式。国内近些年探索的典型模式有:甘肃省永登县反租倒包模式、宁夏平罗县农地流转中介模式、江西省安义县“三位一体”农地流转模式、安徽省绩溪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地流转模式、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模式、重庆九龙坡区“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1-2]。

相较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户根据使用社会化服务的多少支付服务费,托管方的收益主要来自服务费、农资和粮食差价[3]。

土地托管在官方文件中第1次出现是在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61号文件中,此后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提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其中土地托管就属于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从见诸媒体的土地托管报道来看,目前在江苏南通、安徽利辛、山东晋中等地有托管实践,这些实践以民间自发为主,提供服务的主体通常是合作社、专业大户或农业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山东省供销社共托管土地14 653.33 km2(2 198万亩),其中大田作物10 213.33 km2(1 532万亩),经济作物4 440 km2(666万亩),全托管面积为1 706.67 km2(256万亩),半托管面积为12 946.67 km2(1 942万亩);河南省全省2016年土地托管面积近6 666.67 km2(1 00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3%[4]。

于海龙等[5]对土地托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流转方式进行了比较(表1),可以看出土地托管因其保留了土地经营权而更容易打消农户的顾虑,且形式灵活多样,能够适应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等不同收入结构、脱农程度和种粮意愿的农户需求,同时良种、农机、节水灌溉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表1 土地托管与几种典型土地流转方式的比较

土地托管的模式

半托管模式

此模式适合家庭劳动力人员不足或缺乏相应技术及季节性外出打工人员。合作社对耕地、播种、收获、喷药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明码标价,农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单个或多个环节,服务结束后按照标准支付服务费用即可。

全托管模式

此模式适合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或无劳动力家庭。为避免土地撂荒,农户选择全托模式,合作社等托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和生产资料费,并保证作物产量至少达到协议的最低要求。

土地托管的风险

农业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4类:一是自然风险,即由不可抗力诸如干旱、冰雹、雨涝等引发的农作物受灾;二是经营风险,由于农业经营主体主观层面的原因(自身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农资质量低下)而对农作物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三是财务风险,由资金短缺、周转困难或投资不当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四是市场风险,指由农资及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等原因而可能导致损失。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穆娜娜等[4]的研究分析,土地托管实现了风险在土地托管有关各方之间的合理分担(图1)。首先,很多土地托管服务组织会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和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一个标准产量,约定好超产及减产的处理办法)来分散自然风险。其次,土地托管服务组织通常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社等,其采用的种植技术及配备的农资要优于农户,可以帮助农户提质增效,降低经营风险;农户也可以根据服务组织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需要托管的农业生产环节。再者,大型农机具普遍价格较贵,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而进行土地托管则只需要向服务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避免了抵押贷款融资等问题;服务组织也无需向委托方支付固定的租金,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对于市场风险,从农资方面讲,托管组织通常都与农资公司有固定合作,一般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交易价格,且因为采购量大会获得一定的优惠;从产品销售方面来讲,由于产品量大而具有一定的谈判优势,容易获得较高价格从而降低委托方单独进入市场所面临的风险。

图1 土地托管的风险分担机制示意图

土地托管模式中的难点

农户主观接受难

小农经济在我国存在多年,大多数农户自负盈亏,对于新的经营方式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由于政府及土地托管服务方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部分农户担心把土地交给专业托管组织后,自己的土地权益会受到损害,所以即便自己耕种收入不高,也不愿放弃拥有土地的权力。

易造成假农资泛滥

随着托管土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托管组织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的需求也逐渐增长,如果缺乏严格的辨假流程,就可能造成大量假冒伪劣农资进入流通市场,从而导致一系列纠纷事件。

土地非粮化

土地托管虽然没有转移农户对土地的经营权,但可能加剧“非粮化”影响。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工商资本介入,将农户用地转变为建筑用地,致使土地资源长期无法收回,变相征地行为侵害了农户的切身利益。

土地托管的启示与探索

加强土地托管的宣传力度

利用报刊、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汇总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农户宣传土地托管的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大农资监管力度

工商、农业、公安等各部门加强打假力度,通过宣传推介,增强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对农资的辨别识别能力,确保农资优质优价,减少坑农害农现象。

加大政府对土地托管的扶持力度

首先,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优先向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适量优惠,鼓励其发展壮大。其次,协调金融机构积极与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对接,减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的担保难、贷款难的压力。再者,对于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引进、推广、适用,组织相关农业机构派遣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增强土地托管服务主体的专业素质[6-9]。

土地托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了小农户与现代化的衔接。在现代技术、现代设施、现代管理、现代服务、现代金融、现代人才等方面,要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小农户要绑到龙头企业这个航空母舰上才能避风浪。小农户要走向现代农业,企业是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核心央企之一,中化集团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中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战略——MAP。

2017年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爆发的一年,中化农业宣布全面转型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MAP战略应运而生。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化农业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的平台。

MAP战略以“科技创造美好农业”为使命,充分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真正实现“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以集成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智慧农业为手段,以农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率提升为核心,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提升和种植者效益提高。中化MAP为农民提供全程的解决方案,不是仅仅局限在生产环节,而是贯穿产前、产中、产后整个产业链的服务。

中化农业通过MAP打造O2O线下线上服务模式(图2)。线下部分,通过建设本地化MAP技术服务中心和MAP示范农场,帮助规模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示范辐射,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广大农户和产业链平台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线上部分,建设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现代农场管理系统、MAP技术服务中心管理系统和精准种植决策系统,依托线下的MAP技术服务中心和示范农场服务网络,以及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和产品经营集成的海量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全程跟踪、解决服务中心运营和规模种植者农场管理效率的问题。

图2 MAP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中化农业启动MAP战略不到2年的时间里,已建成运营的MAP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91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技人员超过500人,已经在吉林、内蒙古、安徽、湖南、山东、海南等地开展社会化服务,根据当地种植特点,开展订单农业,构建全程解决方案[10]。

线下:MAP示范农场

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分为全程和半程托管2种模式。具体合作形式是:由村里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再与中化农业对接。

湖北枝江百里洲镇马铃薯

百里洲位于长江中游荆江首段,是长江中第一大江心洲,面积212 km2。百里洲虽然有农业专业合作社,但经营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土地过于分散,无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不具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撑,建立示范农场为百里洲人提供了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

2017年11月,中化农业在百里洲推进3.33 km2(5 000亩)马铃薯MAP示范农场,这是中化农业在江汉平原推进的首个MAP示范农场项目。农场以“土地托管”为核心,采取全程、半程托管服务模式运行。通过实施“土地托管”,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化配套、农产品订单销售等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农民“种地难、卖粮难”的困境,当地村民过上了“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的好日子。

据百里洲镇村民介绍,4 000 m2田分红近5 000元,加上在合作社托管田的打工收入,算下来有1万元以上。经初步测算,农场马铃薯667 m2产量在2 000 kg以上,预计每667 m2增收500~800元,在遭遇2场大雪及50年一遇的极端低温情况下,不仅平均单产是枝江马铃薯往年的2倍以上,而且颗颗金黄饱满,品相更高。通过MAP模式将土地集约起来形成现代化农场,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分红,既发展了现代农业,又促进农民增收,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吉林省双辽市玉米

2017年,中化农业在吉林省双辽市探索土地托管模式。当地很多农户把土地托管给中化现代双辽服务团队,从种到收直至销售,由团队提供全程服务。

播种方面,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式播种,中化农业根据地温决定播种时机;2017年双辽地区粘虫灾害较重,公司提前预防,针对粘虫、玉米螟等进行诱芯预测,准确预报出爆发时间,从而在病虫害爆发之前精准灭杀;在施肥上,采用智能配肥直供模式,根据地块养分差异、目标产量和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包括拌种肥、口肥在内的全程肥料施用方案;除草方面,中化技术人员对传统的植保机械进行了改装,喷雾更加均匀,不仅药效好,而且节药、节水、节工,此外,通过添加助剂大幅提高药效,药量减少20%以上;同时,公司通过自购农机具并整合社会资源,已经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7年,中化双辽服务团队以不到20人的规模,全程托管了12.67 km2(19 000亩)耕地、半程托管了100 km2耕地。公司还和下游企业产销对接,玉米籽粒机收以后,便直送下游企业烘干。不仅卖粮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还能卖上更高的价格。据测算,通过农资节本、植保丰产、品质提升和产销对接等,每667 km2增收约200元,12.67 km2全程托管的耕地,合计为农户增收260万元以上[11-12]。

中化农业通过MAP把传统的“产品+技术”转变成“技术+产品”模式,真正针对一个区域作物的种植痛点分析,提出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再来做相应的种、肥、药、相应技术服务的整合。通过与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依托本地化服务团队,建设“MAP示范农场”和“MAP技术服务中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并提供包括土壤检测、品种规划、配方施肥、定制配药、农民培训、智慧农业、农机服务以及农业金融、烘干仓储和农产品销售等在内的“7+2”农业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环节的集成化、科学化和品质化。

线上:MAP智慧农业

2018年4月中化农业线上打造了智慧农业平台——MAP智农,即以精准种植为核心的现代农场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现农场可视化地块管理,遥感分析作物长势、精准气象,农事管理,病虫害预警、设备控制、精准减灾等功能。全程跟踪、解决农业生产管理的问题。同时通过持续的数据积累和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推动农业生产从标准化到精准化再到智能化的发展。以科技化、专业化、实用化的核心技术手段,帮助种植户实现“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的目标。

内蒙古包头甜菜

基于内蒙古包头甜菜种植面积广、管理不到位、成本高的问题,根据对作物的含糖量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明显需求,中化农业开展了包头80 km2甜菜的智慧农业服务。结合作物生理,根据温度、降水趋势,预测作物病虫害的爆发,如褐斑病等,提前预警,提前防治。在线查看地块详情,进度可视化管理,根据作物生长规律,进行农事提醒。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甜菜产量与质量。

内蒙古锡林郭勒马铃薯

内蒙与张北草原交界地区,是中国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区。地域广阔,但设备控制和数据采集智能化程度低,人工管理成本较高,对于病虫害缺乏有效防御措施。基于此,对6.53 km2马铃薯开展了智慧农业服务。依据马铃薯种植方案,进行农事提醒。监测天气变化、土壤墒情,预防病虫害爆发。结合物联设备数据,分析并形成精准种植解决方案,同时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智能精准灌溉,减少人工成本,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芦笋

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芦笋种植大户顾玉军的0.93 km2(1 400亩)MAP示范农场内,中化农业为其配备了专职农艺师,量身定制植保方案和施肥方案。

基地配备了7个中化液体智能配肥站,每个配肥站均有4种不同配方的肥料,包括高氮型、高钾型、均衡型、氨基酸型等。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芦笋生长阶段,在触摸屏上选择相应的选项,剩下的工作交给机器,0.93 km2基地的施肥,1 d时间便可完成。在植保上,中化农业提供全程农药防治方案和产品,并与大疆公司合作,为基地提供高效智能的飞防服务。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控气象和病虫害,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拿出防治方案,使得整个基地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管理。

展望

中国农业现阶段的发展单纯依靠解决农业投入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农业要上一个新台阶,发展农业服务是必然选择。

中化农业MAP是顺应历史性变革的颠覆式创新,未来3~5年内,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500个MAP技术服务中心,打造1 500个示范农场或示范田,覆盖2万km2耕地,服务100万户种植者,带动农民增收超100亿元。

科技创造美好农业。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推广与普及,促进了小农户与企业的对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把分散的农户与现代农业接轨,构建命运共同体,将打破农业的低水平均衡,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猜你喜欢

农场农户土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场假期
我爱这土地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号农场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