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五行柔术渊源与技法体系研究
2019-03-04李晓阳
李晓阳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1925年夏,形意拳大家董秀生先生撰写成《少林五行柔术谱》一书。书中自序云:“清光绪辛丑(1901年),游艺燕京,获见李志英先生,始知有五行柔术,遂从而受业焉。考其术之源,系先生之祖,得自少林妙丹禅师者。而先生三世秘密,无传他人,故今世少人知耳。究其术之原义,可与阴阳五行之造化同体。虽云柔术,而其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乃上乘之技击也。
根据 《少林五行柔术谱》记载,乾隆年间,福建南少林因从事反清复明活动,遭到朝廷数次火焚。僧人大多难以幸免,只有深通五行柔术的妙丹禅师侥幸逃脱。行到直隶(今河北省)通州境内,有一位名叫李思元的人拜妙丹禅师为师。数年后,李思元又将此拳术传授给他的孙子李志英。李志英在山海关外颇负盛名,在天津开设镖局,广交天下武林豪杰。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山西太谷人董秀升慕名前往天津拜师学艺,南少林五行柔术便自此传入山西太原一带,并在清徐、晋祠、榆次、汾阳等地流传,影响很大。现在,南少林五行柔术仅仅在山西部分地区流传,习练者很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董秀升、李锦文、李桂昌、申秉廉、刘义、祁艾等。
2 南少林五行柔术传承代表人物
董俊,字秀升,生于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省太谷县董村人氏,家传医道,秀升先师自幼学诗攻文,聪颖过人,孩提时与其弟董杰(字子英)一同随父习武练艺,二十岁文武并进,随父远涉。离晋后,先从学于刘奇兰门人耿继善(字诚信)先生,继于1914年住天津“中华武士会”,求学于该会总教务李存义前辈。其间还往来于京、津和深县沧州等地,向刘奇兰前辈及张占魁、钱砚堂、姜容樵先生等先生学习,除形意拳外,还学习八卦掌、孙氏太极拳。
1918年董秀生先生返回家乡,又师从于宋虎臣先生,后又得孙禄堂先生的指点,获益非浅。在《少林五行柔术谱》第九章董秀生先生讲到:“近日深得斯道者,吾师爷宋约斋先生,吾师宋虎臣先生及吾友孙禄堂先生。”可见董师对孙先生技艺的敬慕与熟知。李桂昌、王辅仁等先生处均存有“董先生欢迎孙禄堂先生莅晋和欢送宋虎臣先生由大同过并回太谷”的合影照片多帧。
此后,董秀生先生又向刘文华(字殿琛)先生。刘文华,刘奇兰之次子先生受太原国民师范学校之聘,继李彬堂(李存义之子),王俊臣(曾在京击败过俄人力士)之后赴并任教。刘尽得家传,功深技精,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国术教员,天津“中华武士会”及京师“尚武学社”总教习,执弟子礼,虚心求教,术业益精。由是观之,董秀生先生酷嗜技艺,虚心治学,博采各家,逐于1934年编成《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法精义》上下两册,由范华印刷厂印刷,晋新书局发行,是迄今我省出版的唯一形意拳专著。
董秀生先生文武全才,捧观其遗留的手稿,书法挺秀,文章隽永,博学多才可见一斑。查山西国术促进会于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间编印的《山西国术体育旬刊》,每见载有董先生撰文,除介绍形意拳、南少林柔术的拳理拳法外,还介绍公立拳、罗汉拳、十诀剑、八方刀、断门刀、五趟白猿棍、六合枪、虎头钩等套路的动作和技法。
李桂昌先生生于1913年,山西省榆次县人氏,是一代宗师董秀升先师的正宗传人;1949被聘太原三晋中学任武术教师。1958——1959年任山西省武术集训队教练,之后在太原市体委少体校及杏花岭体育场从事武术辅导和裁判工作,在他80高龄时,曾三次前往形意拳发源地山西永济尊村,姬龙峰鼻祖的故乡进行考察,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料。为今后发展形意拳传播起了到重要作用。1996永济形意拳协会赠送李贵昌先生挂匾一块。题为“献宝归宗,功德千秋”。先后曾任: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太原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太原市太极拳推手协会会长,山东济南形意拳研究会顾问,并被北美唐手道协会聘为特邀教练顾问。1995年5月被收入《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并授予证书,1997年10月被收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1999年一月被收入《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一卷,并授予荣誉证书。
李桂昌先生自幼酷爱武术,于1932年由张安泰介绍拜董秀升先师为师,成为董先师之入室弟子,从此开始了他的武术生涯,入室后精心习拳,潜心练功,深得董师之器重于教诲,尽得先师之真髓。解放后曾调任太原市体委贡职,曾任太原市武协副主席、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太原市太极推手协会发起人、太原市太极拳推手协会副会长、老年协会委员及山西天龙武术馆馆长等职。并常年在太原市体委举办各种武术培训活动。在他七十多年的练功及授拳研修过程中,先生不仅完全继承了南少林五行和形意拳的精义,而且经多年授拳精研,深得意拳之真谛,并毕生精心研修,终成当代形意拳之代表人物。
李桂昌先生为人善良,处事忠厚,性情耿直,豪爽有节,富贵不淫,贫穷不移,授拳敬业。他以毕生精力修炼形意拳及南少林武功。他治学严谨,技艺精湛,行功势正招圆,体用兼备,技击尤精,“五功”日不间断,一丝不苟,实非常人可比;其相手击人,奥窍异常,贯用方法,不在力使,最得心应手的是:蛇缠手,铁扫帚,贴门闩,上别下挂等技法。动在两手连环,意在肘,膝沾裹,窍在上下左右十字找劲。先生在古稀之年时,每于人交手,如玩不倒翁,令人惊叹神随。他常说:“少林五行与形意拳理通法同,互为参贯,相得益彰”。他善于博采众长、精研拳理,拳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他善化善发,出手绵软、柔中寓刚,轻灵机敏、虚实分明。听之致细、动之致微、行之致长、发之致骠。凡身受者未觉其动早已腾空跌出、真令人惊叹折服。
3 南少林五行柔术的基本机理和技术体系
3.1 南少林五行柔术的基本机理
《五行柔术拳谱》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内五行体也,外五行用也”。《拳谱》讲述了少林五行拳名的来由,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论述:第一层次讲述人体的构成,讲述了人体阴阳,五行、五脏的关系,从传统文化哲学和中医学的角度讲述人体的构成;第二层次讲述少林五行拳名称形成的理由:传统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密不可分,中医可以运用五行生克之术医治伤病,五行柔术也可用五行原理强身健体,这也是南少林五行柔术命名的由来。
少林五行柔术运动理论基础,是对《岳武穆九要》“五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内家拳修炼的核心是“气”,气的生成在脏腑,运行在人体筋骨、皮毛、血脉之中,这是作者和《岳武穆九要》的共识。作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国哲学观念,结合中医学理论解析人体,为少林五行柔术建立了基础理论。
3.2 南少林五行柔术的技术体系
形意拳大师李桂昌先生精通南少林五行底功,他认为,南少林五行柔术功法的练习要义主要有:调息、摇动、站桩、运使、习五行式;少林柔术的核心是五掌(托、推、云、撵、摩)、五形(龙、虎、豹、蛇、鹤)、五功(卧牛功,麻辫功、木球功、木板功、吊袋功)、五趟对拳以及一套妙丹禅师所传五行柔术全功势法(现流传为四十二种基本动作)。
3.2.1 少林柔术五掌
《拳谱》述:五行势者(五掌),即搨手(属金),推手(属木),云手(属水),辇手(属火),摩手(属土)。余师云,搨掌如搨山,推掌如托天,云手如拨云见日,辇手辇一千,摩圈去当水,如是而后,或前推,或后推;或左右推,或上下推,至练到精熟功夫圆满时,则周身之筋脉灵活,骨肉紧实,血气之行动,可以随呼吸以为贯注。此五掌之大意也。练习要求以呼吸贯注血气、筋脉、骨肉。以意带动气,从丹田到腋下,腋下到指尖,到劲力的“刚柔变化,动静虚实;以及身法、步法、手足法、进退趋避诸法”。
3.2.2 少林柔术五形
《拳谱》述:五形者,即龙形、虎形、豹形、蛇形、鹤形,与形意十二形拳有异曲同工之效。董秀生先生说:“学者能于前气功五行诸势习演精纯,然后以己之能,再生格物之性,则庶几其可得也。大学云:“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南少林五行拳是恢复神气的运动,少林五行拳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方式,而且是于儒道佛相同的,具有实学价值的一门拳学。
3.2.3 少林五行柔术五功
南少林五行柔术五功(卧牛功、麻辫功、木球功、木板功、吊袋功)是董秀生先生门内流传的器械辅助练法。以南少林柔术的练习原则为基础,配合特殊器械,练习“听、化、发、拿”等劲力,以达到“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的理想境界。南少林五行柔术传承人李国瑞老人介绍说,麻辫功是用好麻二斤、碱面适量,放锅内把水煮开,将麻煮透,凉干拣出硬皮,拧成二尺长上粗下细类似发辫挂在高处,用各桩站好两手轮番捋,主要练习指力和腕关节的灵活。而木板功用长五六尺,宽五六寸,厚五分的榆树木板一块,活靠墙壁,用托掌托使木板震动,练久加厚木板,主要练习抖劲。木球功是用直径1尺左右的木球一个,放在桌子上用手掌按压木球使木球随意滚动,不可脱手。再将木球抓贴墙壁,手臂随木球滚动,主要练粘劲。
3.2.4 南少林对练(五趟相手谱)
南少林五趟相手是“以柔制刚的”精华所在,窍在上下左右十字找劲,上别下挂,手脚连环。《拳谱》里讲:柔能斗硬最可夸,变化无穷总一家,妙处全凭能借力,当场着意莫轻拿。
其一
贴门拴,抹门扣手,肘下看锤,连环弩,上别下挂,青龙探爪,刘全敬瓜,提牛势,托掌,猿手,上别下挂,霸王送客。乙:抽梁换柱。甲:打虎势。乙:分手穿阳(1),上滚捶、甲:鹞子抓眉,上别下挂,金丝抹眉,玉女穿梭。乙:猛虎扑食。甲:十字迎门,转环手。(以上头趟合二十四手)
其二
甲:剪手,迎门探,顺步捶,草耳摘风。乙:分手穿阳,上滚捶。甲:白蛇寻穴。乙:转托草鞭,凤凰展翅。乙:转托草鞭。甲:撒手贴靠,转身泰山压顶。乙:斜门托膀,三转环手。甲:鹞子入林。乙:孤掌出拳。甲:金蝉脱壳,白蛇缠身。(以上二趟合十八手)
其三
乙:美女仙桃。甲:白蛇入洞。乙:拔树抱根。甲:天摘月。乙:攒靠行。甲:提牛换虎,上别下挂。乙:拔枝採蕊。甲:顺水行舟。乙:双採手,穿玉楼。甲:恶虎掏心。乙:斜插花。甲:顺手牵羊。乙:仙人踢洞。甲:太公钓鱼。乙:摩按。甲:怀中抱月。乙:白蛇入穴,上别下挂,通天冲。甲:分手穿,上滚捶,(以上三趟合廿手)
其四
甲:屈肘*採。乙:迎门转肘。甲:鹞子入林。乙:十字辇手。甲:拔草寻蛇,攒双推手。乙:双僚捶,钻心箭。甲:靠身托打。乙:冲天炮。甲:定南针。乙:退步栽捶。甲:穿肋。乙:靠膀穿肋。甲:取阴手。乙:猴抓面。甲:裹卦。乙:顺水急撑舟。甲:铁笤帚,上别下挂,攒十字草托打,掉把。乙:羊挂里,左右掉把。(以上四趟合二十二手)
其五
乙:先双打掌。甲:抬拦别挂,青龙探爪,十字挑手。乙:顺水牵羊。甲:白蛇入穴,上别下挂,门冲天炮。乙:白马刨蹄。甲:撩阴捶。乙:*枕头。甲:搬拦捶。乙:挂。甲:提牛转环,十字托打。乙:左挂。甲:提牛转环,十字托打,上别下挂,单鞭。乙:恶虎掏心。甲:老封门,左右相膀,怀中抱月。甲:三相膀。乙:复用相膀。甲:十字推山势,滚捶,十字转环,挂打左右。乙:復左右转环,分手。(以上五趟合二十四手)
3.2.5 妙丹禅师所传五行柔术全功势法
妙丹禅师所传五行柔术全功势法(现流传42个主要动作)是提高身体协调、使得周身完整一气的重要手段,它采用的是单式反复演练的手段,旨以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为主,它的练习手段遵循:放松肌肉、拉长肢体、动作舒缓、连绵不绝、关节开放、骨节通灵、气息鼓荡、周身若一的特点,对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揉膝一百八。二、搓掌。三、五火炊天。四、左右伏山势。五、霸王奏动弦。六、轻起霸王举鼎。七、背落下中盘杀迎势。八、手肘上双手提掌。九、怀中抱月。十、父子分家。十一、提牛势。十二、鹰抓力五把。十三、打独心捶。十四、冲分四面阴阳。十五、摱掌四面阴阳。十六、创掌。十七、外一太仪。十八、撵掌。十九、左右父子分家。二十、提牛势。二一、二郎担山。二二、堵门势。二三、鹞子攒天势。二四、老*把门封。
(上番完毕)二五、二郎担山势。二六、撮臂左右。二七、两臂撮太极。二八、分手揣摩。二九、两手把臂摇。三十、两手固身摇。三一、着肩势摇。三二、左右着肩势。三三、左右卷臂势。三四、着肩势。三五、双手上中盘。三六、垫肘。三七、捲吞势。三八、双手撩掌勇龙势。三九、父子分家。四十、捉牛势。四一、提海势。四三、凤凰单展翅。四四、臂柔刚进。四五、双拳五下。四六、左手抱根,右手揉膝交换。四七、五指对口。四八、朝天一炷香。四九、右腿反回,令坐膝下钩。五十、足弓立。五一、盖腿慑惴外壮。五二、白鹤亮翅,左右腿 横练。五三、捲押胸五段。五四、金坐五心朝天。五五、合手撮堂。五六、乾洗脸。五七、去目之火。五八、双手刺耳去火。五九、左右鸣大鼓二十四度闻。六十、闭目沉心坐,握固静思神。六一、轮睛三十六。六二、撮*长精神,左三遭,右三遭。六三、静心静手。六四、七十二地,五足相合。六五、金座胸押捲。六六、撮拳去心摩。六七、胯代童子来拜。六八、鼻向心,口向心,心中转念阿弥陀佛。六九、捉掌去入寸,左右一般名。七十、见愿望外打,合手必回坐。七一、两旁撮太极,两手必揣摩。七二、两手抱臂摇。七三、两手着肩固身摇。七四、两手抿目把脸。七五、两手吃动抱手合。七六、被后将手来捉。七七、反臂又把对身摩,摩背一百把,腰里有劲多。七八、两手去抿目。七九、洗脸乾撮掌。八十、闭目沉心坐,握固精神多。八一、叩齿三十六,灵魂在身合。八二、两手去抿目。八三、洗脸精神多。八四、左右三交退。八五、白鹤亮翅多。
佛师功练已,老少亦不错;有人解开功之式,必然成仙得道佛。滞为愿,迟为冷,不速不迟才为功。
4 南少林五行柔术传承谱系
表1 南少林五行柔术传承谱
5 结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010年,经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论证,南少林五行柔术对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传承较少,处于断层和失传的边缘,急需保护。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赞春先生评价《少林五行柔术谱》:“太谷董君秀升,精研医学,又究极武术,辩其优劣,是将与医术之处身、处世一以贯之”,南少林五行柔术是一个传承有序、拳理明晰、医武同源、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拳种,挖掘和整理南少林五行柔术,对于山西形意拳的发展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