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跆拳道教育新思路
2019-11-25王伯余
王伯余 孙 宇
1.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已然成为当代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终身学习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在终身教育看来,教育是人在各阶段中所受教育、培训、学习之和。它将教育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学习过程,贯穿于人的整个人生阶段,具有终身性;
另外,终身教育的对象是针对所有人而言的,无论男女老幼任何人均可以成为被教育者,具有全民性。终身教育还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在一切时间一切地点,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体育的思想也得到发展。跆拳道作为一种世界性体育运动,绵延久远,一直以言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传承至今,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形式。现今,跆拳道教育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深为中小学生所喜爱,但是在大学中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1 跆拳道教育的特点
跆拳道运动源自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它不但是朝鲜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深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影响,比如跆拳道精神中注重的“礼义廉耻”就是源自《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跆拳道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和技击价值,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教育价值。
1.1 跆拳道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
跆拳道是以武道作为其教育方式,讲究“拳打千遍,其义自现”,“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意思是习武者必须长期坚持,习练不辍才能领会其中要义,才能乐在其中。另外,跆拳道讲究“终极一生,体悟其中”,也是其一贯的核心思想。
1.2 跆拳道教育具有全民性特点
跆拳道作为世界性体育项目已经在全球广泛传播,无论中外,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社会阶层都有习练。跆拳道两大全球性组织,世界跆拳道联盟(WTF)现在已有190多个会员国,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已有140多个会员国,仅中国跆拳道协会在册会员已逾百万,可见跆拳道的全民参与性较高。
1.3 跆拳道教育具有灵活性特点
跆拳道属于徒手格斗项目,对场地和时间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习练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时间地点进行习练。
2 高校跆拳道教育的开展现状
据了解,目前普通高校跆拳道教育主要以公共体育课和学生社团两种方式开展。其中公共体育课程中的跆拳道课是跆拳道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跆拳道协会作为学生社团组织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两者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跆拳道教师缺失终身教育理念
其一,作为通识教育的公共跆拳道课,班级授课、人数较多、学生良莠不齐,很少有教师以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多数老师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觉得跆拳道高不可及,也使得功底好的学生觉得基础教学太小儿科,出现厌烦情绪。
其二,跆拳道教师对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习惯于照本宣科,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模式化地完成考试,一旦考试结束就会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抛之脑后,这就背离了终身教育的宗旨。
2.2 大学跆拳道课程设置尚需完善
现今,终身教育思想广为传播,终身体育也逐渐为人所知晓。然而,高校公共体育课虽然在不断推进课改,但是在传统思维模式的惯性下,我们了解到的是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多创新和改革。
高校的跆拳道课作为公共体育课程,由于体育教学大纲未将其列入基础必修课,因此以基本上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存在,也是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课程。由于资源有限,所招收的学生数目有限,以先选为主,人满截止,并没有经过考核选拔,导致部分热爱跆拳道的学生不能如愿选择,打击了其积极性,有的甚至被调剂成自己不擅长的项目,增加了其学习的负担。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凭一时兴趣盲目选择,但是由于身体条件,特别是柔韧性的限制,出现了学习困难,使得教学效果下降。
总之,高校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压制了学生跆拳道学习的主动性也降低了跆拳道课教学的质量。
2.3 高校跆拳道社团组织松散
作为校团委主管的跆拳道社团是学生完全凭兴趣参加的自发性群团组织,由于缺少严格指导与控制,学生学习随意性更强,能够坚持长期训练的更是学生寥寥无几,根本无法贯彻终身学习教育理念。
3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跆拳道教育的发展对策
3.1 始终贯穿终身教育思想,完善跆拳道教学体系
大学体育是终身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校的跆拳道教学也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3.1.1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跆拳道课程改革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负责人与学科带头人应该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跆拳道课程改革的创新之路,通过全面提高跆拳道教师的思想素质与专业水平来进一步深化跆拳道教学革新,促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而不是使学生随着跆拳道课程的结束而结束。
所以,高校的跆拳道课应该从仅仅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向引导学生形成终身锻炼思想转变。不再以学生所学习的技术动作的多少为标准,而以培养学生对于跆拳道的真正爱好为目标。例如,跆拳道课教学中,在讲解品势(套路)时,将其进行分解,一招一式经行格斗训练,真正理解品势中每个动作攻防含义,提高学生对于该项目的熟悉度,从而使他们在课程结束以后,还能保持热情,长久地坚持跆拳道运动。
3.1.2 完善跆拳道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乐在其中,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所以考核评价必须要改革。比如期终考核,不再是以能否完成整套动作为唯一标准,可以分为跆拳道历史文化、跆拳道品势(套路)、条件实战等几个部分综合考查,使学生能说会练也能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一技傍身。这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不仅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跆拳道课程,也能使其在课后积极地参加该项活动,从而在无意识中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3.1.3 对跆拳道课程进行多元化的分割设置
高校跆拳道课程的开设也应该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基础的跆拳道课程到进阶的跆拳道课程进行多元化的分割设置,使学生能自主选择与其特长以及兴趣相契合的不同阶段课程,从而真正使学生喜好并参与到跆拳道课程的学习之中,进而实现终身教育的全民性。
3.2 加强学生社团引导,促进终身跆拳道教育
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跆拳道协会,参加者多为对跆拳道具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社团主管单位需要经常与其指导教师以及协会成员进行交流沟通,用终身教育理念去指导学生训练与活动,使其认识到跆拳道学习不仅仅是一时之快,应该成为其伴随其终身的一种体育运动。
4 结 语
以公共体育选项课程为主要存在的高校跆拳道教育,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始终贯穿终身教育理念,以实现跆拳道教育的终身性、全民性与灵活性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来设计课程,并严格按照课程设计狠抓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目的。
另外,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跆拳道社团的引导,以实现其应有的对终身跆拳道教育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