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对新时代凝聚中国力量的启示研究
2019-03-03曲培栋
曲培栋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五四运动都有相当的价值,本文的五四运动不单单是1919年的五四事件,而是指1915年到1921年的广义上的五四运动。二十一条及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激发起中国民众高涨的爱国和反列强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人掀起了一场反日活动和一个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试图通过思想和社会改革建设一个新中国。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回答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本文主要是从思想大解放、重视青年和推进现代化等维度来探究五四运动对新时代凝聚中国力量的启示。
一、思想大解放为凝聚中国力量注入了活力
(一)解放思想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思想活力
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求亡图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力求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思想僵化,其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从思想层面动摇封建专制制度;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改革者开启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征程,社会主义思潮进入知识分子和广大工人群众视野中。同时,这一时期的思想大解放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表现在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商人和城市工人组织活动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没有解放思想,中国人就不可能在民族危亡时力挽狂澜,审时度势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开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使我国的经济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带领全国人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为了促进思想的解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来凝聚力量,万变不离其宗,抓好最大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更多的理论成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带领人民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与时俱进为凝聚中国力量带来理论创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思想上的解放,更离不开理论上的创新。五四运动的文学和思想骚动是在二十一条事件后不久,中国政局日益沉重的时期发生的。刚刚成立不久的民国一方面外受国辱,另一方面又受到来自国内旧军阀、旧官僚的威胁。在这种动乱之中,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翘盼着挽救民族危亡的良策。就在此时,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从国外回国,带来了新的思想。陈独秀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一个根本性改革运动的开始。这个运动由于蔡元培1916年从法国回国并随后着手重建北大的活动而得到加强。1917年夏季,胡适也从美国回国,加入了这些新知识分子领导人的行列。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虽怀有重估旧传统、促进新学的共同意愿,但他们追求不同的西方思想,譬如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在苏联做出对抗西方的榜样,助长民族主义情绪时,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思想发生了更大的影响。可以说,五四运动在理论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思想。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应对新的挑战,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贫富差距加剧、社会局部不稳定、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不处理好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在回答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掌握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时代特点。这一新思想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涵盖面广,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针政策。习总书记在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提炼出来。四个伟大是辩证统一的,新时代要进行的伟大斗争,是要敢于自我革命、破除重重藩篱的斗争,是要突破遏制、补齐各项短板的斗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迎接风险挑战、进行创新创造的斗争,是助推中国各个方面崛起的巨大推动力量;在“四个伟大”中,伟大工程是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它回答的是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提供什么样的政治保障的问题。只有把我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政党,才能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实力量。在这四个伟大的指引下,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重视青年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了人才智慧
(一)凝聚中国力量离不开青年的智慧
国内爱国者的民族屈辱感和海外留学生的改革热情是促成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们也正如他们在自己的出版物中反复表明的那样,担负起自身的政治使命。五四运动使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意识到有必要彻底改革中国传统文明,不但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对中国的哲学、伦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理论等也要彻底重新审查并模仿西方同类的东西,所提倡的不是部分革新,而是彻底推翻陈腐的旧传统。俄国十月革命后,青年对西方的效仿从自由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从1919年秋季起,青年们成立了许多政治性或半政治性的组织,这些青年人中有一些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1939年5月初,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年,毛泽东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五四运动》的文章“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体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同时,习近平还突出强调青年的国际作用。青年是国际社会中的活跃群体,他们善于结交新朋友,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是国家间友好交流的使者。一方面,青年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传播中,青年是使各国民众准确客观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讲述中国故事应该首要坚持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价值,青年应不断推动故事内容与故事形式的与时俱进,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交锋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另一方面,青年也是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重要力量。我国强调兼收并蓄的文化态度,努力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内容以充实自身。留学生们应坚持以差异体现认同,以认同肯定差异,在坚守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文明的交流合作。
(二)青年享有凝聚中国力量的成果
当代中国从文学到经济、政治这些不同领域的领导者,大多数在五四运动时期受过教育和锻炼,甚至部分是通过参加这个运动而开始其事业生涯的,这种经历仍然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理。虽然某些保守分子把中国后来出现的灾难归罪于这场运动,但当时的年轻一代几乎都认为五四给于他们的恩惠是深厚的。随着旧政治结构和农业经济迅速解体和新的本国工商业的兴起,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体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新的联盟兴起,青年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思想、制度以及地主和官僚的利益举起了义旗,在这种社会变革中,青年的思想改变是最显著的。由于五四运动的结果,普及教育得以扩大,文艺形式逐渐丰富, 新闻出版界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进程也发生显著改变,这都为当时青年人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历史事实表明,青年的成长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相互促进和依赖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青年也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成熟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社会活力。分配方式上,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使“蛋糕”的分配更加公平,更好地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政治领域,我国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党情、符合时代潮流、顺应民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文化领域,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民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在生态文明领域,努力使人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为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都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三、推进现代化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了目标动力
(一)实现现代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目标
五四时期的改革者提倡中国在所有重要的领域,包括从文学、哲学、伦理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西方化和现代化。他们从批判旧传统和以西方文明重估中国人过去的态度和实践开始,认为西方文明的本质是民主和科学。因此,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是抛弃旧传统和创造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明以挽救中国。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表现在:首先,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和列强的入侵,因而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我国现代化的阻碍,使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其次,早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就处于萌芽启动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在不断探索着我国的现代化道路。而五四运动使中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即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资本主义现代化。最后,五四运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核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准备和阶级基础,是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力量。
从1840年中国现代化的艰辛起步到1949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再到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从毛泽东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到邓小平的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布局达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目标再到新时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我国自始至终将实现现代化作为发展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从主客体关系看,我国在继续强调物质现代化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人的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战略部署,共享发展理念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激发了内在动力。新时代人的现代化是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伟大梦想精神为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提供了精神动力,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人的科学文化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人的身体健康素质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实现人的文化素养的发展创作了丰富的文化产品,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人的劳动素质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新时代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进而使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朝着人的现代化稳步迈进。
(二)在凝聚中国力量的实践中狠抓现代化落实
五四运动实际是思想运动和社会政治运动的结合,它企图通过中国的现代化以实现民族的独立、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公正。本质上,它是一场广义上的思想革命,之所以说它是思想革命,是因为它是以思想的变革为前提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可见在五四运动时期,是通过思想革命这一实践来落实现代化的。新时代,从国际大局看,中国的现代化追求的是合作共赢,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也涉及到国防建设等,从追求政治互信、经济互利互助共同发展、文化求同存异共同繁荣,到军队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国际力量等。从国内大局看,中国的现代化追求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性,从内政、国防、外交到治党、治国、治军,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到生态的五位一体,从一人到一家到一国、从一国到一世界建设发展。因此新时代要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继续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为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创造思想前提;其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生成不竭动力;再次,注重调整社会政治关系,为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营造良好环境;最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为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