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2019-03-03初展
初 展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 301700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约有70%为非小细胞肺癌。近些年来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由于该病发生较为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无法取得理想的疗效[1]。WHO指出,预计到2020年,肺癌新发患者例数将达到150万,且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为癌症中的首位[2]。手术、放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多数患者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主要是采用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但是放化疗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1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在我国癌症死亡率中位居首位,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新型靶向药物的推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在基层推广中受到了限制[3]。而放化疗仅限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对于部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无法忍受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肿瘤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WHO认为肿瘤是一种可控性疾病,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4]。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针灸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身体内部的调节机制,促使阴阳平衡,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肺癌是指出现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灶位置可以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根据肺癌的生物特点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约有70%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5]。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通过直接扩散、淋巴结转移和血管转移等方式进行转移,其对放化疗的敏感度较低,恶化程度较高,在癌症出现初期也可能出现远端转移的现象。但是该病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没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导致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6]。
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治疗方法的选取与疾病进展、周围浸润以及远端转移等方面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治疗方法对身体的损伤、毒副作用以及患者实际情况等方面。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肺癌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案,此外近些年来研究较多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生物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7]。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临床医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流趋势。
2 中医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学中没有肺癌这一病名,根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可以归属于“肺积”“肺痈”“咳嗽”“咯血”等范畴。癌症是指恶性肿瘤,主要为块状结构,中医主要以“积”“瘕”来命名。《素问》中指出“肺咳、喘息、咳血而面浮气逆”,《难经·五十六难》认为“肺积息贲于右肋之下,久不已,而喘咳、发肺痈”[8]。根据上述文献,肺癌常见症状咳嗽、肿块、咯血、气促等症状都有表述。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不耐寒热。中医学者认为气虚是导致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黄帝内经》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门补要》中认为“表邪固于肺,失于宣散,火毒上熏,烁腐肺叶”。肺癌病机在肺,气血阴虚、化热积毒,逐渐形成肿块;肺气淤积,宣降失司,气血不畅而致血淤,阻塞经脉,津液不利、壅结为痰,痰气淤阻于肺,久而久之形成了肿瘤[9]。中医药治疗肿瘤虽然成为近些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研究思维都比较固定,都是采用中成药、针刺或是汤剂,这使得临床疗效受到限制。中医理论中使用的方法较多,包括口服汤药、灌肠、外敷、针灸、气功以及食料等方法,与现代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10]。
古代中医理论中常使用针刺疗法治疗局部肿块,能够调整患者自身的生理机能,达到消积解郁之效[11]。《针灸大成》中记录了许多针刺治疗局部肿块的案例,例如“吏部观政李邃麓公,胃旁一痞块如覆杯……详取块中,用以盘针之法,更灸食仓、中肮穴而愈”;《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上管伏梁气状如覆杯,针入八分,得气,先补而后泻之”。古人常用针刺穴道来调理经脉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12]。中医学认为五脏为人体的中心,经络系统是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联合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环节,并且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经络学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理论,也是针灸治疗的重要基础[13]。经络是一个特殊的系统,针灸通过对穴位的物理性刺激以及经络传导作用来调理机体的气血,从而遵循经络循行的原则治疗近远部位的疾病[14]。现代研究认为,穴位与周围神经、血管、淋巴管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穴位能够产生特殊的感觉,穴位在接受机械刺激之后,会向中枢神经进行传导,从而起到局部和全身的应答反应[15]。
目前临床医学对于针灸治疗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以及缓解癌性疼痛这几方面。笔者在下面主要对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抑制肿瘤生长:有研究指出,针灸对于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学者通过穴位电针治疗肺癌,1次/d或间隔1d,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间隔3~5d,治疗2~3周,肿瘤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62%[16]。目前临床中有学者借助多元毫米波循经传导肿瘤辅助治疗仪,通过辨证取穴,利用经络的循经传导效果,将毫米波能量传导到肿瘤上,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2)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许多学者非常关注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学者利用温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时通过辨证取穴,结果表明温针结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调节体内白细胞介素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对于避免肿瘤进一步生长具有积极作用[17]。(3)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放化疗是晚期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但是放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毒副作用,例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等问题,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患者由于无法忍受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无法继续治疗。有许多研究指出,针灸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放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18]。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化疗药物造成的胃黏膜功能受损,从而降低胃腺体分泌水平,保护胃黏膜;同时能够通过抑制胃逆行蠕动性收缩,从而能够抑制括约肌松弛,同时能够降低胃肠对于化学药物的敏感度,从而起到减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放化疗对于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杀伤性,但其不具备较高的选择特异性,对于骨髓造血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而针灸对这一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针灸能够提高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与活性,从而促进骨髓细胞的分泌与增殖,避免由于化疗药物造成的骨髓抑制。(4)缓解癌性疼痛:有30%~50%的癌症患者伴随癌性疼痛[19]。针灸在癌性疼痛的缓解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与一般的止痛药物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无成瘾的优势。有学者认为通过针刺穴位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无副作用且见效速度快,能够代替止痛药物,同时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20]。针灸能够通过刺激人体β-内咖肽的分泌,从而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从而起到缓解癌症疼痛的效果。
中医针灸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主要集中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以及缓解癌性疼痛这几方面,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