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问题链设计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 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It’s time to watch a cartoon.” 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2019-03-03赵文娟课例江波
文 / 赵文娟 课例 / 江波
背景介绍及前言导论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英语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外语学习来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提高语言技能只是学习外语的结果之一,发展认知能力和深刻理解现实世界才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应该“学以致知”。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都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亦进一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程晓堂、岳颖,20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以来,英语听说教学发生了较大变革,但课堂教学仍然是切实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关键。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词汇、句式和语法的讲授,而应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与阐释,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作为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应包含科学的活动设计,从而稳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而作为引发学生思考的“触发器”,问题链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和重要的方式。它由环环相扣的问题以及问题情境组合而成,以问题为纽带,激发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文本的逻辑关联,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问题链中的问题设计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并体会思维的深化和升华。因此,以问题链融入并引领英语课堂的教学应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实践
本节课为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八年级下册Module 5 “Cartoons” Unit 1 “It’s time to watch a cartoon.” 的一节听说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由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和Post-listening三个环节组成,在不同环节中使用相应的听力策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在听前环节中展示“设计自己的卡通人物”这一具体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在听中环节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和结构知识,为输出任务作铺垫;在听后环节中,引导学生回应主题,设计卡通人物,旨在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培养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1. 文本分析
[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本课的话题——卡通,是孩子们非常喜爱和熟悉的。文本的主要内容由两段听力材料组成,一段是Betty和Tony的对话,另一段是Tony和Daming的对话。两段对话都围绕卡通和卡通人物展开。在Betty和Tony的对话中,两个人主要谈论各自喜欢Superman和Tom and Jerry两部卡通片的原因;Tony和Daming则是在完成作业后讨论观看卡通片的事情,但两人意见不一致,由此展开了一番讨论。在讨论中,Daming认为Superman强壮勇敢,能在空中飞行并与坏人作战。Tony则认为Spiderman虽然不能飞行,但是能够飞檐走壁,看起来很酷。最终两人无法达成一致,于是Daming提议观看Tom and Jerry这部有趣的卡通片。
[Why]写作意图
两段听力材料都是围绕对卡通片的介绍和对卡通人物的描述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并理解卡通片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
对话主要涉及三部卡通片:Super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对话谈到了卡通片的特点以及卡通人物所做的事情,并表达了卡通人物在说话者心目中的地位。
对话中主要使用一般现在时介绍卡通片和卡通人物,包含一些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词语,如 strong、f i ght、brave、climb、hero、lesson等。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由听力工作坊代表受邀前往山东聊城进行听说课授课的。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阳谷县中学八年级学生,学生整体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对卡通话题感兴趣,愿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口语表达能力差别比较明显。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如何用一般现在时描述经常做的事情,具备语言输出的基本能力。但是,部分学生欠缺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提取(找出)Super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三部卡通片的特点以及卡通人物的行为特征,梳理、概括并介绍卡通片和卡通人物的组织结构图;
(2)口 头 介 绍Super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三部卡通片以及卡通人物;
(3)设计自己的卡通人物。
4. 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组成,在三个环节中进行了问题链的设计,采用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设计原则。这样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获取文本的表层信息,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1)活动1:任务驱动,导入主题
教师出示了本节课的终极任务:《21世纪英文报》发起的“我的卡通”创意比赛。
[设计意图]
教师在本节课的起始阶段就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用动机策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作心理铺垫。这既是问题链的起点,也是此后所有问题设计聚焦的核心。
(2)活动2:激活背景,提取要素
教师设计猜图游戏,激活学生关于卡通片的背景信息。
Question: What cartoon is in the picture?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卡 通 图 片:Superman、Bat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猜图游戏应用听前情感策略中的兴趣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该话题的学习热情。联想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激活与该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三张卡通图片中的Super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为听说文本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3)活动3:听力活动,提取要素
① 听Betty和Tony之间的对话并回答问题,分享问题的答案。
Questions:
a. What is Betty’s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
b. Why does she like it?
c. Why do they both like Tom and Jerry?
[设计意图]
该段对话是Betty和Tony之间关于卡通人物的讨论。教师为本段对话设计了三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注意到exciting、brave、handsome、funny、smart、cute等与主题相关的词汇,为本节课的最终输出任务作语言知识的铺垫。
② 听Daming和Tony之间的对话,梳理文本的结构。
Questions:
a. How many cartoons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b. What are they?
c. Do the speakers agree with each other at fi rst?
d. What does Daming want to watch? How about Tony?
e. Which cartoon do they watch at last?
[设计意图]
该对话是Daming和Tony由最喜欢的卡通片展开的对话。基于本段对话的内容,教师设计的问题分别引导学生捕捉卡通片的人物介绍、主人公之间产生分歧及最终达成一致的三个细节信息。问题的设计关注了听力文本的结构,为复述文本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缓解焦虑、调节情绪。
③ 听Daming和Tony之间的对话,并获取卡通片和卡通人物的细节信息。
Questions:
a. What kind of cartoon is Superman/ Spiderman / Tom and Jerry?
b. What is Superman / Spiderman /Tom / Jerry like?
c. What can he / it do?
d. What does Daming / Tony think of these cartoons and cartoon characters?
[设计意图]
笔者在听力活动后设计了听对话回答问题的活动,实现了学生和文本的深度互动。该活动设计的答案为单句输出的形式,在活动层级上明显高于填写表格的活动。此外,教师在本活动中设计的四个问题,应用重组策略将对话中与三部卡通片和卡通人物(Super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相关的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梳理并概括卡通片和卡通人物的组织结构,发现需要学习的目标语言;本环节帮助学生构建文本中提到的卡通片和卡通人物的整体意象,并为后续的两个输出活动奠定语言和结构基础。
(4)活动4:小组合作,介绍卡通片和卡通人物
学生利用总结的组织结构图,介绍卡通片和卡通人物。
Questio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include when you introduce cartoons and cartoon characters?
[设计意图]
在该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卡通片和卡通人物的介绍,带领学生梳理出介绍卡通和卡通人物的相关问题:
① What kind of cartoon is…?
② What is the character like?
③ What can the character do?
④ What do they think of…?
本环节引导学生依据这四个问题对文本中的Superman、Spiderman、Tom and Jerry进行介绍,达到内化文本的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语言的逻辑性。(5)活动5:小组讨论分享,深度学习
学生就对话内容中有价值的点开展小组讨论。
Questions:
① Do you think the cartoon always has a lesson in it?
② Why or why not?
③ What are the lessons in Superman and Spiderman?
[设计意图]
该环节属于听后环节,要求学生围绕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讨论,带领学生思考卡通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深化文本主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本节课的输出任务奠定基础。(6)活动6:创意卡通,回应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自己的卡通人物。
Questions:
① What kind of cartoon is…?
② What is the character like…?
③ What can the character do?
④ What do they think of…?
⑤ What’s the lesson in your cartoon?
[设计意图]
本环节回应主题,与课堂最初的任务呼应,引导学生对卡通片和卡通人物进行深度探讨,加深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同时本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迁移至实际任务中并加以诠释,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还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点评
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江波老师执教了本课。江老师在教学定位和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力求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实现一些创新和突破。本节听说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问题导引,发展思维
《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英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提问,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用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并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继而进入语言实践和语言运用,为特定目的恰当地使用语句表达交际功能。教师要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并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发展其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可或缺。有了精心设计的问题链设计,师生才能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以问题作为桥梁,自然地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完成课堂交际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基于上述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录音材料,江老师在本课中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问题链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从整体理解对话大意到获取对话细节信息,在听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逐渐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本节课两段听力文本的教学都以教师的提问展开。首先,在听前环节中江老师设计了“What’s in the picture?”的猜图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在卡通话题方面的背景知识,同时将学生带入到本课要学习的卡通中。这样的导入设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作好积极的心理铺设,缓解对听力学习的焦虑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思考与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江老师在听中环节通过问题链的设计,螺旋上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第一段对话,老师让学生在播放听力后解答三个问题,主要目的是获取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信息以及和输出任务密切关联的语言支撑。在长对话的教学中,学生第一遍整体听录音,通过回答问题关注说话人讨论卡通话题时的文本结构,即说话人从一开始的意见分歧到最终达成共识,从而进一步思考文本内容。在第二遍听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聚焦在帮助学生获取梳理细节信息上,让学生将文本中三个卡通片以及卡通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行重组。教师以四个问题:“What kind of cartoon is…?” “What is the character like?” “What can the character do?”“What do they think of…?”作为引导,将文本中关于卡通片和卡通人物的相关信息梳理成组织结构图,帮助学生将零散碎片化的细节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此外,这四个问题也能服务于学生最终创作自己的卡通人物这个活动。
本课问题链的设计始终围绕“卡通人物设计”这一学习任务展开,巧妙地串联了思维层次分明的听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链的设计还为学生复述三个卡通片和卡通人物进行了语言知识和结构知识上的铺垫,让学生能更好地内化语言。在听前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探究性的思维活动。在听中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主要信息进行设问,将文本中零散的信息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通过总结结构图的方式组织相关信息,进行逻辑化处理。这样的深度学习能使得学生与说话人建立真实的联结,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探寻文本的深层内涵。在听后环节中,教师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带领学生从纯粹的文本理解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本加工和建构,为学生提供深入分析和拓展文本内涵的机会。
2. 任务驱动,建构语言
本节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卡通”话题,学生对该话题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也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但如何拓展话题内涵、实现该话题的迁移创新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难点。本节课的输出任务为“设计学生自己的卡通人物”,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本节听说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课堂的最初阶段就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最终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即设计自己的卡通人物,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指明方向。江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大任务展开。在本节课中,江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两段对话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获取完成该项任务必需的语言知识和结构知识,为学生更好地设计卡通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设计自然,引领价值
江老师从课堂起始时就出示最终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即学习目标。这样以终为始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后,江老师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为目的,以两段听力语篇为载体,将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成主题意义下螺旋上升式的问题链,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带领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言知识,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为最终的输出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探讨卡通意义方面,江老师带领学生从三个问题入手:“Do you think the cartoon always has a lesson in it?”“Why or why not?” “What are the lessons in Superman and Spiderman?”这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