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2D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2019-03-03徐英杰毛奇斌余居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炎性

钱 晨, 杨 丰, 徐英杰, 何 俊, 毛奇斌, 余居殿, 郑 植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普外科,上海 20180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50]

胃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的胃癌病例数约占全球的40%[1]。胃癌临床表现隐匿、不易早期诊断[2]。约75%的胃癌病人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3]。传统的姑息治疗效果差,开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4-5],是导致胃癌病人 5年总生存率较低(20%~30%)、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6]。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2D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临床广泛应用[7],但其自身固有缺陷,如无法判断解剖层次、缺乏深度感等,以致术中无效操作较多,手术时间延长。3D腹腔镜应运而生,可提供三维立体视野,有效克服2D腹腔镜的缺陷[8-9]。本研究通过分析450例胃癌病人接受3种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研究3D腹腔镜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450例胃癌病人。病人术前胃镜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未发生远处转移,无手术禁忌证,具备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指征。病人年龄不<20岁或>75岁,无腹腔或盆腔手术史,不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恶性肿瘤。本研究经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D腹腔镜组126例,男68例,女58例,平均年龄(58.1±7.3)(46~72)岁。2D 腹腔镜组 219例,男116 例,女 103 例,平均年龄(58.6±8.7)(45~76)岁。开腹组105例,男55例,女50例,平均年龄(57.0±7.9)(48~73)岁。三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病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直径、部位、临床分期和手术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 1)。

二、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术前12 h禁食、禁水。两个腹腔镜组病人取仰卧分腿位。均全身麻醉并气管插管,由相同手术组(同一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完成胃癌根治术。3D腹腔镜组采用OLYMPUS高清3D腹腔镜手术系统。2D腹腔镜组采用OLYMPUS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开腹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三组均行胃癌D2根治术。

三、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

(2)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3)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收集病人术前及术后3 d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室温静置10 min,3 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至-20℃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RP、IL-6以及TNF-α水平,相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采用Bio-Tek ELX800酶标仪进行检测。

(4)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肺部感染。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针对总体参数分析,采用双尾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

与开腹组相比,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3D腹腔镜组上述各项指标少于2D腹腔镜组(P<0.05)。三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术前三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开腹组3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仅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而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D腹腔镜组(7.9%)和2D腹腔镜组(8.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 (25.7%)(P<0.05)。但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 论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增加,胃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0]。手术切除是胃癌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关键。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易操作等优势,但其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切口愈合慢等缺点,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1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不断进步,腹部外科手术逐步采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快等优势[12],得到医师和病人的广泛认可和肯定[13]。胃癌根治术包括分离周围组织(肿瘤切缘应5 cm以上)、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及重建消化道等。其中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手术的关键[14-15],淋巴结清扫数是最客观的指标[16-17]。 腹腔镜手术切口虽小,但腹腔镜具有一定的放大功能,有利于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18]。目前,已有较多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19],或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差异[20-21]。有关3D腹腔镜、2D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差异,相关研究较少。

表2 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x±s)

表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

表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本研究显示,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均能达到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要求。此外,与开腹组相比,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腹腔镜手术超声刀解剖可准确分离并止血,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22],显示腹腔镜手术的明显优势。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短,且3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更短。这提示经过“手术学习曲线”,在腹腔镜熟练操作的前提下,3D腹腔镜组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23]。 Goh 等[24]最早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治疗胃癌根治术,取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本研究腹腔镜手术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表现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P<0.05)等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是反映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手术对组织损伤小等可能是重要原因。以上结果均提示,腹腔镜手术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李福广等[25]的研究也予以证实。本研究样本例数多,时间跨度大。对于近期病人,尚无进行远期疗效评估,后续将继续跟踪更新,分析对比三种胃癌根治术对病人长期疗效和复发率的影响。

手术是一种特殊创伤,可导致病人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与手术创伤大小关系紧密[26-27]。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IL-6是最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功能。三者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本研究显示,三组病人术前血清CRP、IL-6、TNF-α水平相似。但术后3 d,3D 腹腔镜组、2D 腹腔镜组血清 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表明机体对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小,对胃肠疾病病人术后免疫系统具有更积极的作用[28-29]。

综上所述,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炎性反应轻等优势,且3D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显著。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