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3-03侯建忠张颖超邓先兆郭伯敏樊友本
侯建忠, 张颖超, 邓先兆, 郭伯敏, 康 杰, 樊友本, 伍 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233)
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5%~90%,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绝大多数PTC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但部分PTC病人早期即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且后者转移与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2-3]。2012年《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4]建议,在确保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无损伤的前提下,对PTC病人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被穿行于其中的喉返神经分为前、后两层区域。清扫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 (lymph node posterior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可能导致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故初次手术是否常规行LN-prRLN清扫仍存在争议[5-7]。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24例PTC病人,探讨LN-prRLN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我科由同一治疗组医师行手术治疗的PTC病人2 210例,共424例纳入研究。包括:①初次行甲状腺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PTC或双侧PTC;②手术包括右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包含右侧LN-prRLN清扫;③有完整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成无LN-prRLN转移组(328例)和LN-prRLN转移组(96例)。
二、手术方式
根据术前穿刺、超声或CT检查,诊断或怀疑右侧或双侧PTC病人,行右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或双侧腺叶切除术。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诊断为右侧或双侧PTC。在保证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完整的情况下,行右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范围: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腺胸骨切迹,外侧界为颈动脉内侧缘,后界为椎前筋膜,包括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所有淋巴结及脂肪组织[4]。右侧中央区气管旁淋巴结以喉返神经为界,分为浅层(Ⅵa亚区)与深层(Ⅵb亚区,即LN-prRLN)两部分。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浅层淋巴结后,显露右侧喉返神经。沿右侧喉返神经仔细完整清扫LN-prRLN。LN-prRLN清扫范围:上界为甲状腺下动脉,内侧界为食管旁,下界为颈总动脉与气管食管沟交叉处,外侧界为颈总动脉内侧缘[8-9]。两个亚区淋巴结标本分别送病理检查。术前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或术前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行治疗性或预防性右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包括右侧Ⅱ、Ⅲ、Ⅳ及Ⅴb区淋巴结。
三、临床病理资料收集
收集病人的临床和手术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范围(甲状腺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收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肿瘤直径。右侧多灶癌取病灶最大径,双叶癌取右侧病灶最大径。病理检查资料还包括癌灶单双侧、癌灶数量、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肿瘤侵犯被膜、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等。此外,分别采集Ⅵa亚区与LN-prRLN亚区两部分淋巴结转移信息。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初次手术的PTC病人424例,其中女315例,男109例,平均年龄(43.35±12.76)岁。病灶位于右侧甲状腺317例,双侧甲状腺107例。单病灶281例,多病灶143例。行右侧甲状腺含峡部切除+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59例,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右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65例。89例病人行右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N-prRLN转移组96例(22.64%),无LN-prRLN转移组328例(72.36%)(见表1)。
二、LN-prRLN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P=0.251)、癌灶单双侧(P=0.313)、癌灶数量(P=0.104)、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4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P<0.001)、肿瘤直径(P<0.001)、被膜侵犯(P<0.001)、右侧Ⅵa 区淋巴结转移(P<0.001)、右颈侧区淋巴结清扫(P<0.001)、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被膜侵犯、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为LN-prRLN转移的相关因素。
因两组清扫右颈侧区淋巴结存在差异 (P<0.001),故不将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这个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年龄、肿瘤直径、被膜侵犯、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肿瘤直径≥1 cm(OR=2.668,95%CI: 1.476~4.823,P=0.001)、 被 膜 侵 犯 (OR=3.301,95%CI:1.848~5.898,P<0.001)、右侧Ⅵa 区淋巴结转移(OR=33.428,95%CI:11.685~95.627,P<0.001)为 PTC 病人LN-prR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讨 论
LN-prRLN位于右侧喉返神经后面深层、类似于倒三角形区域。上界为甲状腺下动脉,内侧界为食管旁,下界为颈总动脉与气管食管沟交叉处,外侧界为颈总动脉内侧缘[8-9]。研究显示,术前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检查颈部转移淋巴结具有极高的假阴性率,咽后、纵隔等中央区深部淋巴结更难评估[10-11]。因此,超声检查无法有效协助外科医师准确判断LN-prRLN是否转移。同时清扫LN-prRLN风险高,可能损伤甲状旁腺血供、喉返神经、食管分支神经而引起术后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因此常规预防性清扫LN-prRLN并未被所有外科医师接受[12]。LN-prRLN清扫不彻底,可能成为局部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7]。二次手术时,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13-14]。因此,发现有价值的LN-prRLN转移高危因素,对临床行LN-prRLN清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已有关于LN-prRLN转移的发生率。Kim等[15]研究发现,PTC 病人的 LN-prRLN 转移发生率仅为 5.8%(14/243)。 Liu 等[16]报道,145 例 PTC 病人中,发生LN-prRLN转移16例(11.0%)。回顾性研究发现,763例PTC病人LN-prRLN转移发生率达16.6%(127/763)[12]。 Pinyi等[17]研究表明,405 例行甲状腺切除+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病人,LN-prRLN转移率高达26.7%(108/405)。本研究发现,424例病人LN-prRLN转移发生率为22.64%(96/424),与 Pinyi等[17]报道的 LN-prRLN 转移率26.7%(108/405)相似。由此可见,LN-prRLN的清扫不容忽视。如LN-prRLN清扫不彻底,一旦复发,再次手术时手术难度增大,甚至根本无法彻底手术清除,使原本可根治的病人丧失根治的机会[18]。
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 cm、被膜侵犯、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为PTC病人LN-prR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2],将年龄以 45 岁为界分组,结果显示年龄不是LN-prR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与 Liu 等[16]研究结果相似。 Liu 等[16]研究发现,肿瘤直径≥1 cm,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与LN-prRLN转移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研究显示,LN-prRLN转移与右侧癌灶大小、被膜侵犯、右颈Ⅵa亚区及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均<0.05)[19]。 另外,Lee等[20]发现,LN-prRLN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直径>1 cm、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uo 等[21]研究发现,肿瘤大小、被膜侵犯、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LN-prRLN转移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因两组清扫右颈侧区淋巴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故未将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该因素与LN-prRLN转移的相关性,需后续进一步研究。根据本研究结果,如术前肿瘤直径≥1 cm,则PTC病人可能存在LN-prRLN转移。同时,PTC手术中若发现气管旁喉返神经浅层区域存在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则喉返神经后方深层区域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应高度重视LN-prRLN探查。由于LN-prRLN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右侧喉返神经后区域空间狭小、很难充分暴露,加之组织血运丰富、清扫过程易出血[16],因此,在显露与保护喉返神经上有更高的要求。有学者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浅层淋巴结后,术者可尝试用示指第一节指腹触诊探查喉返神经后方,如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即可游离右侧喉返神经,清扫 LN-prRLN[22]。 另外,在甲状腺手术淋巴结清扫时,可使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23]。已有报道,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有利于PT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显著提高cN0期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及阳性淋巴结清扫数[24]。也有学者认为,PTC病人颈淋巴结转移是其局部复发以致于需再次手术的最常见原因[14]。为降低PTC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减少再次手术和手术并发症发生,初次手术时有必要常规行全面彻底的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应包括 LN-prRLN[13-14]。
表1 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n(%)]
本研究为回顾性,纳入病例数偏少,手术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为本研究的不足。此外,本研究未对LN-prRLN清扫术后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笔者团队后续将进行多个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高结果准确性,并对LN-prRLN清扫术后相关并发症进一步讨论。
综上所述,LN-prRLN转移的发生率不容忽视。当PTC病人肿瘤直径≥1 cm、被膜侵犯、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时,更应注重LN-prRLN清扫的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