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主支洞交叉段围岩及二衬支护有限元分析
2019-03-02曹伟
曹伟
(水利部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某隧洞主支洞交叉段长40 m,主洞尺寸(宽度)8.4 m×10 m(高度),支洞尺寸(宽度)9.9 m×8.0 m(高度),洞型均为城门洞型,支洞穿透主洞一侧边墙,主洞在交叉口位置三面开口,主支洞夹角为83.751°,隧洞交叉口埋深123 m。主洞与支洞二次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均为50 cm,地下水深为105 m,隧洞岩石岩性为中-上石炭统凝灰岩与凝灰质砂岩,经过地质勘查,综合判定围岩类别为Ⅲ类。
1.2 模型建立
采用Abaqus建立主支洞交叉段三维有限元模型[1],从洞室开挖问题的解析来看,在5倍洞径范围内,其应力、位移即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度,为了节省计算成本,选取计算围岩计算区域取5倍洞径。岩石采用库仑-摩尔弹塑性模型,二衬混凝土采用弹性模型。网格单元均采用四面体单元[2],计算工况为主支洞交叉段完建期工况,设立地应力平衡分析与静力通用分析步[3],围岩开挖释放的应力由钢筋混凝土衬砌全部承担,不考虑一次支护的作用[4]。
1.3 荷载及材料参数
根据隧洞实际开挖情况,模型计入地应力,结构自重、外水压力。重力加速度g=9.81m/s2。计算参数见表1,2。
表1 主支洞交叉段钢筋混凝土衬砌参数
表2 主支洞交叉段围岩力学参数
2 计算分析
根据隧洞开挖受力特点,施加重力作用,进行地应力平衡计算,再利用Abaqus中的单元生死模拟隧洞开挖与二次衬砌过程,根据围岩初始地应力+开挖引起的应力释放,最终得到隧洞开挖后隧洞应力应变分布状态以及二次衬砌受力情况[5~6]。
2.1 隧洞应力与位移
图1 隧洞交叉段应力分布云图
图2 隧洞交叉段位移分布云图
图1 为隧洞开挖后隧洞围岩应力分布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支洞交叉段结构几何突变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交叉口位置应力较大,且大应力分布于边墙,底板中部;主洞与支洞越靠近交叉口,应力越大、越集中,交叉口对主洞与支洞交接侧边墙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对主洞另一侧边墙基本无影响;主洞与支洞顶拱交接处明显有结构突变导致应力应变重分布现象,且此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图2为隧洞开挖后隧洞围岩最大位移分布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支洞交叉段隧洞顶拱位移较大,特别是在交叉口位置顶拱位移明显大于隧洞一般位置,且此处大位移分布区域较大、分布线发生较大变化,这可能导致此区域岩石表层圈层发生错动,脱空等现象[7]。
隧洞交叉口应力分布形态、位移分布形态与主支洞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态复杂,这主要由交叉口的结构型式决定。交叉口为三面开口,主支洞为两面开口,三面开口支撑体系更少,敞开范围更大,所以导致交叉口一带围岩需要发生较大变形,进而应力应变重新分布,寻求支撑体系,最终达到新的平衡[8]。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与分析,认为主支洞交叉口与靠近交叉口的主洞与支洞段应力应变较大,为结构最不利位置,在开挖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支护应及时且加强。
2.2 交叉口二次衬砌应力与位移
图3 隧洞交叉口二次衬砌应力分布云图
图4 隧洞交叉口二次衬砌位移分布云图
图3 为隧洞交叉口二次衬砌剖面应力分布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交叉口顶拱边角应力较大,底板上层受拉明显。图4为隧洞交叉口二次衬砌剖面位移分布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交叉口顶拱位移较大,分布较广。从计算结果看,隧洞交叉口二次衬砌应力分布、位移分布与围岩应力分布、位移分布基本一致,这主要是因为二次衬砌紧随隧洞开挖过程,隧洞围岩变形作用覆盖于二次衬砌上。根据“新奥法”理论,如果交叉口二次衬砌及时,建议预留适当的围岩变形量,使围岩可控变形较为充分,形成较强拱圈[9];初期柔性支护应加强,且及时进行,控制围岩的不利变形和松弛,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
2.3 主洞、支洞二次衬砌应力与位移
从图5可以看出,靠近交叉口隧洞应力比远离交叉口隧洞应力较大,分布不均,形态复杂,且边墙与底板明显出现应力集中区;特别是靠近交叉口主洞出现应力不对称现象,开口侧边墙中部应力偏大,远离交叉口后主洞与支洞应力分布基本一致,应力分布形态较好,底板相对应力相对较大[10]。
图5 主洞、支洞二次衬砌应力分布云图
3 结论
(1)隧洞交叉段交叉口位置围岩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边墙、底板应力较大,且主洞与支洞越靠近交叉口应力越大、越集中;交叉口位置顶拱位移明显,梯度较大、分布区域大且分布较混乱,这可能导致此区域岩石表层圈层发生错动,脱空等现象。
(2)隧洞交叉口二次衬砌顶拱边角与底板受拉明显,顶拱位移较大,分布较广。建议此区域地板、边墙加强外层钢筋;加强顶拱初期柔性支护,刚性二次衬砌应根据围岩变形阶段与稳定情况,预留适当的围岩变形量,以便更大的发挥围岩自稳作用。
(3)隧洞交叉段只是在交叉口一定范围应力应变复杂,远离隧洞交叉口后隧洞应力应变分布形态回归常态,根据计算结果认为交叉口2倍洞径外,交叉口对主洞影响便很小。
(4)隧洞交叉口为三面开口,主支洞为两面开口,三面开口支撑体系少,开挖范围较大,结构型式复杂,开挖过程势必引起较大变形,进而应力应变重新分布,寻求新平衡支撑体系。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与分析,认为主支洞交叉口与靠近交叉口的主洞与支洞段应力应变较大,为结构最不利位置,在开挖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围岩差时,应制定专项开挖支护方案,且支护应及时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