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环节的管理策略
2019-03-02姚楠森曾立
姚楠森,曾立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设备科 (江西新余 338025)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新医改方案,对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1]。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是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性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当前受维修服务体系不完善、维修服务监管缺失以及维修服务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医疗设备维修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医疗设备故障隐患无法及时排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社会形象[2]。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强化对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环节的全面管理,构建高效的维修服务体系。
1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现状
1.1 医院的维修服务缺位
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要对设备类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分析医疗设备应用效果,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保证医疗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我国医疗机构的维修队伍建设滞后,甚至一些医院没有配备医疗设备保障工作人员,从而使得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服务处于缺位状态[3]。
1.2 医疗设备维修难度大
我国医院所使用的绝大部分大型医疗设备都是进口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属于高精尖设备,其技术被国际化公司垄断。在高价值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医院没有技术能力维修设备,尤其对于一些微电子化和高集成化医疗设备的维修束手无策,只能依赖厂商进行维修,而厂商的维修技术价格偏高,所以会增加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同时,医院联系厂商维修医疗设备的耗用时间较长,降低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1.3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要求高
医院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资产价值占医院总固定资产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医院十分重视医疗设备的维修服务,对维修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如,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大,一旦发生医疗设备故障,即会要求维修服务人员必须快速到达现场排除故障,强调维修服务的及时性。同时,随着我国各地区对医疗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要求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管理必须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维护医院利益。
2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环节的管理策略
2.1 强化维修服务全过程管理
医院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周期主要包括购前服务、中期维修以及后期评价3个阶段,为了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应将维修服务贯穿于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的各个阶段中,强化维修服务全过程管理,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
2.1.1 购前服务管理
在医疗设备购置之前,医院要综合考虑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厂商维修服务、备件资源等因素,采用采购维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医疗设备采购与维修之间的密切联系。医院可在医疗设备招标文件中写入设备售后服务的相关要求,将售后维修服务提前至采购环节与厂商进行谈判协商,并将达成一致的服务条款写入合同中。在售后维修服务条件中要明确各类设备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特殊部件和外购件的保修条件等内容。此外,医院还可以向设备供应商提出培训要求,让供应商安排技术培训,向医院维修人员传授基本维修技术。
2.1.2 中期维修管理
在医疗设备使用阶段,医院要根据历年来医疗设备维修费用的支出情况编制年度维修费用预算。在维修费用预算编制中,可参考其他医院的平均医疗设备年度维修费情况,衡量本医院的维修费用水平是否合理。同时,医院针对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如维修质量控制措施、维修验收管理措施、维修备件更换确认制度等,调动医院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医院要重视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重要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与设备厂商共同制定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方案,要求厂商按照维护保养方案积极到医院对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并且由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监督维护保养方案的实施。质控中心还应将预防性维护保养纳入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查项目中,约束医院和设备厂家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方案。
2.1.3 后期评价管理
医疗设备的维修服务评价要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厂商提供售后维修服务的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督促厂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关部门可针对某一区域内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各个医疗机构共享调查结果,便于医疗机构在购置设备时考虑售后维修服务因素,帮助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作出正确判断。在售后维修服务调查中,可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结合的方式:在客观评价中,评价指标可包括售后服务及时性、维修成本、备件到货及时性、售后服务反应时间、设备故障修复时间等指标;在主观评价中,评价内容可包括医院设备管理人员、临床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对设备厂商售后维修服务的评价,并对整体服务满意度进行打分。有关部门要对外公布医疗设备售后维修服务满意度的考核评价结果,督促设备厂商听取医疗机构的建议,不断改进事后服务体系。
2.2 建设医院自有维修队伍
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重视自有维修队伍建设,使自有维修队伍承担一部分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工作,并对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进行监管,以保证医疗设备维修的及时性。为此,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应针对当前自有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医院维修队伍的整体维修技术水平。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要对辖区内医院设备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费支出情况,合理确定医院维修人员数量,避免医院出现维修人员缺位问题。另一方面,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要积极组织维修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工作原理、维修技术、保养方法等,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2.3 加强医疗设备维修定价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联盟式合作关系,与高端医疗设备厂商进行谈判,争取在医疗设备维修服务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避免设备厂商擅自定价增加医疗机构的维修成本支出。同时,医疗机构还要与医疗设备厂商建立互动式合作关系,搭建沟通平台,实现双方的及时沟通联系,使设备厂商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快速、高效率的维修服务,降低维修成本支出。
总之,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质控中心、医院和医疗设备厂商必须强化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5]。为掌握医疗设备售后维修服务情况,质控中心要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对本地区的医疗设备开展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活动,让医疗设备厂家获取医疗机构对维修服务的反馈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维修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