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高校外教课堂探究

2019-03-02查叶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概念化文化冲突外教

查叶娟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

1 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与日俱增, 外籍教师课堂逐渐开始出现在全国各个教育层面,尤其是各大高校。他们不仅活跃在口语课堂,在各专业领域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外教课堂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从教学过程到教学效果都“高大上”。 国内的许多学者经过调研发现了外教课堂的许多问题,例如教学随意性大,考核方式无统一标准[1];对教学对象的估计缺乏正确性,对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目的性[2]等。

在尝试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时, 学者们常把中西文化差异视为众矢之的。比如,Stanley 所提到的外籍教师从自己的文化出发,期待学生的参与,把中国学生的沉默错误地解释为听不懂,于是降低课程难度;学生认为外教课堂就是很有趣的,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这种错误的文化概念化, 引发了对外教的压力和学生的不满[3]。 外教和中国学生对彼此的文化缺乏了解,只立足于各自不同的文化,难免出现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 大多数外教认为他们的到来就是要实施在国外的整套教学实践过程, 需要中国学生想办法去适应他们的课堂; 而中国学生习惯了中国式课堂,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完全适应。作为第三方的教学管理部门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制定出外教课堂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4]。

面对这些问题, 近几十年来的传统研究在提出了相关解释和建议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的“刻板印象”。例如,中国学生群体学习行为被动,通常被归因于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儒家文化影响,以及面子观的影响[5];再比如,中国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法,外教偏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6]。 然而,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已经给当代大学生和大学课堂带去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 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在的外教课堂, 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研究和探讨。

2 新视角:文化语言学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一书中,Sharifian[7]写道,“Cultural Linguistics”(文化语言学)这一术语是认知语言学奠基人之一Ronald Langacker 率先使用的, 被用于强调文化知识和语法之间的关系。 中国研究者比较熟悉的是1996年美国学者帕尔默(Gary Parlmer)所创建的“cultural linguistics”,主要指的是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总体研究,而Sharifian[8]用大写开头的“Cultural Linguistics”来指代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探索语言和文化概念化(cultural conceptualisation)的关系。人类通过各种经验建构出了文化概念化,而人类语言中有许多特点正是这些文化概念化的编码和例证。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源于文化认知及其相关理论,一方面,语言互动对于文化概念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许多方面都借鉴同时也反映着文化概念化。 文化语言学的分析框架包括文化图式 (cultural schema), 文化范畴(cultural category)以及文化隐喻(cultural metaphor),借助这些实用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去分析语言的特点,以及语言和文化概念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首先要认识到, 不同的语言使用群体具有极为不同的文化概念,然后,就需要各种各样的策略,去解释、讨论和传递多样性的文化概念化, 才能在跨文化接触中相互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9]。

3 调研情况

该次研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外教课堂,主要借助Sharifian 教授有关文化概念化的相关理论,设计问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共累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在华高校外籍教师50 份,高校中国学生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 份,总有效率达94%。 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外教和中国学生相互不理解和抱怨的情况比较普遍。外教不满于中国学生上课喜欢交头接耳,参与度不高,听课不主动,缺乏自信,不认真听其他学生说话,不了解外国文化等。中国学生则抱怨外教不了解学生,课程难度时难时易,讨论过后不给点评和答案,考核方式不够客观公平,彼此不懂相互的笑点,等等。 说明外教课堂的文化冲突现象仍然值得重视。

(2)从“文化图式”的角度看,外教和中国学生对师生双方的角色图式存在较为明显的文化差异, 主要包括: 中国学生更认为好教师除了教书, 还要有科研能力;更认为教师需要着装得体,行为正式;更认为课内外与学生发展个人关系是必要的; 更认为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外教比中国学生更认为教师需要有幽默感;更要求学生上课要表现积极;更鼓励学生提出个人不同的想法。这些结论对外教和中国学生来说,都有了解的必要。

(3)近年来中国学生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几十年前的刻板印象不再适用。 例如,原本以为,中国学生更把教师当成权威之神,认为教师应该精通专业领域,并且有广阔知识面,更认为不可当众挑战教师的权威,而结果并非如此。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大多数师生都认可,在跨文化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意识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适应和改变, 才能减少冲突。 但是, 超过80%外教认为,学生需要做更大的调整和让步,毕竟学生们是来体验西方课堂的,而只有60%的学生这样认为。

(5)绝大多数外教,都没有受过中国文化,尤其是教育文化方面的培训,其中30%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没有必要参加这方面的培训。 25%认为,有培训的话是有好处的,但是不用强制,视外教具体情况来定。 35%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初来中国的外教,需要知道中国的课堂和学生与西方的差别在哪里, 也需要知道如何面对这些课堂的差异。 最好高校能安排中国教师和有经验的外教一起,做好岗前培训这一课。

4 结语

综上所述, 无论是对外教课堂的文化冲突视而不见,还是用传统的“刻板印象”来解释所有文化冲突现象,对于外教课堂效果的提升、课堂目的的完成和师生关系的改善,都是有害无益的。 只有真正了解现状,才能在外教、 中国学生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概念化文化冲突外教
语言、意义与概念化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高校外事工作中的中德跨文化冲突与对策:以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为例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