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深度学习扎实推进打字教学效率

2019-03-02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汤正明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手指词语深度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 汤正明

什么是深度学习,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过程,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习的表层,而通过知识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才是学习的深层过程,真正的学习应包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态度。”

所以,深度学习不是学习内容越深越好,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思考,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关注他们的探究、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本文就来探讨,试将深度学习运用到学生的打字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打字中来,扎实推进打字教学效率。

一、单元整组备课,深度把握教学目标

要想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深度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新的各种吸引学生兴趣的形式。目前浙江省所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并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到每一课中。在这一个个主题统领下,教学者引导学生逐一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一课的主题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就要有所体现,使学习者明确这一课要学会什么、理解什么。

单元整组备课就是基于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用整体教学思想,对同一组主题、应用、软件有连接点的教材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或者再开发。它既不同于单课备课,也不是简单地将几个教学内容进行合并,是根据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发展特点,以培养基本能力、发展他们的计算思维为目的,从整体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课时、步骤和方法,体现教学的连续性、递进性和整体性,从而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备课方式。单元整组备课首先要将单元各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逐一罗列出来,再根据学生实际做适当的增减乃至重新架构。下面是对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部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罗列: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键盘一家1.认识键盘上的四个功能区。2.了解十个手指的分工,各负责哪一部分的键。3.了解基本键的作用,掌握基本键的击键方法。4.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掌握基本键的用法。了解在键盘上各个手指的分工。4.接触上排键1.认识上排键,并能正确击打。2.了解各种输入法。3.学习在“写字板”中保存文字。正确使用指法击打上排键。正确使用指法击打上排键。5.体验下排键1.认识下排键,并能正确击打。2.能用正确的输入姿势在写字板中输入单词。3.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坐姿及手指定位。手指定位6.键盘指法练习1.复习上、中、下排健,并能正确击打。2.能用正确的输入姿势在写字板中输入单词,掌握正确的指法。3.能运用打字软件“金山打字通”辅助练习打字,让学生在打字游戏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坐姿及手指定位。掌握正确的运指方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单元中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前后关联。单元整组备课可以做到胸中有大局,课中有方向,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指明方向。

二、课前导学,深度学习巧铺垫

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上课铃响起才开始,也不是仅仅在课堂内进行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体验和生活,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零星的、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深度学习就要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在家里、在社会,更要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因为课堂内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个体差异很大,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理解、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课前的导学,让学生在课余、在教室外、在课前探究,拉近学生间的差距,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进行拼音打字学习时学生差异最明显,拼音水平参差不齐,常常是同样的任务,有的学生老师任务一出示就能完成,有的却在不停地尝试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到下课也没打几个字。语言水平的差异影响了他们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这部分学生不再关注怎么学习拼音打字,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我怎么能拼对这个字上。因此,在教学第10课拼音输入法时,我就利用课前导学稿,让学生把古诗《咏鹅》每个汉字标上拼音,不会的可以查字典,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这样不仅熟悉了这几个汉字的拼音,又在互相检查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为课堂上的拼音打字扫清了不会拼写这一障碍。

三、巧选教学内容,深度体验学习过程

会背书本的重点不等于理解,会模仿也不等于理解,知道操作步骤更不等于真正的理解,以上这些都只是表层学习,或者说是机械记忆。深度学习有别于此,关键一点就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体验过程中实现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维的累积。精心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将任务驱动化解成一个个学习支点,以此来驱动学生积极探究与思考,激发思维活跃状态,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引导应付式课堂学习向思维活动深入。

1.巧设学习路径,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在教学第8课《大小写字母巧输入》时,学生理解两种大写字母的输入方法不难,如何做到“巧”输入,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运用。因此,教学内容上我没有用书上《Apple》这首儿歌,反而选用了课后练习的《ABC》这首英文儿歌,这首儿歌的前面4行全是大写字母,一开始让学生认识CapsLock这个键,并用锁定CapsLock这个键的方法输入儿歌前2行,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大写字母的输入方法,并输入后两行。这样的学习路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学生自然而然得出:(1)CapsLock适合输入连续的大写字母;(2)Shift适合输入不连续大写字母。最后要求学生将整首儿歌录入时,学生都会巧妙地加以选择,真正做到了大小字母的“巧”输入。

2.动手巧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才能深刻、更易于理解。在教学第3课《键盘一家》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10个手指的分工,各负责哪一部分的键,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书本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各个手指的分工,如果教师只是利用课本或课件简单出示,学生只停留在表层的死记硬背,时间一久就忘了,特别是食指的管理范围。在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时,我除了利用课件讲解外,还利用废旧网线剪成12厘米左右的小段,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照着书本上的图示,自己把每个手指的管理范围用小网线围出来;围出后再用自己的手指去尝试每一个按一遍。这里看似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学生却从表层的记忆到动手围一围再到手指尝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自己的体验,为以后的打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中合作交流,促进深度学习

与表层学习不同的是,深度学习的课堂,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挤牙膏”式你问我答的互动方式,让生生互动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也就是说课堂上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互动,而是在教学者的组织下学生和学生更频繁地互动。

在教学第11课《词语输入速度快》时,我在课前互动时让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比一比谁会的词语多。在讲解拼音的词语输入方法后,让同桌间比一比同一个词语谁的输入方法多。比如“聪明”一词就有学生找出了congming、congm、cming、cm四种不同的输入方法,学生不仅体会到词语的输入比单个字快多了,更体会到同一个词语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输入方法,以后即使遇到拼音不清楚的字也会巧妙地想办法打出来。

五、课后拓展迁移,实现深度学习

要实现深度学习,学生要有迁移的能力,不光要理解学习内容,更要深入到情境中。只有深入情境,才能把握关键,辨清差异,做到“举一反三”,顺利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机械记忆,那么理解也是肤浅的,仍旧停留在浅层学习上。所以,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将所学知识和新的情境建立联系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

在教学第3课《键盘一家》后,让学生当小老师回家挑一挑家长的错误,看看家长打字时各个手指的分工是否正确。如果家里有不会打字的,尝试着教会他们手指的摆放,各个手指的分工。教学第11课《词语输入速度快》后,让学生找一篇自己的作文,把里面的词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并把作文录入到电脑中。这样,学生从表层的记忆到亲身体验再将知识点进行迁移,真正做到了深度学习,效率倍增。

打字教学是枯燥的,如果一味地机械记忆和练习会很快使学生生厌,我巧妙利用深度学习理论并在打字教学中加以实践运用,加上每节课课前的练习,切实提高了打字教学效率,学生打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手指词语深度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手指操
找词语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笔穿手指
一枚词语一门静
手指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