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着学,聚焦独特的“神话味儿”

2019-03-02浙江省杭州市东冠小学傅慧惠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女娲神话想象

浙江省杭州市东冠小学 傅慧惠

神话是人类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所产生的。它由远古先民集体口头创作而成。千年以来,神话一直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根,是哺育文学作家的源头活水,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如今,它还肩负课标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的任务。神话作为儿童理解、传承民族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被编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小学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具有四个鲜明的特质:竭尽全力的夸张想象,具有英雄特质的神,易于流传的叙事结构和不加修饰的叙述语言。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一个完整的神话单元,单元导语页中对语文要素的描述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单元语文要素将神话类文本的特质无一遗漏地包含其中。

教学目标确立以后,阅读教学需要根据文本和具体学情选择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用比较的方法学神话既能展现神话类文本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特质,又能体现神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价值。

一、不同文体比着学——感受神话内容的独特

神话最重要的特点是想象,竭尽全力的想象。神话教学,首先要带领孩子们感受神话内容独特的“神奇”。

第一步:梳理神奇的种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神奇比比皆是。《盘古开天地》中天地乃混沌时期的一个鸡蛋状的东西,盘古天生神力,身体还能与天地一起生长,盘古生化后,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变化;《精卫填海》中炎帝的女儿女娲能化成了精卫鸟;《普罗米修斯》中狠心的宙斯派去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吃光了,晚上又会长出来。《女娲补天》中天因水神共工撞断了不周山而裂,女娲以五彩石熔炼石浆修补天的窟窿,以神龟的四条腿重新撑起天空……这些神奇之处,是信息的提取,对学生而言,不难发现。教师要在学生找到神奇之后,有意识地将之概括分类为:数字的神奇、人物的神奇、情节的神奇、变化的神奇等等。

表一

通过梳理,学生发现了神话的神奇处表现在方方面面,但是古人创作神话有规律可循,这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提供支持。

第二步:发现神奇的独特。神奇之处不难发现,教师还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神话类文本中的神奇的独特。可以和最相似的童话进行比较,因为童话故事也具备神奇的特点,比一比两种文体在主要人物、事件及文本语言等方面有何不同。如同样是巨人,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和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可以比一比。

表二

通过信息提取———比较学习———信息整合———发现规律这样的过程,学生会发现神话中“神奇”的独特。童话和神话都有神奇的特点,但是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神话类文本的神奇的想象源于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探索。神话中的人物比童话中的人物更强大,具有法力,具有牺牲的精神。童话的文本语言轻松、充满童真童趣,神话的文本语言磅礴大气。讲述神话故事和讲述童话故事也不一样。教材60页的提示:“远古时候人们认为神话是真实而神圣的,一定要在严肃的仪式上郑重地讲出来。”告诉我们讲述神话故事的基调是严肃而郑重的,特别在创世神话中,神话人物的结局最后都很悲剧。神话故事在讲述的时候比较沉重,而童话则轻松、活泼、富有童趣。由此,学生建立起了初步的神话认知。

二、同类文体比着学——发现神话结构的独特

神话中神奇的故事情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记住这个故事并进行复述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课标中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重视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神话故事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为小学生提供了适合进行复述的语料。

讲故事,先要在脑海里搭起故事的架子。在逐篇进行故事内容梳理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将几篇神话放在一起,让学生探究:神话故事一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找出规律性的情节线索。

中国神话故事磅礴宏大,但是它的叙事基本框架简洁,很有规律,希腊神话和我国的神话故事略有区别,往往是众神参与,但起因、经过、结果的大体结构还是保持一致。教师可以借助人物关系图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不同的支架,学生能很快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表三

三、不同表达比着学——创造神话想象的独特

讲故事只有框架,没有具体情节不能打动人。如何将故事讲得富有神话味儿呢?还是用比较。

1.典型细节的想象——学生的表达之间的比较。对于如何想象情节,在第一学段和三年级时学习其他的文本时都有各种练习,学生真正的困难是怎样将情节想象出“神奇感”来。而且,学生的想象容易受制于现实,往往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展开联想,但是和神话的奇特想象距离还是比较大。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对学生展开的想象的比较,联系已学的神话比较整合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幻想。

在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想象精卫在海边会做些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玩沙子、戏水、游泳等自己平时在海边常做的一些活动。但这些都不是神话的想象。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她不是普通人,她的能力异于常人,那这样一个神娃,她在海边又会干什么呢?继续让学生进行想象。这时候学生的想象就丰富多彩了很多,也富有了神话的气息。再让学生比一比“谁的想象最有神话味”?通过比较,学生就能马上意识到“在海边堆沙子玩”“戏水”的想象太普通了,变成“把沙滩上的沙子堆成房子的样子,人们用力推,房子一动不动”“和游得最快的鱼儿游泳比赛”,这就赋予了精卫神话人物的特点,想象中就有了很多奇幻的色彩。如果再和神话故事《哪吒闹海》里哪吒在海边的行为做比较,学生就更能发现端倪了。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他们的想象就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了。

表四

如果学生的想象还是被固定的思维框住,教师要预先准备好想象(如《哪吒闹海》中的想象)和学生的普通的想象进行比较,明白神话中想象的奇特。

2.情节内容的展开——新旧版本之间的比较。拿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进行比着学,可以明确讲述神话独特的夸张的描述和直白的语言,是很好促进想象的方法。

这个单元的《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最初是口口相传,我国出现有记载的神话故事是在许多年以后了,比如《盘古开天地》最早的记录见于三国东吴徐整的《三五历记》,所以神话的文言记载要晚于民间很多。在复述《精卫填海》时,学生除了讲述每句话的意思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比如故事中的人物精卫和大海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可以加上去。在学生讲完了故事以后,教师还可以将文言文版本和现代文版本对照,明确讲述故事时哪些地方需要进行详细描述。看看真正流传在民间的版本,是怎么样运用夸张和想象让故事听起来更加流畅、生动和具体的,又是怎样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让神话得以深入民心。

3.神奇情节的创编——同一文本不同语段的比较。神话故事总是倡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时候,学生只会一味创编情节,而对如何描述情节的神奇少有考虑。此时,教师应设计比较的任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进行迁移运用。

在《女娲补天》一课中,课文导语中要求学生对寻找五彩石这一情节进行创编。教师可以先对《女娲补天》中杀龟补天和烧芦苇堵地缝的场景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两段文本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通过比较,就会发现:神话故事在讲述经过部分时,常采用夸张的、连续的动作描写来制造情节的“神奇感”。学生在描述女娲寻找五彩石时就能运用这种方法了。

四、引入资料比着学——感知神话形象的独特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法力无边、正义、坚韧、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牺牲精神等特质。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神话人物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特别是神话人物所具有的牺牲精神要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的情节和内容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盘古垂死化身,顶天立地,将肉身化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感受。《女娲补天》里女娲寻找五彩石,为人民除恶龙,斩巨龟,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设计学习活动引用资料,让学生勾连比较,感知人物的伟大形象。

1.课外链接的勾连。在教完《女娲补天》后,教(上接7页)师可以及时链接《女娲抟土造人》。学生浏览故事后从中找出描写女娲抟土造人的相应的语段,与《女娲补天》中寻找五彩石、杀恶龙、斩巨龟、填地缝的片段进行比较。学生发现,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是对于女娲为人类殚精竭虑、东奔西走的行为两篇文本都进行了大笔墨的描写。这样的描写,将女娲慈爱地创造了生命,又无畏地保护着生灵免受天灾的大地之母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勾连这样的课外链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神话人物的形象,理解神话故事的内涵。

2.中外文化的碰撞。教材在《普罗米修斯》课文的后面链接了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意在让学生比较中外神话对火的发现的不同的阐述。在“快乐读书吧”中链接了炎帝尝百草的故事,可以和《精卫填海》的故事串联起来。推荐阅读世界神话,要特别提醒学生关注世界神话传说中的神祇和英雄: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俄耳甫斯,北欧神话中的奥丁和洛基,美洲神话中的辛格比。这些神奇的人物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在神话阅读中引导学生对中外同类神话形象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丰富对角色的认知,还可以对比反思,挑战固化的思维,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

3.教神话,必须关注“神”。神话故事是远古先民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比着学神话是基于对神话类文本的特质和价值的认识做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通过一次又一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比着学,学生在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上实现迁移,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实现聚焦,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凸显自主。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同时,灿烂的中华文化得以继续映射出理性的光辉,优秀人类的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发扬。幸甚至哉!

猜你喜欢

女娲神话想象
爱情神话
快乐的想象
女娲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女娲造人与补天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女娲造人
神话谢幕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