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CT定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分级的价值
2019-03-01丁前江陈婕汪建华刘亭王玉涛任志豪
丁前江 陈婕 汪建华 刘亭 王玉涛 任志豪
(1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浙江 宁波 315010;2宁波大学医学院;3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改变存在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中〔1〕。肺实质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肺内低密度区(LAA)比例增加〔2〕,高分辨率(HR)CT的应用和CT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可对肺实质破坏区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本研究运用CT定量技术分别对COPD患者左、右肺LAA进行定量测量,并与临床肺功能检测(PFT)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CT定量技术评估COPD严重程度及早期发现肺实质破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经临床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患者71例。其中男57例,女14例,年龄42~81岁,平均(61.2±9.6)岁。依据GOLD指标对COPD进行分级〔3〕: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70%,Ⅰ级(轻度):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症状;Ⅱ级(中度):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症状;Ⅲ级(重度):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症状;Ⅳ级(极重度):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并伴慢性呼吸衰竭。并排除哮喘、支气管扩张、其他肺部器质性病变等。患者均在就诊当天完成PFT及CT肺部扫描。
1.2PFT 利用JAEGER公司(德国)MasterScreen肺功能仪,检查前调整机器环境参数,嘱患者坐直、坐正,夹闭鼻子,咬紧塑料口器并用双手掌压住腮帮。测定主要指标包括:FVC、FEV1、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率(FEV1/FVC)。
1.3HRCT检查及CT定量分析 采用Philips(荷兰)256层iCT扫描仪,检查前训练患者呼吸,使其能够在最大吸气末屏气。扫描位置采用仰卧位、双臂上举、头先进。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扫描时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有效管电流250 mA,扫描准直128×0.625,旋转时间0.5 s,螺距0.915,层厚、层间距5 mm,矩阵1 024×1 024,于吸气末自肺尖至肺底进行全肺CT平扫。图像重建:Lung Enhanced算法,重建层厚、层间距1 mm。将所有检查者薄层图像数据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EBW)肺密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采用阈值法,设定CT值低于-950 Hu〔4,5〕为LAA,软件分析后自动获得LAA所占体积及比例。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
2 结 果
2.1不同程度COPD患者PFT参数 见表1。
2.2不同程度COPD患者CT定量分析结果比较 Ⅰ级COPD中,左、右肺占比有统计学差异(t=2.221,P=0.032 4),余各级COPD组左、右肺占比无统计学差异;各级COPD组LAA%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不同程度COPD患者CT定量参数与PET参数的相关性 CT定量参数与COPD患者PET指标均有相关性,总体呈较强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其中CT定量显示LAA%与反映COPD严重程度的FEV1%相关性最强(r=-0.929,P<0.001),与反映呼吸道阻力的FEV1/FVC亦呈较强关系(r=-0.775,P=0.002),与FVC(r=-0.717,P=0.001)、FEV1呈负相关(r=-0.821,P<0.001)。
表1 Ⅰ~Ⅳ级COPD患者PFT参数
表2 Ⅰ~Ⅳ级COPD患者LAA% CT定量参数对比
与前一等级比较:1)P<0.05;与右肺占比比较:2)P<0.05
3 讨 论
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高达8.2%,预计到2020年,COPD将上升为全球死因第3位和全球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1〕。PFT参数作为COPD气流受限的一项重要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复杂性。COPD肺实质破坏表现为LAA,其病理改变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病理性扩张和肺泡壁的破坏,CT是肺部形态学成像首选方法,HRCT能够清晰显示COPD患者肺实质的破坏,能较PFT更早地发现肺实质变化〔6〕,肺内LAA、肺大泡辨别和确定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指导外科肺大泡切除和减容手术的实施〔1,7〕。CT肺密度定量测量采用吸气末阈值法评价肺内LAA,其结果与病理改变相关性强〔4〕。有学者依据设定的CT阈值,将低于阈值的LAA等同于肺气肿区,但肺密度定量测量中尚无明确规定的阈值指标〔5〕。
Pauls等〔8〕研究证实,应用多层螺旋(MS)CT测定的肺容积值诊断肺气肿是可行的,且与COPD分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LAA%可作为评估COPD分级及严重性的指标,与文献报道相符〔9〕。
本文表明轻、中度COPD患者总体肺实质破坏尚不明显,CT定量技术尚不能够很好地区分Ⅰ、Ⅱ级COPD患者肺部结构改变。本文提示在早期COPD患者中,右肺实质破坏更早发生,目前尚无明确文献报道其重要意义,可能的原因有:①生理发育中,右侧主支气管较左侧粗、短,因而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进入右肺的概率大于左肺,右肺受到损伤的概率增加;②在呼吸过程中,右肺肺叶体积小,更容易受到胸膜腔内压和肺回缩压的影响,更易致LAA形成,其原因尚需要病理学检查证实。这也表明CT定量技术能够获得更多形态及功能方面的信息,与文献相符〔10〕,在早期肺损伤测定中具有一定意义。
以往研究显示,PFT参数与CT上显示的低密度区相关〔11〕。Mets等〔12〕通过248例患者研究结果表明,FEV1、FEV1/FVC与LAA%相关性分别为0.53、0.61,呈中等强度的相关。Timmins等〔13〕研究显示,LAA%与FEV1/FVC相关系数为-0.57,本研究显示LAA%与FEV1/FVC呈中等强度相关,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显示LAA%与FEV1%相关性较好,与文献报道相符〔9〕,表明LAA%可作为CT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1)Ⅲ、Ⅳ级COPD样本量相对较少。(2)采用HRCT进行肺形态学评估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的辐射损伤,后期运用新的迭代重建技术后,有望减少辐射剂量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3)以往文献报道显示,CT测定的肺容积总量较PFT肺容积总量平均低500~700 cm3,且肺容量在性别间亦存在差异,已有研究显示肺总量与PET间无明显相关性〔10,14〕,故本研究选取LAA%进行相关性研究,以排除性别及不同测量方法间的固有偏倚。
综上,CT定量测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双侧肺实质破坏及其严重程度。LAA%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对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CT定量技术在评价COPD患者早期单侧肺实质破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