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Pareto最优分析
2019-03-01郭虎
郭 虎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 404000)
随着我国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开发与广泛使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应引起重视[1-2]。在医疗管理工作中,Pareto最优分析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分析结果便于对配置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本研究中以我院270例中成药ADR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Pareto最优分析,探讨中成药发生ADR的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网络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中成药ADR报告270例,并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包括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ADR类型、ADR累及器官/系统等,并进行Pareto最优分析。累计构成比在0~80%区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A类);累计构成比在80% ~90%区间的,为次要因素(B类);累计构成比在90% ~100%的,为一般因素(C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结果见表 1。女性患者占 51.47%,男性患者占48.54%;年龄 41岁以上为主要因素(A 类),占 66.67%,尤其是61岁以上是ADR高发群体,占总ADR的28.89%。
表1 ADR患者年龄分布及构成比(n=270)
2.2 给药途径
将药品按给药途径进行分类,统计每种给药途径例数,再计算每种给药途径的构成比和累计构成比,按构成比进行排列,结果见表2。可见,给药途径有6种,其中口服为主要因素(A类),占70.37%;其他均为一般因素(C类)。详见表 2。
表2 ADR患者的给药途径(n=270)
2.3 ADR 类型
本次调查的270例ADR报告中,新的一般的ADR为主要因素(A类),占总数的53.33%;其他均为一般因素(C类)。详见表 3。
表3 ADR报告类型(n=270)
2.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的例数最多,为主要因素(A类),两者占78.52%。详见表4。
表4 累及器官/系统分类统计(n=270)
2.5 患者临床转归
根据患者临床转归进行统计,“好转”为主要因素(A类),占总数的72.59%;其他均为一般因素(C类)。详见表5。
表5 患者临床转归统计(n=270)
2.6 发生ADR排名前10位的中成药
结果见表6。
表6 发生ADR排名前10位的中成药[例(%),n=270]
3 讨论
“Pareto 最优”也称“80 /20”原则,指资源分布的一种状态,即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认为在任何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占多数,掌握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就能控制全局[4-7]。Pareto最优分析的价值及优势在于可从大量数据中找出主要因素,并分析出主要矛盾[5-7]。
由表1至表5可见,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为主要因素,尤其是61岁以上的患者是ADR高发群体,可能与老年人血浆蛋白水平降低,使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器官功能退化,机体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酶的活性改变有关,且也与基础疾病较多,用药机会、用药时间和用药品种都有所增加有关[8-9]。因此,临床用药中更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重点监护。ADR报告中“新的一般”类型居多,为主要因素,这和很多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上对 ADR 的描述为“缺项”或“尚不明确”有关[10-11],应呼吁广大中成药生产厂家主动监测其生产药品上市后的ADR信息和利用,逐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安全用药。ADR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占主要的因素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这和文献[2,8,12]的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更加重视这2个器官/系统出现的异常症状。患者临床转归,占主要因素的为“好转”,说明中成药发生的ADR普遍未给患者带来明显后遗症。血塞通注射液发生ADR最多,该药属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我院20例ADR中主要的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与文献[13-15]的报道一致,提示临床使用该药时应注意有无上述临床表现。
通过应用Pareto最优分析,可从大量数据中找出中成药ADR的主要年龄特征、ADR类型、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患者的转归等基本情况,为合理、安全的用药提供参考。为减少中成药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中成药,按照说明书的正确用法用量、疗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用药后更应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和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