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的模糊艺术

2019-02-28周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夜泊模糊性枫桥

周奇

作为读者,我一直很喜欢《枫桥夜泊》。一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诗中那涤荡千年的文化情怀。然而,诗中的文字耐人寻味,诗中的意境更是难以言表,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枫桥夜泊》,实在非常困难。作为教师,我该如何带着学生走进经典呢?

郑板桥富于哲理的“难得糊涂”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其实,小学古诗教学不也是这样吗?诗无达诂。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给古诗中的某些语言现象和诗中的情绪、意境下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基于这一考虑,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我较多地运用了模糊化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

一、 朗读指导的模糊性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些当然是不能模糊的,但朗读指导远不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学生在相互评议的时候,也都意识到了要读出情感。那么,到底如何读出情感呢?我较多地运用无痕的点拨,引导学生体验诗情,走入诗境。

读课题时,学生读得较重、较响亮,我只是轻轻地说:“那是一座古老的石桥,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学生再读时,便自然而然地读出了一份舒缓和静谧。这看似不经意的引导,也为学生进一步的朗读定下了基调。

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愁绪之后,我没有下达“带着忧愁的心情读”之类的空头指令,也没有教给他们轻重快慢的处理方式,只是说:“诗人满怀愁绪,难以入眠。即使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他只能静静地站着,站着,愿江枫渔火能够听到诗人低声的诉说……”带着丝丝愁绪的诗句便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口中缓缓而出。看着他们吟诵时那微闭双眼、微微摇头的神情,我想,那些诗句一定是从他们的心中流淌出来的!

朗读指导,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实际上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导航。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的关键不在其“形”,而在其“神”。

二、诗意理解的模糊性

课前,深入研读这首古诗时,我发现了许多未曾听过的说法,如“愁眠”是一座山,“江枫”是两座桥;“枫桥”边本无“枫树”,“月落”时没有“乌啼”。起初还满是欣喜,以为可以借此帮助学生真正学透这首诗。可越钻研越发现,这样情味隽永、意境深远的古诗,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是怎么也不可能学透的。“难得糊涂”,其实并不糊涂。心中有着大方向,才能对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淡然看之。

通过参考注释、讨论交流的方法自学古诗后,仍有学生讲不清“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的意思。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几个词语,其中的内容和情绪怎能用今天的语言准确描述。课堂上,我一直没帮学生解释这句,只是引导他们围绕诗中的“愁”字,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悟、体验。教学接近尾声时,有位男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飘落的枫叶,感受到了一种说不清的忧愁。”他的发言坚定了我“古诗可以模糊着教”的想法——语言“说不清”没关系,只要心感受到就行。

小学古诗教学如果过于纠缠字词含义的理解,势必会破坏古诗的意蕴。容忍适度模糊,注重整体把握,反而更能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意境领会的模糊性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意蕴和境界。诗歌是一种内隐性极强的文学作品。诗人要传达出来的意蕴和境界,是他人难以精确把握的。带领十来岁的学生去领会千年前古人诗句的意境,我尤其注意到了这一点。

教学时,学生对诗中的“愁”字生发了疑问:诗人为什么愁?其实,这“千古一愁”也是“千古之谜”,我们又如何能说清楚。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月落”与“客船”两个意象,使他们理解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之愁。然而,诗人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呢?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说到了诗人事业不顺,说到了诗人忧国忧民。我未说准确与否,只是一次次用 “传说”“可能”之类的词眼来反馈。

学生谈到“寒霜”可能暗指诗人“心都寒了”,虽不一定准确,但我却大加赞赏。我极力为学生营造诗意的氛围,让他们想象诗中的画面,但却没有让他们把头脑中的画面说出来……我想,古诗学习中,意境的价值远胜于语言。如果得意而忘言,不亦美哉!

经典的古诗,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在这首千古绝唱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注重小学古诗教学模糊性,有益于學生审美素养的长远发展,更能呵护古诗那份让人心醉神迷的美好。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夜泊模糊性枫桥
《枫桥夜泊》里的“霜”
枫桥景区推出夜间水上游产品
夜色中的枫桥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枫 桥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