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02-28周奇严考全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方糖鹿角锦囊

周奇 严考全

【设计理念】

1.关注表达之妙,体验运用

之乐。

2.让学生经历对语言的探索

发现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情感——爱。

2.感受语言的味道——趣。

3.揣摩作者的表達——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过程】

一、知内容,明情感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题目叫——

生:《跑进家来的松鼠》。

师:昨天大家预习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略读课文前一般都有一段——

生:导读提示。

师:对,谁来说说“导读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生:第一个问题是:“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第二个问题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大家预习时,有没有关注这两个问题?

生:关注了。

师:那么我们就从这两个问题开始。松鼠在“我”家都做了哪些事?我们来数一数。

生:第一件事情是储备冬粮。

师:说白了就是——

生:偷方糖。

师:它除了偷方糖吃,在“我”家还做了哪些事?

生:还偷了蘑菇。

师:偷了蘑菇放哪里去了?

生:放鹿角上了。

师:来,继续补充。

生:第三个是偷我家的头巾和手套。

师:这家伙做了三件坏事。因为这三件事都有一些蹊跷。我且把它们命名为:方糖事件,蘑菇事件,手套、头巾事件。

师:进入“导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从这些事情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二、品语言,悟表达

师:每个人读了课文之后,肯定都能感受得到。现在,我们才学了三五分钟,课文的内容清楚了,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也体会到了。我们还应该要学点什么?

生:课文是怎么写的。

生:写作手法。

师:看来六年级学生还是不

一样。

师:(课件出示“?”)明白这个问号是什么吗?

生:这个问号是想问我们:作

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家人对松鼠的爱。

师:作者到底是怎么写的?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这种爱?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

任务。

师:我想起了古时候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有个成语叫锦囊——

生:妙计。

师:听过这个成语没有?

生:听过。

师:历史上有个这样的故事,

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后来就因为这三个锦囊,使得东吴——

生:赔了夫人又折兵。

师:不过,这锦囊呀,要到关键时刻才能打开。今天,周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几个锦囊,用来研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爱的。锦囊在1、3、5、7组同学的座位里,但是现在不能打开哟。

师:刚才有几个同学讲到,它

到我们家偷这个,偷那个,反正说起来就一个字——

生:偷。

师:是不是这样呢?请打开第一个锦囊:

对松鼠的“偷盗”行为,家人作何说法?

方糖事件: 不是偷,那叫 。

蘑菇事件: 不是偷,那叫 。

手套、头巾事件:不是偷,那叫

我发现……

师:同桌合作去研究第一个锦囊,两个人一起看书,并安排一个同学写答案。

(生读书,交流,填写。)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

生: 方糖事件是偷方糖。

师:不是偷,那叫——

生:贮备冬粮。

师:继续。

生:蘑菇事件是晾蘑菇。

师:注意表述清楚。那不是偷蘑菇,那只不过是——

生:晾蘑菇。

生:手套、头巾事件那不叫偷,是垫窝。

师: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呀。现在天气有点凉了,可能我们家也会在床上添个垫子,或薄薄的被子呀。在松鼠的世界这叫——

生:垫窝。

师:跟我们人类一样,冬天来了,就得给床上加被子。

师:好了。这三个词语,大家找得非常好。第四个呢?作者这样说,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家人对松鼠的喜

爱,因为松鼠每一次做了不好的事情,他们都在为它找理由。

师:我大概听明白了,松鼠都在我家做了一些偷的事情,但是我们——

生:在帮它找理由。

生:我们在帮它说话,从这里自然就可以表现出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师:谁还有其他的观点或者补充?

生:我从这三件事看出松鼠可爱、聪明、动作很灵敏。

师:聪明、活泼、可爱、机灵,这是你的感受。其实我们想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不说“偷”,而是要用那么些挺好听的词语。这用词呀,真是个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今天咱们这些好人跟好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做事,用一个成语叫——

生:同心协力!

生:众志成城!

生:同舟共济!

师:那要是我讨厌的人跟我讨厌的人——

生:(笑)狼狈为奸!

生:同流合污!

师 :好人跟好人在一起干活,

那叫团结;坏人跟坏人叫——

生:(笑)勾结!

师: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原因在哪里?

生:跟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关。

生:其实就是因为对事物的观点不同。

师:非常好,因为情感和观点的不同,所以在讲述时,所用的词语就不一样。那么,你们能明白作者这三个词语背后的情感吗?

生:明白。

师:那咱们继续学习,下面要用到第二个锦囊了。

真相大白之后,家人有何反应?

方糖事件: 。

蘑菇事件: 。

手套、头巾事件: 。

我发现……

(生读书,交流,填写。)

师:好了,停笔,咱们来交流。真相大白后,家里人有何反应?来,请你大声说。

生:方糖事件真相大白后,家人哈哈大笑。

生:蘑菇事件真相大白后,家人哭笑不得。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哈哈大笑”的句子吧。咱们读读。我读引号外的话,你们读引号内的话。

师:我马上跑过去告诉爸爸。

生: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不诚实的孩子。

师:停,还是不够味道,想想当时的情况。“我”憋屈了好久了,记得吗?为什么说“我”憋屈了好久了呢?

生:一个星期没有吃糖。

师:那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案件水落石出了,“我”当时的那种——

生:激动。

生:兴奋。

师:谁再来读读?……来,咱们一起合作。注意当时那个情绪,注意有两个提示我们怎么读的词语:“我”是“马上”,而且是“跑去”。

师: 我马上跑去告诉爸爸——

生: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师:语气太平淡,速度也还要再快点。谁再来试试?

师: 我马上跑去告诉爸爸——

生: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最后

一段。

师:爸爸哈哈大笑说——

生: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啊。

师:就这么哈哈大笑一下,这件事就—— 一笑了之。

生:一笑泯恩仇。

师:蘑菇事件真相大白后,家人的反应是哭笑不得。(读)“爸爸突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过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让人哭笑不得呀——”

生:(读)“墙上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毛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最后一句话,学生把朗读的重音放在了“蘑菇”上。)

师:最后五个字,怎么读才更好?

生:到处是蘑菇。(部分学生有进步,把重音放在了“到处”上。)

师:找找感觉,再读一下最后五个字!

生:到处是蘑菇。(明显进步)

师:再看第一句话:墙上那副鹿角上——

生:挂满了蘑菇。

师:怎么读?

生:墙上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

师:挂满了蘑菇?看样子,你们是想要强调蘑菇吗?

生:不是。

师:应该是——

生:挂满。

师:这个“满”字,你能把它读多重就读多重,试试吧!

生:好!

师:墙上那副鹿角——

生:墙上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毛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

师:这个感觉就好多了。不过,读这句话可能还需要点表情才好。什么表情?

生:哭笑不得。

师:每个人自己读自己的,我不要求整齐,这个表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你感受到了那种味道,你自然会有些表情。好,我读前面:那眼前的景象真叫人哭笑不得呀!快过来看呀——

生:墙上那副鹿角上挂满了

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毛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

蘑菇。

师:这是怎样的景象?

生:壮观。

生:滑稽。

生:乱七八糟。

生:夸张。

生:无语。

师: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想到要生气,没想到要骂它,只是一个反应——

生:哭笑不得。

师:关于“手套、头巾事件”真相大白后的反应,不好找是吗?前面的“哈哈大笑”“哭笑不得”,都是课文中的现成词语。所以我也想在课文中找到一个这样漂亮的四字词语,可是没找到。你们找到没有?

生:没有。

师:一遍遍地读着,我忽然眼前一亮,因为我发现有个字,刚好就是那个味儿。不信?你们再读读后面的文字。

(生自读)

生:我找到了,就是那个“唉”字!

师:哪个地方?

生:原来松鼠是把这些东西拿来垫窝了,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

到我们家里,还保留著老习惯,

唉……

师:我也觉得这个词语太有味道了,不过如果我们去查查字典,可能会发现这个“唉”字在多数情况下会是表示——

生:叹气。

生:惋惜。

生:悲伤,难过。

生:大多是一些负面情绪。

师:不过,在这里可不是,这个“唉”字,表达的是什么味道?

生:无可奈何。

师:是不是还有些什么?

生:有点搞笑,喜感。

师:哈哈,“喜感”,你还用了个挺潮的词语呀!要不,咱们试着给这个“唉”字造句吧。不过,不能表示“伤心、悲痛、难过”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

生:小明的妈妈对他的爸爸

说,唉……这家伙又睡懒觉了。

师:有没有伤心难过的感觉?

没有。更多的是——

生:疼爱的感觉。

生:我想了一个篮球比赛后的情景。唉……努力了这么多天,我们终于赢了。

师:这叫“唉声叹气”吗?

生:这叫终于“松了一口气”。

生:这叫“长吁一口气”。

师:不错,他说话还挺完整的,还给我们介绍了说话的背景。继续。

生:妈妈看着弟弟把手含在嘴里,点了一下他的额头,说,唉……你这孩子!

师:(微笑,轻轻拍了一下学生)唉……你这孩子!

师:好了,松鼠干了一堆坏事,可是家人反应却是如此的几个词语。请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家人对松鼠的爱。

师:这话我们早就发现了,谁

能再说具体一些?

生:松鼠是这些事件的罪魁祸首,可是家人没有责备它,而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生:即便让我们备受伤害,但

我们最大的表现也只是“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生:我想到了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感觉:松鼠虐我千百遍,我待松鼠如初恋。

(生大笑)

师:真好。作者正是通过描写

家人的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们对松鼠的喜爱。

师:下面,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请打开第三个锦囊。

这些东西背后,我和我的家人“不容易”呀!

方糖事件: 。

蘑菇事件: 。

手套、头巾事件: 。

我发现……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想说哪个事件?

生:蘑菇事件。

师:好的,继续。

生:这个事件的背后,作者的家人不容易啊!请看第11自然段:我们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

师:请特别注意两个词语。

生:累极了、草草。

师:很好,其他事件的背后呢?

生:方糖事件以后,作者一个星期都没有吃到糖。

师:一个星期没吃到糖,那只不过是身体上受到了一点伤害,其实他的心灵也受到了伤害呀!

生:他还背上了一个罪名——爸爸说我不诚实。

师:是啊,还要替松鼠背黑锅。

师:第三个事件,应该很多同学找到了吧?特别是那个什么——

生:头巾。

师:那头巾可是——

生: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

师:其实,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就算全都不写,文章一样很顺畅。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了许多蘑菇,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

师:大家看,把刚才说的“累极了”和“草草吃了饭”删掉,是不是也通顺?那干吗要写这样的细节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如果写了那几个细节的话,就能表达出我们家对松鼠的爱。是因为我们觉得采蘑菇非常累,它又把蘑菇晾了,我们都还没有怪它。

师:对,这就要联系我们的锦囊二了。再比如“我”还要帮它背黑锅呀,“我”又好久没吃糖。按理说“我”是可以对这家伙——

生:下手。

师:但我们仅仅只是——

生:哈哈大笑,无可奈何。

师:明白了什么意思了吗?我们越是不容易——

生:越能体现对松鼠的爱。

师:不管它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我们都是那样的——

生:爱它。

师:对,爱你,不需要原因;爱你,没有条件。明白这个感觉吗?

师:我们通过这三个锦囊,一次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家人对松鼠的爱。这种爱,随处可见。可是,我一次次搜索全文,却有一个驚人的发现——全文没有一个“爱”字。你们也找找看。

(生浏览课文)

师:这让我想起了晚唐时期的一个诗人、诗论家的一句话。(出示)

生:(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此处的“风流”,可以理解为“风采”。同学们能明白吗?

生:能。

师:如果放到这篇课文中,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稍微改一下。请看老师写,虽然课文对“爱”是不着一字,可是又处处——

生:处处有爱。

(板书:不着一字,处处是爱。)

三、用方法,享成果

师:咱们认识到了这种写法,还要用一用才好,那才算真正学会了!请打开第四个锦囊。

描述一种心情:兴奋、愤怒、

紧张……

表达一种感情:喜爱、想念、

讨厌……

刻画一种特点:臭美、懒惰、

贪吃……

(习作中,不能使用上述词语,

你将如何表现?)

师:你可以描写一种心情,表达一种感情,或者刻画一个特点,但是有一个什么要求?

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再说明白一点,你在写的时候,不能用那个词语,甚至连它的近义词都不用,但是——

生:但是你要处处体现他的那个特点。

师:对,就那个意思。咱们不需要开头,不需要结尾,直接进入描述就行,尽量写得“过瘾”一点。

(生练笔)

师:好啦!怎么样?谁想分享就上来吧!

(生上台)

师:他们要念了,大家可要细细地听。听的时候,主要关注什么?

生:有没有出现那个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

师:这个很简单,更重要的是听什么?

生:他表达的特点。

生:我有补充,应该是看他要表现的那些东西表现出来了没有。

师:非常好!请大声念吧。

生:有一次,我早早写完了作业,拿着几片菜叶去喂兔子。刚走到客厅,就看见它在狼吞虎咽地咬一根胡萝卜,再走近一点,只见兔子目光闪动,身子一跃,转身将胡萝卜踢向角落,再转过身来,两只前爪拼命往前抓……

师:大家听到了一连串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

师:继续。

生:原来,它生怕我把萝卜抢走。不想打扰它,我回到了客厅。我前脚刚落,扭头一看,它已经将剩下的小半条胡萝卜吃得一点都不剩了。唉,这家伙,也太能吃了!

师:最后一句,是骂它吗?

生:(齐)不是!

师:很好!还有没有?

生:他的脸圆圆的,走起路来一抖一抖的,每天早餐时,他总是第一个说“再来一碗”的人。

师:稍等,他刚才说“走起路来身上一抖一抖的”是什么意思?

生:(笑)肥肉!

师:继续。

生:他的饭盒都比我们的大一号。上午的第四节课,下课前的几分钟,他的手总是不自觉地伸到餐袋里去……

师:别急别急!这句话太好玩了,这句话麻烦你再念一遍。

生:上午的第四节课,下课前的几分钟,他的手总是不自觉地伸到餐袋里去……

师:什么意思?

生:(笑)想着马上就可以吃饭了,迫不及待啊!

师:哈哈,继续!

生:下课铃声还没响完,他第一个跑出去,两眼放光,饿狼般的眼神盯着眼前的食物。

师:他的写法很有意思,没有直接描写他的吃,可是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这家伙——

生:贪吃。

师:好的,继续。你们呢?不是写贪吃吧?

生: 他的心怦怦地跳,緊锁着眉头,眼睛直直地盯着眼前折起来的成绩单,手在颤抖,迟迟不敢打开,额头上溢出了汗珠。

师:感觉到了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紧张。

师:紧张得要命啊,很好!

生: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她,提着长得吓人的公主裙。

师:(笑)你用词很“毒辣”。

生:她拿着一面小圆镜,翘着兰花指,对着镜子做各种各样的表情:有时候是微笑,有时候是吐舌头,有时候是捂脸……一个男生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她竟然对那个男生放“电”,并微笑了一下。“啪”的一声,那个男生的薯片掉了。

师:为什么?

生:(笑)吓的。

师:哈哈,这个细节挺有意思!这“臭美”,可真是够有威力。

生:他在军训中站太久了,突

然捂着肚子,对着地上呕吐起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全身开始发抖,好像随时都会支撑不住,倒在烈日里被烤焦。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难受。

生:痛苦。

师:他直接说了人家痛苦吗?

生:没有。

师:但是每一句话都是——

生:痛苦呀。

师:多么“痛”的领悟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一种有意思的写作方法。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周奇老师基于对文本和学情的准确把握,颇具匠心地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妙趣横生。

一、课改精神的体现

1.语用教学的良好诠释

对于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在几分钟内便已完成,举重若轻;而后的20多分钟,直指“表达”,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独特而精妙的写法,可谓浓墨重彩;最后10分钟,学生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当堂练习,水到渠成,兴味盎然。

2.合作探究的教学示范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容易流于形式,而本课的合作探究活动是有效地贯穿始终的。四个“锦囊”的设计,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期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探究学习的高峰体验。有意安排同桌共同使用一份“锦囊”,更使得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

3.略读教学的精准把握

略读课教学要注重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先利用导读提示,整体感悟课文,然后,在课文中走了三个来回,也都是通过浏览的形式,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整入整出。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围绕要点,品味语言,并注重实践。本课的教学,由“作者是如何写出对松鼠的爱”展开,落实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一语用点,指向明确。而且,从设疑、感悟到运用,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教与学的内容集中,有效突破,实现了一课

一得。

二、学习价值的体现

1.一个比较成熟的课例

本课的教学雏形,源于几年前周老师在一次省骨干教师活动中所上的随堂课。而后,他在全国名师展示活动、省名师工作室培训活动中,多次执教本课。几年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逐渐完善,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2.一个独具创新的课例

《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的教学,网上的案例并不多。而且,能找到的教学设计和视频资料大同小异。针对本课的教学,无论是内容的选择、环节的设计、方法的运用,均明显不同于其他已有的资源,颇具独创性。

3.一个值得借鉴的课例

太多的名师好课,其实只能惊叹,只能远观,如果想拿到自己的课堂来用一用,并不容易。周奇老师的这一节课,没有琐碎复杂的教学环节,采用的是板块式设计,四个“锦囊”,四个板块,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如果教师想尝试借鉴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执教,应该是比较容易驾驭的。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广东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方糖鹿角锦囊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酷虫学校·鹿角虫同学的对手(第二章)
哪里来的鹿角
燃烧的方糖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蚂蚁星来的顾客
锦囊
定量分析型选择题的解题锦囊与方法点拨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