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02-28江永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小学数学

江永新

[摘 要] 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教师来说,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好好把握错误资源,并加以利用,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错误资源,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小學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学生互助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认知错误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讨论出错的原因和解决方式,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在讲解“商不变的性质”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有一类题目最容易出现。比如,20除以6,将除数与被除数同时扩大一百倍,问这时的余数是多少?很多学生都认为20除以6,余数是2,那么同时扩大一百倍之后,余数肯定也是2。这时,教师不必立即公布答案,让学生四个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用逆向思维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学生发现,将600和3相乘,然后再加余数2,答案并不是2000。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答案。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错误,并解决了错误,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实现了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拓宽了思维,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师生互动

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地面对。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一些学生就直观地认为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导致出错。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圆形,问:“这个圆的直径是5厘米,那么半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都是直接将5和圆周率相乘,最后除以2,得出了半个圆的周长,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继续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半圆,问学生:“有同学能帮老师用粉笔分别描出这两个圆的周长吗?”学生都踊跃举手,教师选了两个学生代表上来描绘。教师继续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这个半圆和圆的周长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迫不及待说道:“半圆肯定是比圆的周长要少一半啊!”教师笑笑,继续问学生:“有不同意见吗?”这个时候在讲台上描边的一位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发现半圆的周长多了一条直径,而圆的周长是没有这条直径的。”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在计算半圆的周长时还需要加一条直径,半圆的周长并不等于圆周长的一半,解决了错误。

三、探究创新

人只有不断地犯错,才能不断地进步,很多创新都是因为一个错误出现的。教师不能片面地否定学生的错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些错误。例如:学生在做40除以6乘以1/6等于多少这道题时,有学生的答案是40,教师可以不必着急否定,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可以用简便方式做题,但前提是要尊重运算顺序,这样才能保证做题的正确率。

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既能掌握运算顺序,又能学会简便运算。

四、自主反思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不断地思考,否定,再思考,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学生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常常分不清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每当出现“边长为四厘米的正方形,其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判断题目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用品,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

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明确了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单位也是不同的,所以是不能拿来比较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正视自身的错误,勇敢地去解决错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究,2015(17).

[2]杨英兰.错,不一定是“错”——谈小学数学课堂上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考试周刊,2017(7).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小学数学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