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分析

2019-02-28窦艳丽刘晓红刘瑾彤宋娟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医患气道人工

窦艳丽 刘晓红 高 云 刘瑾彤 王 艳 宋娟娟 隋 龙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人工气道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气道堵塞,是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措施,更是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重要桥梁。不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非计划拔管的现象。非计划拔管也就是没有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因为痛苦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自行将气管导管从气管拔出,导致通气不足、呼吸受阻等,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等后果[1-2]。非计划拔管是人工气道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为了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需要对人工气道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此次的研究,为两组人工气道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3],并对比分析其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人工气道患者选取临床效果最显著的护理方法。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肺部感染、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86例昏迷意识障碍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纳入标准:年龄均>18岁,病患或家属知情并同意患者接受治疗。排除标准:有精神类疾病,有老年痴呆等智力障碍,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以及家属依从性差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有25例,女性有1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4.29±5.32)岁。研究组男性有26例,女性有17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5.13±5.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具体为:妥善固定好导管,保持气道通畅,严格遵循相关的无菌操作,向患者家属讲解非计划拔管的危害及后果,提高患者家属依从性。研究组:集束化护理,具体为: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等组成小组,并对成员实施培训及考核。查阅相关预防非计划拔管的文献资料,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计划。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患者家属多交流,实施心理疏导,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向患者家属讲解气管插管的作用、目的等,使患者家属了解治疗的效果,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讲解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加强患者家属治疗的依从性。③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对患者的气道实施湿化,维持呼吸机湿化器温度50 ℃,保持患者吸入37 ℃的温度,使用温湿交换装置对气道进行湿化。为患者实施吸痰,可采取密闭式吸痰管来进行。④肢体约束护理:将患者肢体约束于功能位,约束时要松紧适度,可放入一指为最佳。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血运不佳、皮肤磨损等情况,每两小时放松约束带一次。⑤人工气道风险评估:护理人员要掌握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评估技巧,详细且全面的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约束情况、镇静指数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插管情况,包括插管深度、固定情况、气囊是否漏气等,从而及时发现并阻止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现象,避免发生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2]。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肺部感染、医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评价,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5分,满分100分,分为满意(≥80分)、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肺部感染、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非计划拔管、肺部感染、医患纠纷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目前非计划拔管是人工气道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治疗与护理的难题[4]。对人工气道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集束化护理主要是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使用具有针对性、综合效果较强的护理模式[5-6]。该护理模式有着较强的循证医学支持,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应用集束化护理,通过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加强护患沟通等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插管的认识,使其意识到非计划拔管可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其依从性[7];再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肢体约束护理、镇静护理、人工气道风险评估等全面、主动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8]。在此次研究中,给予两组人工气道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集束化护理,结果表明,研究组非计划拔管、肺部感染、医患纠纷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减少肺部感染,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可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医患气道人工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人工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