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

2019-02-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生理学健康状况重症

孟 齐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通常很复杂,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大的变化和死亡。因此,患者通常会出现紧张情绪,如紧张和焦虑。为提高治疗效果,消除这些负面情绪非常重要[1]。为了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有必要加强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心理干预组年龄21~75(56.68±2.25)岁。男30例,女20例。常规干预组年龄22~73(56.35±2.21)岁。男31例,女19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心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①有效沟通:患者入院后,了解心理状态,耐心解释病情,接受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使其感受到关心。②恐惧护理。ICU重症患者入院后,ICU重症患者面临着陌生的环境而出现恐惧,护理人员需要了解ICU重症患者的恐惧原因通过分散方法来消除对ICU重症患者的恐惧,并使其配合ICU的治疗[3]。③给予鼓励。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宣传科普疾病的常识,分享其他患者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信任医务人员,提高治疗效率。④焦虑护理。多数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而感到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ICU重症患者沟通,充分了解家庭状况和社会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护士与ICU重症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护士与ICU重症患者之间的信任有助于ICU重症患者释放内心压力,消除焦虑。⑤悲伤护理:部分ICU重症患者常表现出悲伤和抑郁,护士应通过行为和语言沟通,治疗前访视等方式识别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情况,鼓励ICU重症患者表达感受,建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水平;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总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不良预后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SPSS15.0软件,t、卡方分析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水平:心理干预组的满意水平更高,P<0.05。心理干预组的满意水平是100%,其中50例均满意,而常规干预组的满意水平是80%,其中40例满意。

2.2 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心理干预组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护理前常规干预组SAS心理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分别是(66.31±7.21)分和(24.50±7.01)分。护理之后SAS心理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分别是(42.22±5.21)分和(16.21±5.55)分。护理前心理干预组SAS心理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分别是(66.71±7.92)分和(24.62±7.25)分。护理之后SAS心理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分别是(34.35±5.62)分和(11.56±2.11)分。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

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

2.3 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总住院的时间:心理干预组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总住院的时间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心理干预组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总住院的时间分别是(6.11±1.48)d和(7.33±2.15)d。常规干预组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总住院的时间分别是(9.62±1.47)d和(11.33±2.81)d。

2.4 不良预后发生率:心理干预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干预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有1例,而常规干预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有9例。

3 讨论

ICU是重症患者抢救场所,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ICU病房患者较严重,患者的心理和情绪波动较大,对后期治疗有负面影响。有必要加强心理干预,缓解抑郁,焦虑,神经质,恐惧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预后[2]。重症患者通常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抢救。同时需要明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因此,加强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他们更加注重健康的概念,更加注重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对医疗保健有较高的期望。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4]。心理护理对ICU重症监护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治疗效率,它可以减轻患者后期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治疗效率[5-7]。

本研究中,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心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满意水平、心理状态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总住院的时间、不良预后发生率和常规干预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生理学健康状况重症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